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煥東:走出華星特色軌跡 邁向成功發展藍圖

1998年初春,正值改革春風吹遍祖國大地萬物復蘇的時候,山東華星人在董事長付煥東的帶領下,把原有企業改造成為了一家專業性配套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如今的山東華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實力雄厚的工程機械裝載機、挖掘機結構件生產與裝載機修理企業。
公司現有資產4.8億元,職工1200人,其中管理技術人員比例為20%。成為山東省省級先進企業、全國誠信守法先進企業、山東省守信用重合同單位、農業部全面質量管理達標單位,先后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山東省機械行業十大自主創新企業、臨沂市明星企業、利稅五十強企業。2007年已跨入全國工程機械配件十強企業行列。
《尋找中國特色》訪談欄目組記者有幸采訪了山東華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付煥東,他為我們講述了華星人是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軌跡,又是如何邁向成功的發展藍圖。

付煥東簡介:
山東華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鄉鎮企業協會科教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先后獲全國鄉鎮企業家、臨沂市人大代表、臨沂市優秀共產黨員、臨沂市振興沂蒙勞動獎章獲得者等榮譽。
記者:首先請您先介紹一下山東華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的創建和發展的歷史。公司創建之初的創業環境是怎樣的?我們又是如何克服的?
付煥東:山東華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前身為臨沂工程機械廠大修廠,創業之初主要以裝載機修理為主,當時僅有員工幾十人,甚至沒有一臺像樣的生產設備,加上老體制的集體企業弊端導致企業連年虧損。就在這危機時刻,1984年,我們立足于長遠利益,找準企業定位,主動向臨工靠攏,抓住機遇,適時轉型為臨工的專業配套生產廠家,為企業開辟了生存之路。
2006年以來,公司再次轉型,仍堅持臨工配套為主業,鞏固國內市場,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正式提出發展外向型企業的指導思想。2007年初,公司不斷的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先后與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等國際化大公司合作,出口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目前公司與沃爾沃公司以及澳大利亞等多家國外客戶緊密合作,主要為客戶出口挖掘機械油箱等配件以及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各種挖斗、動臂等共幾十種產品。
建廠二十多年來,公司始終堅持科學發展理念,依靠自身的積累,腳踏實地,如滾雪球般日益壯大,逐漸成就了如今臨沂市的重點骨干企業。
記者:公司發展的理念是什么?特色的管理機制是怎樣的?
付煥東:我們一直把科學規范的管理當做企業發展的保障。公司領導始終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以黨建帶工建,以工建促黨建,黨工共建。進一步完善監督考核制度,落實好領導干部的工作責任制。按照分工,制定各項工作目標考核責任制,同時加大階段性工作考核力度,評出優劣,體現出貢獻的大小,表現出待遇的高低。同時,加快管理水平的提升速度,規范體系運行,做到各項指標用數據說話,各項工作用數據考核。真正做到把精力放在發展上,心思用在求實效上,勁頭施到抓工作上,成就一套帶有華星特色的管理方案。
公司本著“以精立業創品質,以質取勝求生存”的原則,以“做專、做精”為指導思想,用優良的產品品質和熱情的服務贏得了國內外客戶的一致好評。
記者:目前,公司的發展規模是怎樣的?處在同行業的什么位置?公司在不斷地發展當中有哪些特色是其他企業所不具有的?
