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鈞德:以特色“村企聯動”打造特色“村企發展”
2009/10/22 源自:中華職工學習網 【字體:
】

受訪人簡介:
費鈞德,男,1945年生,1968年開始創業,1973年創建彩印廠,70年代末在鄉鎮企業中首開先河,為我國印刷包裝產品出口打開了大門,1984年擔任外貿界龍彩印廠當家人,1993年組建上海界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出任界龍實業董事長。
現任上海界龍集團總裁,現任上海界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界龍村黨委書記。兼任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上海包裝技術協會副會長、上海市印刷行業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浦東新區印刷行業協會理事長,上海市鄉鎮企業協會副理事長等職。曾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全國優秀包裝企業家、中國包裝十大杰出人物等。
2001年6月榮獲中國印刷界最高獎——“畢升獎”。1998、2002年先后受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芬蘭總統哈洛寧等國際知名政要的親切接見。
記者:界龍成立以來,經歷了創業、發展、改革等特色發展道路,請您簡單介紹一下界龍的發展歷程,界龍最讓人深刻的是哪些特色和亮點?
費鈞德:回顧界龍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艱苦創業”、“初步發展”、“二次創業”和目前的“全面創新”四個階段。
在1968—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是界龍艱難曲折的創業初期,我們以兩臺舊小圓盤印刷機起家,技術和管理水平很低,發展緩慢,處在一個非正常經營狀態。改革開放后至1993年,是界龍的初步發展時期, 1984年后是我們發展速度很快的第一次騰飛。企業引進人才、引進技術,規模不斷壯大,工業銷售額從63萬元突破2億元。技術上也用膠印代替了凸印。1994年—2000年是企業的二次創業時期,實現了第二次騰飛。第三個階段的主要標志是界龍實業的成功上市,這一階段界龍的產業與發展規模變化很大,產業從印刷包裝和金屬制品擴展到房地產、食品、貿易等領域,投資急劇增長,包裝印刷企業從2家發展為9家,形成完整的印刷產業鏈,初具集團公司規模,銷售實現5.6億元,跨入大企業行列。
2001年至今,是全面創新時期,也可以說是三次創業時期。界龍的產權改革推動了制度創新,企業管理逐步走向集中統一的集團化管理模式,印刷產業鏈更加完善,在業界技術領先的優勢更加明顯,奠定了國內龍頭企業地位;對外發展戰略和產學研合作跨出實質性步伐,銷售突破20億元。
記者:技術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不僅直接影響企業的物質生產過程和結果,而且會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走向。請問在技術創新上,您對此有哪些獨到的見解?
費鈞德:企業不論大小,都需要技術創新,有創新則發展,不創新則難以生存。界龍從千元起家的初創時期,根本談不上有什么技術含量,受人才、資金和原有技術基礎的限制,我們最早是以引進技術學習模仿為主,逐漸積累經驗與實力進入創新的。我們在引進中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熟能生巧,培養技術人才,在學習先進技術中創新或者二次創新,青出蘭而勝于蘭。如今集團已有技術研發中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20多項,開發新產品上百種。我們的色彩管理數據控制軟件,使印刷色彩效果達到極高水平,對界龍印品在眾多國際賽事上脫穎而出起到了技術支撐作用;自行開發的直接膠印高檔彩色微型瓦楞板,具有低克重、高強度、節約型的特點,被國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還有自行研發成功的多層共擠無菌復合包裝材料等等,這些自主創新構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界龍技術創新的特點是以技術改造為基礎,模仿與創新相結合,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過程。每一次大的技術改造,都為界龍拓展了新的業務領域,帶來了新的經濟效益。
記者:企業管理能夠運用理性和科學保證企業用正確的方法做事,強調戰略、計劃、組織和流程管理,進而提高效率。請問界龍的管理模式是怎樣的?
