史艷秋——以專業協調發展,以責任肩負使命
2010/1/12 源自:中華職工學習網 【字體:
】
】
記者:請您簡單的談一下,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成立的背景及其發展歷程?
史艷秋: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完全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全國性社會團體。中國的集裝箱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從國外引進的新產品,在此之前,我國有國內的鐵路集裝箱。隨著我國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我國企業開發了可用作海上、陸路、鐵路等多種運輸形式的世界通用集裝箱。1993年,根據市場的需求,由當時的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國家交通運輸部、鐵道部、國家物資部等相關部門,聯合發起成立了中國集裝箱工業協會。可以說,是因為市場的需要,才應運而生了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協會完全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起來的。
協會的宗旨是為會員和政府服務;代表企業和行業利益應對相關國內外事務;在政府與企業之間承擔橋梁和紐帶作用。從1993年成立至今,協會始終本著求實、創新的服務精神,為會員提供優質服務。行業企業的創新,第一是產品創新。最初我國集裝箱只有普通貨物集裝箱這一大類,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集裝箱已經發展到包括普通貨物集裝箱、特種集裝箱、空運集裝箱等在內的八大類、900多規格品種,目前我國生產的集裝箱種類可以滿足世界各個運輸客戶的需求;第二是市場的開拓創新。2008年,我們的客戶范圍達到了98個國家和地區,現在我們的客戶已經遍及全世界。第三是管理觀念創新。包括會員單位在思想觀念上有一種與時俱進的創新的理念。如集裝箱行業正在積極響應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很多會員企業正朝著低消耗、綠色運輸、綠色GDP的方向努力。
從協會具體工作來說,首先要做好服務工作,具體體現在根據會員和市場需要,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會員的意見和建議、根據會員、行業的需要,向國家工信部等部門反映行業現狀。如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協會向工信部多次反映行業困境并呈專題報告,針對行業的現狀和危機提出了“提高集裝箱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等多項應對金融危機、共度時艱的解困建議,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和采納。
其次,協會積極推進行業的標準化工作,積極參與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因為一個行業的生產和管理,需要相關的標準來約束。從1997年開始,協會根據市場和生產的需要,包括根據客戶的需要,先后制定了二十幾項行業標準和規范,而且這二十幾項行業標準和規范都是ISO標準管理和國家標準中沒有的內容,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對行業產品質量的提升及行為規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再次是信息的交流,我們緊隨市場及會員單位的需要,開展相關展覽、專業、行業等會議,擔負了承上啟下、連接兩端的橋梁紐帶作用。協會的創新務實工作也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連續被評為“中國先進工業協會”、“信用創新單位”、“中國企業新紀錄第十四批優秀組織單位”等。國內外唯一的集裝箱行業網站——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網站根據會員和市場的需要,及時發布準確、大量、實時、專業的行業信息,得到業內外好評。
記者:請您談一談,中國集裝箱行業的發展,及其前景如何?
史艷秋:目前,在業內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集裝箱已創造了兩個世界第一,即集裝箱產銷量連續16年世界第一;集裝箱規格品種世界第一,基本可以滿足世界任何運輸需求。中國已經成為第三貿易大國。近年來,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已連續多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港口集裝箱的吞吐量實現了連續7年雄踞世界第一的跨越式發展,不管是進出口貿易還是港口貿易,其貨物的往來運輸都離不開現代化物流的支持,這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發展的土壤。集裝箱運輸作為現代化物流流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在國際貿易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集裝箱行業市場有著廣闊的空間,不少外國企業都想進駐中國開展集裝箱業務。因此,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本土的集裝箱和物流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力,在市場經濟的開放環境中,中國的集裝箱行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記者:在現代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性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我國的集裝箱企業將怎樣調整自身結構,從而更好地發展?