付煥東:山東華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位于臨沂工業園區,占地280畝,建筑面積15余萬平方米,大型車間22座,各類加工設備、檢測設備400余臺,加工生產、噴涂流水線六條,公司現擁有總資產4.6億,員工1200多人,其中具有中、高級職稱員工占15%以上,技工畢業生數百人。
公司自創建以來,以生產工程機械結構件鏟斗、動臂、油箱等配套為主,是山東臨工集團的緊密型專業配套廠,年生產能力達3萬臺套。公司下屬的金辰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年產各種汽車剎車片100萬套。2009年1—7月份公司完成銷售收入4.5億,出口創匯300萬美元,至目前為止稅金實際入庫1200萬元。預計2009年全年銷售收入突破9億元,出口創匯700萬美元,上繳稅金2000萬元。
#p#分頁標題#e# 山東華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連年被臨沂市委、市政府評為“明星企業”、“民營企業50強”;1988年被山東省政府命名為“省級先進企業”;自1992年起,連續被山東工商局評為省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連續被山東省農業銀行評為“AAA”級信用企業;2003年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誠信守法先進企業”、“全面質量管理達標單位”;2006年度被評為“山東省機械工業自主創新品牌企業”;2007年度被評為“全國工程機械配件十強企業”,“山東省知名企業”。公司于2003年9月順利通過ISO9001:2000管理體系認證。2008年被市總工會授予“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稱號。目前為山東省臨沂市重點骨干企業。
公司發展過程中始終具有自己獨到的發展特色,公司最主要的特點,是建廠二十多年來,公司始終堅持科學發展理念,通過開源、節流,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來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開源方面,我們始終堅信不前進就是后退。市場的競爭是在動態中進行的,只有技術、管理能夠與時俱進,甚至超前才能在競爭中擁有實力,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思想不斷的開拓新的領域,以全新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占領并鞏固這個領域;節流方面,公司注重合理化建議的收集,大力宣傳和鼓勵廣大員工開動腦筋,通過小改小革來提高原材物料的利用率,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勞動效率,生產過程中從點點滴滴做起,避開用電高峰期,使成本一降再降,將節能降耗落實到實處;由此企業資產逐漸增多。所謂“不及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規模的發展上,公司始終依靠自身的積累,不貸款、不欠債,通過自籌資金,步步為營,一年一大步,一步一層樓,腳踏實地,穩扎穩打,如滾雪球般日益壯大,給企業的發展攢足了后勁,逐漸成就了如今臨沂市的重點骨干企業。
記者:1997年12月,華星公司順利進行了企業改制,集體資本全部退出,華星重塑了新的市場主體,建立了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華星企業的改制以及新區搬遷可以說直接影響到華星日后的發展,談談您當時的體會,是否具有特色的發展規劃?
付煥東:自從華星改制成為民營企業后,公司打破原來的平均主義大鍋飯的陳規,公司采取根據崗位技術含量、責任大小、勞動強度和環境優劣等確定崗級,以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力價位確定工資總量,以職工的勞動成果為依據支付勞動報酬的績效工資制度,公司效益的好壞直接決定員工的收入水平,從而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發了每個員工的潛力,使企業的發展擁有充足的動力。另外,公司采取績效工資后,每個人都樹立起“廠興我榮、廠衰我恥”的理念,增強了企業凝聚力,大家在自己的崗位上都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使企業一步一個臺階,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在政策的決策以及根據市場調節方面,都比較靈活,可以根據市場形勢來做出與企業相適應的變革,這相當于采取了“以變應變”的策略,能夠時刻保證公司與多變的市場合理接軌,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才能乘風破浪,獨占鰲頭。
華星公司新區的搬遷可以說是公司新的里程碑。原來的老廠區面積小,廠容也不夠美觀,由于地域的局限性,公司難以擴展規模,前來參觀考察的客戶不能充分認識到華星的實力,也難以體現華星的規模效應。即使想進設備擴大經營業也只能望塵莫及,隨著市場的發展,客戶的不斷增多以及新產品質量和產量的提高與擴大,原來的老廠區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要求了,公司發展的瓶頸日趨顯著,于是我們在多次考察與論證下,決定要投資興建新廠。2006年,隨著新廠的落成,華星公司由原來的80畝擴展到如今的298畝,車間由原來的5個車間變成如今的20余個車間,公司引進各種數控車床、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機、等離子切割機等先進設備,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出華星雄厚的實力,先后許多國外客戶來考察都給予我們充分的肯定和真誠的贊許。并且先后與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等多家外企合作,目前外貿工作正在順利進展中。
記者:當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企業都面臨了嚴峻的挑戰,對此次危機帶來的巨大影響,您是怎樣看待的,為化“危”為“機”又采取了那些立足自身特色的應對措施?
