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電廠工程有個文明工地

7月15日,由安徽電建二公司承建的安徽蕪湖電廠五期工程2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1號鍋爐工地被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評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樣板小區”。帶著這份喜悅,筆者深入一線,從中了解在工程建設中那些令我們感到驕傲,為之自豪的人和事……
鏡頭一:安全管理超前策劃
“我們管理人員的主要任務,就是為一線職工服務,從各方面為他們創造一個好的施工作業環境。”在每天下午16時的工作例會上,安徽電建二公司鍋爐安裝公司蕪湖分公司經理宋永樂都會把安全文明施工單獨提出來,從施工生產、質量控制、技術創新等角度分析每天存在的安全隱患,制定整改措施,確保工程建設始終處于安全、優質、高效狀態。
蕪湖電廠五期工程1號機組自去年6月26日鍋爐鋼架吊裝以來,鍋爐安裝公司蕪湖分公司就提出了“綠色施工”的理念,制定了《安全文明施工整體策劃》,著力加強現場作業防護、人的安全行為、物料的定置化管理、高處防墜落措施等。安全員余家旺說:“安全管理是一項精細的工作,必須超前策劃,這樣才能保障施工安全。”每天一大早,余家旺都會早早地出現在施工現場,查看作業環境、人的精神狀態、班組站班會記錄……翻開他的工作日志:4月17日,在文明施工檢查中,起重班工器具擺放整齊,站班會記錄認真,施工作業環境良好,獎勵300元;5月29日,文明施工人員陳思秀作業面清掃整齊,無雜物,獎勵100元; 7月10日,建興隊鋼性梁拋錨使用鋼絲繩不規范,罰款200元……規范的施工環境、嚴細的規章制度,在蕪湖電廠五期工程1號機組施工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鍋爐安裝公司蕪湖分公司生產負責人鄭煒告訴筆者:“安全工作靠大家。”針對該工程1號機組鍋爐安裝特點,分公司在鍋爐受熱面安裝、水冷壁找正、連通管對口拋錨等重點、難點施工項目中實施創建了“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開展了工作經驗交流會和操作技能競賽,使職工成為了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加強了施工中安全檢查監督的管理力度。由于工作場地小、施工位置難,分公司實行“劃片施工”,鍋爐房上的每一層、每個施工區域都掛有班組“安全文明施工”標志牌;同時,還成立了“安全文明施工小組”,對鍋爐房上每處施工區域的安全隱患進行檢查、預控,確保整臺鍋爐的安全文明施工始終處于有序的受控狀態。
鏡頭二:實施標準化工地建設
蕪湖電廠五期工程1號機組鍋爐的建筑工地,給人印象最深、感受最強烈的,莫過于施工現場的環境,它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干凈、整潔、有序、合理。
鍋爐房各層平臺上整齊地放置著焊花隔離器。這是安徽電建二公司鍋爐安裝公司蕪湖分公司職工用邊角、廢料制作成的一種高空接火裝置,它的外形制作成格板形式,內部裝有接火盆,在電火焊作業時,接火盆能防止電火焊焊花高處散落燙傷他人;制作了電焊機二次線,統一布置在平臺欄桿上或鋼梁下方,在施工作業面多的位置制作形成電焊二次線分配盤與四級過渡盤,既保障了用電安全,又杜絕了施工平臺上電焊線散亂堆放現象;設置了物料周轉平臺,需要安裝的設備或材料分類堆放,這樣既美化了環境,又保障了施工安全。
“和諧工地建設,能充分體現人性化與親情化。” 鍋爐安裝公司蕪湖分公司經理宋永樂一再這樣強調說。在這里,我們處處能感受到這種感召力的強烈氛圍:當您準備登上鍋爐房而忘記佩帶安全帶時,鍋爐綜合班施工電梯操作員會給您溫馨提示并把安全帶發放到您的手中;當您勞累了,設置在鍋爐房各層平臺上的安全休息廳為您帶來了舒適與方便;當您在三級配電盤上接好電源準備離開時,盤蓋上會提醒您“隨手關門、謝謝合作”;鍋爐房各層平臺上看不到各類散亂的邊角、廢料,氬氣瓶安穩地擺放在自制的鋼平臺上;各層的安全通道暢通、安全標語醒目、安全設施齊全。
鏡頭三:深化基層班組建設
為保證工程項目的安全、優質,施工中,安徽電建二公司鍋爐安裝公司蕪湖分公司努力改變以往安全生產方面籠統而單一的固定模式,他們把班組職工的安全思想教育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把“要我安全”的思想轉變為“我要安全”的主觀能動性。
每天的站班會,除了加強班組職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外,會后,大家都要齊聲喊三聲“我要安全”的口號,這從根本上轉變了開工前職工們對安全生產方面掉以輕心、麻痹大意的思想傾向;班組壁報欄里,每期的“安全問答、學習園地、職工之家”等知識專欄題材新穎、賞心悅目,而最令人感到親切的是,在每個班組工具房的醒目位置上,都貼滿了本班組每位成員“全家福”的照片,它使每一位班組成員都擁有了擔負起自己家庭重擔的一份責任感,真正地讓每位職工牢記“安全第一”。
“安全教育培訓室”,是鍋爐安裝公司蕪湖分公司為進一步提升職工的安全責任意識,加強全方位安全預防而設置的。安全演練、班組管理、應急避險、互救、自救等安全常識全部涵蓋其中,職工在培訓室內觀看安全教育幻燈片,熟悉各類工器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對施工中常用的攀爬軟梯、高空行走架等進行實地模擬練習,通過生動活潑地安全教育方式與直觀地安全演練形式,激發了職工學習安全知識的熱情,實現了安全管理的新突破。( 供稿人:李宏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