史艷秋:首先,離不開企業自身求新務實的發展戰略。物流企業和集裝箱等生產企業,要通過技術改革進一步完善自身建設,除了技術上的保證外,還要對整個行業信息的掌握做到成竹在胸。物流行業是一個大的綜合行業,相關部門和企業需要在信息化方面有一個新的突破或發展。只有掌握了充足信息的企業才更有方向感,其發展才能適應市場競爭需求。
其次,現代化的物流企業需要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如港口建設在港口運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國際貿易中90%的貨物都是由海上港口運輸來完成的,港口運輸的飛速發展必然會帶動集裝箱行業的快速發展。最近幾年特別是去年和今年,國家制定了大力發展港口建設的制度和政策。國家的扶持政策對振興物流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前段時間由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等相關部門聯合組成了一個調查組,到全國各地就整個中國物流下一步該怎么發展進行了調查,目前中國集裝箱協會有幸參與了有關部門正在起草的《物流信息化發展規劃(2010—2015)》的征求意見工作。
再次,進一步培養中高級的專業物流人才。在整個現代化物流當中,人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我國物流行業的專業人才還是比較缺乏的,有條件的企業應該派遣員工定期學習、培訓或去國外進行專業的培訓和鍛煉,學習并引進國外先進的人才管理制度,企業的所有的勞動成果都是每一個人員工的付出得來的,提高每一位員工的專業知識,是每一個企業迫在眉睫的重任。
作為行業協會,我們也在朝著完善行業機制,健全行業規范的方向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通過對會員單位進行完善的服務,提供可靠標準,來保障會員單位更好的協調自身發展。我相信,在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中國的集裝箱行業將有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記者:我們了解到,集裝箱班輪運輸市場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世界政治格局變化、世界經濟以及貿易的發展等,當前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給我國集裝箱行業帶來了哪些影響?
史艷秋:這次由世界金融危機引起的世界經濟危機直接影響到了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也影響了我國集裝箱生產企業。這種世界性的危機,可以說是很多國家、行業都很難左右和預測的。
我國的集裝箱行業在應對這場危機中采取了有力的相應措施。例如世界最大的集裝箱生產企業中集集團,他們在危機時繼續不斷開發新產品,開發了諸如房屋集裝箱、海洋工程等項目,這樣一來,企業為自己開辟了更多的路,因為只有不斷開發新產品,企業才能保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至于2010年集裝箱行業的發展將呈現怎樣的趨勢,還要看國際貿易的發展,因為集裝箱行業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今年1月到10月份,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一致處于縮減的狀態,這導致了集裝箱行業的發展速度也呈整體下滑趨勢。對于2010年世界經濟還有國際貿易的趨勢,我個人感覺還是比較樂觀的,有關組織預測明年世界經濟會增長3.1%,這對國際貿易包括中國的經濟是利好消息,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發展必然帶動物流和集裝箱行業的發展。
記者:目前在國際集裝箱市場上,中國的產品幾乎處于一種壟斷的競爭地位,其他國家的企業仍不敢貿然擴大投資擴充生產設備,增加產量。在當前這種格局下,中國集裝箱行業的未來將怎樣發展以確保領先地位?
史艷秋:無論是從服務還是產品的性價比來說,我們的優勢都是十分明顯的。雖然我們占領了很重要的市場,但是我們依然歡迎競爭,因為競爭才能不斷的調整自身結構,才能更好的發展。首先我們要持續創新,不創新就沒有生命力。盡管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一集裝箱產銷大國,但是產品、科技、管理的不斷創新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依舊至關重要;其次,注重工業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現在有的集裝箱企業也在研發更為環保的集裝箱材料,還從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等多方面進行環保的嘗試。這些嘗試和努力,都為我國集裝箱行業的添注了新的競爭力。
記者:我們了解到,一般每年的7-9月是航運市場繁忙期,請問業界將怎樣處理好旺季和淡季的,以達到企業的協調發展?
史艷秋:在旺季的時候我們提高生產量,來盡量滿足客戶的交箱量;淡季的時候主要整修設備及員工的培訓和下一步生產的規劃和籌備。因為集裝箱的生產線的相關設備,也是需要一定的整修跟保養。
記者:近期各大咨詢機構紛紛發布了預測報告,對運輸需求均持較為謹慎樂觀的態度,請問這對集裝箱行業將帶來哪些影響?業界是否有進行自身調整以適應變化的措施?
史艷秋:這個問題較有前瞻性。從2008年以來,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呈下降趨勢,且幅度較大,對此,國家制定了相關政策,貿易在逐步恢復中。W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做過最新的預測,預測結果是有一個上升的過程和空間,所以,整個國際市場經濟背景對集裝箱行業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但是我感覺行業在逐步地恢復,2010年世界經濟有望出現緩慢復蘇,國外貿易發展環境總體呈逐漸企穩回暖的態勢,2010年的形勢應該是企穩、向好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