費鈞德:企業管理是多層次的系統工程,不是一勞永逸的。像界龍這樣鄉鎮企業出身的員工素質和管理基礎先天不足,管理起來更加困難復雜,管理創新也顯得更為迫切。因此,界龍的管理一直在創新,我們一直在邊實踐邊學習他人管理經驗,比如學習海爾“日清日結”等等。目前界龍的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采取“兩級法人”,即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法人,母公司主要管人、管重大項目投資,不時推出一些管理措施;子公司自主經營,管理人、財、物、產、供、銷等。
界龍的產權改革后,管理創新的內容開始向著建立集中統一的集團管理模式發展,保持兩級法人經營,管理有統有分,但統的內容明顯增加。集團對每個企業的經營方向有明確的定位,每年研究適度調整,子公司在母公司的指導下自主經營。子公司的財務經理由集團統一委派,統一管理,大項資金統一調度。對企業每年進行審計,建立內控制度,大宗原輔材料實行統一招標采購。對外發業務、物流運輸、廢品廢料處置均公開招投標,建立基本工資標準和全面質量管理制度等等。尤其界龍自主開發了業內領先的ERP軟件之后,為管理創新提供了新的科學手段。并取得各種國際管理體系(ISO)的認證。總之,界龍是向著集中統一、精細化、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方向穩步提升的。
記者:企業文化對形成企業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起到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請問界龍是如何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的?
費鈞德:界龍的文化是“村企聯動”打造出的特色企業文化。集團與界龍村聯手合作,村企聯動,以文明創建為載體,以家庭為基礎,以實事為依托,全面推動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村里組織力量創編了“勸民歌”,發動每家每戶自編《家訓詞》,雖然文字內容是很簡單的,但是這作為村里規定的一項經常性的活動,在教育村民、凈化民風、協調糾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界龍員工有85%是農民,集團為村里投資數百萬元建設圖書館、閱覽室、健身房等設施,還創辦村民學校,加強文化技術培訓,引導村民和職工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界龍已經連續5年為全村每家訂閱《浦東新區周報》,企業主編的《界龍報》和《界龍簡報》會分發給每個職工一份。這些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創建出了積極向上、生動活潑、富有特色的企業文化。
記者: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競爭力的核心,請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界龍是如何進一步發揮人才優勢來立于不敗之地的?
費鈞德:人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中的最重要因素,決定企業成敗強弱的關鍵,界龍集團一直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善用人才是界龍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界龍的目標非常遠大,我們在不同的時期給自己樹立不同的“標桿”,從原川沙縣最大的印刷廠、上海名牌印刷企業、全國領先的企業乃至跨國公司都是我們追趕的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促進企業不斷發展,就需要人才機制的完善。從80年代開始,界龍持續引進人才,以“善用其長”之理給予合適的待遇與用武之地,使人才進得來,用得上,留得住,形成合理的人才架構。另一方面,在界龍也有一批不看學歷,不看職稱,重在能力,從本土員工中培養出來的人才,他們是一批雖然文憑不高但善于鉆研技術的“土專家”。界龍也非常重視全面提高員工的素質,我認為,企業的質量服務水平取決于員工的素質,而員工素質的提高并非朝夕之功,必須持之以恒地抓教育培訓。界龍會根據員工實際情況分別開展文化知識,專業技術和管理培訓,而且村企聯動,全面推動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比如針對職工和村民的思想狀況,創造性地將倫理道德、廠規廠紀、村規民約等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勸民歌”,譜上當地村民喜愛的滬曲,家家戶戶吟唱,啟發員工開展自我教育,組織開展界龍三字經的征集等等活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記者: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給我國不少企業都帶來了不小的沖擊,請問這次危機給界龍帶來了哪些影響?是如何進行自身調整從而應對并降低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的?
費鈞德:金融危機對接龍的影響簡單的概括起來就是“形勢雖然嚴峻,機遇依然存在”。這次危機已明顯影響到眾多產業,我們所從事的印刷包裝業的業務訂單也在減少,尤其是海外業務的比例下降很大。但界龍是一個有著40年創業歷程,從計劃經濟夾縫中拼搏出來的企業,是經得起大風大浪的。去年我們的工業銷售依然增長16%以上,納稅增加70%以上,至今堅守著“一個不減員一個不減薪”,而且企業絕大多數員工都增加了收入。
為了更好的回避風險,我們今年持續實施品牌戰略,對外發展戰略,狠練內功,上管理,抓創新,促轉型,大力拓展業務。雖然這次危機持續時間比較久,波及范圍比較大,但界龍依然有信心實現集團的利潤增長。
記者:可以說,改革開放是促使中國企業逐漸轉型的一個推動性力量,請問改革開放給界龍帶來了哪些具體的影響?
