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進“生育關懷·幸福計劃”讓更多的計劃生育家庭幸福起來

記者從7月16日召開的安徽省“生育關懷·幸福計劃”專項基金試點工作會議上獲悉,截止目前,全省已募集人口基金2400萬元,其中22個試點縣(市、區)共籌集1300萬元。這標志著安徽省“生育關懷·幸福計劃”全面推進,一大批計劃生育困難家庭將得到救助,逐步走上幸福之路。
據了解,2008年底安徽省人口基金會成立以來,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省級人口和計劃生育公募性基金會,通過爭取各級黨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扶持救助計劃生育困難家庭,資助和興辦有關人口福利的項目和活動,有力地促進人口計生公益事業發展。2009年,安徽省人口基金會在全省廣泛開展了“關愛貧困母親,共創和諧計生”活動,籌資500多萬元,基金總規模突破1000萬元,救助了烈士盧帥家庭、基層計生專干虞曉琴家庭以及一大批的計劃生育困難家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據安徽省人口計生委副主任、省計劃生育協會常務副會長楊武介紹,今年起,安徽省依托人口基金會在全省實施“生育關懷·幸福計劃”,同時啟動了人口專項基金試點工作,目前22個試點縣(市、區)籌集1300萬元,全省人口基金總量達到2400萬元,這是集社會之力、造福于計劃生育家庭的公益活動,也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計劃生育家庭根本利益的途徑之一。
“生育關懷·幸福計劃”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計生協和人口基金會的重點工作。希望全省各地各級人口計生部門和計生協高度重視,將“生育關懷·幸福計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積極爭取多方支持,發掘整合社會資源,做好協調和牽頭工作,落實好救助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努力將“生育關懷·幸福計劃”打造成我省人口計生公益品牌。
據悉,安徽省“生育關懷·幸福計劃”的預期目標是:用5年左右的時間,對萬名計生貧困母親實施一次性救助;資助萬名獨、雙女戶學生教育成才;扶持萬戶計生家庭就業、創業;為萬名獨生子女、雙女戶計生家庭、節育手術對象以及基層困難的計生專干辦理保險;發動基層會員與萬名獎勵扶助對象開展“親情牽手”關愛活動;組織面向基層育齡群眾開展萬場生殖健康、預防艾滋病等知識宣傳與培訓等。舒城縣在推進“生育關懷·幸福計劃”行動中,進一步完善計劃生育家庭的困難救助機制,對農村獨雙女戶女孩考取一本院校的,一次性補助學費5000元;考取二本、三本和藝術類本科院校的,一次性補助學費3000元;對農村獨雙女戶家庭成員生大病、醫保外自付醫藥費超過10000元的(剔除非醫保目錄部分),超過部分醫藥費給予補助50%;對農村獨女雙戶家庭成員遭受意外事故,造成家庭成員死亡的,給予10000元資金救助;傷殘一、二級的,給予5000元救助;傷殘三、四級的,給予2000元救助;對自愿放棄再生育指標的,縣財政給予1000—2000元的一次性獎勵。據統計,近兩年來,舒城縣共獎勵獨雙女戶女孩上大學對象255人,發放學費補助84.9萬元;救助生大病對象32人,發放救助金20.85萬元;救助發生意外事故的家庭38戶,發放救助金35.1萬元,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群眾深受教育和鼓舞,全縣農村2070對夫婦主動放棄了再生育指標,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連續16年穩居全省一類縣水平。
加大與農村信用聯社、地方龍頭企業、種植(或養殖)大戶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等聯合,開展“補貼企業貸款、幫扶計生家庭”活動,是安徽省推進“生育關懷.幸福計劃”一個亮點。安徽省人口基金會與省農村信用聯社合作,在全省范圍內將建立100個“生育關懷·幸福計劃”示范基地和100個“生育關懷·幸福計劃”示范企業,扶持生活相對困難、有致富愿望、有致富能力、有致富項目的計劃生育家庭增收致富。肥東縣籌集100萬元,選擇豐寶種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優秀民營企業聯合推進“生育關懷.幸福計劃”,幫助全縣計劃生育困難家庭發展經濟脫貧致富。
安徽省各級計生協在推進“生育關懷.幸福計劃”中,注重發掘整合社會資源,聯合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落實救助措施,打造人口計生公益品牌。長豐縣按照“典型引路、基地帶動、項目扶持、部門負責”的思路,實施“5115”工程,即用5年的時間籌資500萬元,扶持1000戶計劃生育家庭勞動致富,對1000名計劃生育貧困母親開展一次性救助,資助500名獨雙女戶子女學習成才。臨泉縣籌資200萬元,對全縣計劃生育困難家庭實施困難救助、致富幫扶、平安保障、親情牽手和健康援助,讓這些家庭幸福起來。
安徽省人口計生委副主任、省計生協常務副會長楊武告訴記者,安徽省推進“生育關懷·幸福計劃”,旨在通過爭取財政資助和社會支持,以項目運作方式,救助那些響應計劃生育號召、為計劃生育工作做出貢獻、目前生活處于困境的家庭,使他們真正能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他指出,通過全省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成就這項偉大的社會公益事業,讓更多的計劃生育家庭幸福起來,讓計劃生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供稿:楊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