費鈞德:改革開放30年,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發生了深刻而巨大的變化,可謂滄海桑田,翻天覆地,為界龍的發展提供了上佳之境。1978年改革開放后,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萬馬奔騰,中央政策肯定鄉鎮企業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有益補充”,進而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從此,界龍生機勃發,招兵買馬、引進技術、引進人才,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正由于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才有界龍爭取上市的機遇,才有企業產權改革,實現民營化的可能。
除了帶給界龍“天時”的因素之外,改革開放還帶給了我們“地利”。界龍地處浦東新區,受到浦東開發開放的政策之惠,道路交通十分通暢,浦東國際機場就在邊上,外資和國內大企業云集。這些有利的外部環境因素,都有利于界龍快速發展。
記者: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企業不斷發展,不僅對整個經濟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請問您如何評價貴公司近年來的社會貢獻的?
費鈞德:界龍的發展速度是非常驚人的。除了經濟意義,其社會意義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改變了印刷“孔雀東南飛”的局面。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是遠東國際最繁華的城市,印刷業十分發達,此后幾十年一落千丈,一流的產品,二流的包裝,三流的價格長期存在,致使我國許多優質產品在國際上低價出售,甚至只能擺地攤,上不了臺面。改革開放初期,很多高檔的書刊畫冊和包裝要到香港、深圳印制。上海包括全國許多人才和印刷業務都流向香港、深圳,人們戲稱為“孔雀東南飛”。經過界龍人和業界同仁二十多年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們的印制水平越來越高。進入新世紀以來,很多跨國公司慕名而來,將其印刷包裝業務交給我們,比如法國“人頭馬”酒盒等等。2006年,胡錦濤主席訪美贈送耶魯大學的首要圖書《錦繡文章》也是界龍印制的。界龍還在第58屆、59屆連續兩屆美國印刷制品大獎賽上取得金獎,使上海印品在有“印刷奧斯卡”之稱的國際賽事中實現金牌零的突破。
其二,徹底改變了界龍農民的生活方式,基本消除了城鄉二元結構。界龍工業發展,一方面反哺農村公益事業,修橋鋪路,建設文體設施;另一方面使職工收入大幅提高,界龍的職工有85%都是農民,現在他們家家造新房、養花種草,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基本實現了農業工業化、農村城市化、農民城鎮居民化,徹底改變了農民世世代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
第三點,是界龍的發展有力地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界龍的成功使周邊地區的人群起仿效。現在,界龍所在的鎮相繼辦了60多家印刷廠,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40%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印刷鎮”。由于浦東的開發開放和界龍效應,由此及彼推動印刷事業也在浦東新區高速發展。
記者:在您心目中,未來五到十年后的界龍將是什么樣子?
費鈞德:對于未來,界龍充滿信心。我們的信心來自于創業40年積累的基礎與實力。
在自主創新上,2007年底界龍實業定向增發募集的資金和自籌資金3億多元,全部用于印刷包裝新項目、新產品的開發,使其印刷包裝的技術裝備和整體實力“更上一層樓”;專家領銜的集團研發中心也已經正式啟動,在收集處理國內外業界信息,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選擇專題研發三個方面發揮“中心”作用。在人才儲備上,經過三十多年的磨礪,界龍一批年輕的管理技術人才已經成長,在各個崗位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核心領導層的新老交替已經“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新的掌門人有國內外學習工作的經歷,其經營觀念和文化背景有新的特色,更高的期待;界龍更加高效的集中統一的集團管理模式將逐步完善;在業務拓展上,界龍與中國外文局合作的項目推進十分順利,以上海為中心,以北京為重點,布局全國、延伸海外的對外發展戰略將加快步伐。
記者手記: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中國的企業在在經歷了迂回曲折、跌宕起伏之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曾經輝煌的品牌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之中,而更多的新的品牌又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這個時代的強者。他們共同推動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影響著黎民百姓的生活。
無論是被時代淘汰的品牌,還是像界龍一樣,歷經風雨洗禮,終成長為見證一方興起、推進行業技術前進的扛鼎企業,他們及他們背后的那些勇立潮頭搏擊風浪的弄潮兒帶給了我們更為開放和繁榮的社會,成為了共和國成立六十年來的重要參與者、積極推動者。是他們讓“中國制造”和“中國創新”走向了世界的舞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