付煥東:2008年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給我公司的沖擊著實不小,我認為,每一次的金融危機都是經濟界的一次大的洗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市場經濟時代依舊適用。危機中必定會導致大量企業破產,然而在危機中能夠生存下來的必然是強者。在這場金融危機的初期,我們便已經預測到危機的嚴重性,公司領導層開始采取了一些列應對危機的措施:
第一,從員工思想上著手,首先跟廣大員工分析當前形勢,讓大家都明白金融危機是怎么回事,不能產生恐慌;與此同時,廣泛開展員工培訓活動,提高員工素質,增強員工工作技能,以保證生產出更加優質的產品。
第二,廣泛開展合理化建議征集活動,凡是提出合理化建議、科學改革方案的,經過技術部、生產部核實后對積極分子采取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由此來激勵員工更進一步的開動腦筋,實現技術革新。
第三,我們采取在鞏固現有國內外市場的基礎上,廣泛開拓國外新的市場,先后與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開展了外貿關系,給公司應戰勝危機增加了籌碼。
第四,努力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力度,時刻與市場保持一致的步調,走在同行業的前頭,比如,我公司自主研發的一些加長鏟斗、巖石鏟斗等一系列產品投放市場后,都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
第五,在這次金融危機“大洗牌”的過程中,我們華星公司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秉承“以精立業創品質,以質取勝求生存”的發展精神,得到廣大客戶的信任,為以后的合作和共贏奠定了基礎,最終鞏固了原有的市場,又開拓了新的天地,把“危”轉化成“機”。
記者:目前公司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什么?公司如何著手應對市場挑戰?
付煥東:首先,由于近期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外市場的變動導致工程機械需求下降,部分產品銷量較往年同期明顯減少,另外鋼材價格也波動不定,前一段時間持續上漲,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另外,在金融危機最為嚴重的時候,公司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員工負責的態度,為保障員工能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我們公司始終堅持不減薪、不放假、不裁員,年底最困難的時候也要堅持給員工發獎金,盡最大的努力來保證廣大員工的權益,進一步增加公司的成本負擔。
其次,公司始終堅持倡導節能降耗工作,進行“節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開源”,公司把開拓新的市場當做重要任務來抓,前不久又和俄羅斯一家企業順利開展貿易,目前合作緊密。另外,市場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創造財富的人比財富本身更有價值。在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我們努力沖破傳統的“小農意識”,以“一方水土養八方人”、“不拘一格選人才”的用人理念面向社會廣攬賢才。
#p#分頁標題#e# 鄧小平曾經說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們堅信,沒有一流的科技便沒有一流的產品,所以我們非常重視科學技術、高級技術人才、先進設備的引進,為迎接市場新的挑戰積攢實力。
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我們華星始終把科學管理作為常抓不懈的重點工作來做,只有管理上去了,才能引領廣大員工走向正確的道路,保證企業在正確的軌道上運營,才能積極應對來自市場的、多變的各種挑戰,進一步實現和諧企業,實現我們建設百年華星的目標。
記者: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企業的核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人才優勢是使組織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企業具有特色提升人力資源的管理是否可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付煥東:人才和員工的參與是企業成功的重要砝碼。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在工廠、企業,哪一個單位都離不開人,從社會發展來看,樸素的社會學認為人是萬物的主宰,管理學應該從人入手。人是企業的靈魂。現代企業的建設和管理中,人才的管理始終是一個關鍵的環節,只有強化人才戰略,才能成就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競爭最終將是人才的競爭,現代企業人才管理,一般都是圍繞“人才配置”、“激勵”、“培養”三個部分進行的,這也正是人力資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三部分,只有把這三部分做好了,才能讓企業留住有用的人才,促進企業的長足進展。所以說,人力資源管理是提升企業競爭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記者:現在的華星已經今非昔比,對于華星今后的創業發展,在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公司又是怎樣設想的?將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
付煥東:“創和諧企業,建百年華星”是我們不懈的追求,企業要和諧,公司要百年,不是一句空話,不是一代兩代董事長、總經理就能完成的,是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
目前我們公司省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正在申報中,計劃在三年內獲得國家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稱號,年產值突破15億元。
今后公司將進一步擴大規模,努力開發新的產品,逐步擴大配套產品的種類,進一步向挖掘機、挖掘機等工程機械配套方面擴展,爭取將市場進一步推向國外,從中國的華星走向世界的華星。五年后爭取實現年產值20億元,十年后計劃公司規模擴大到500畝,實現年產值30億元。
“創建和諧企業,建設百年華星”一直是華星人不懈的追求,也是華星公司發展的美好愿景,今后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和諧企業的創建,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要追求職工利益的最大化,實現公司與員工的互惠互贏,公司必然能夠實現做大、做強、還能做長,成就百年企業。
記者手記:
付煥東領導下的企業,堅持科教興企的理念,積極打造人才強企;堅持解放思想,積極貢獻社會;開展節能降耗,推進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保障職工權益,注重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科技人才的培養。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企業規模擴大,為社會提供了上千個就業崗位,接收大中專學生200余名,吸納下崗職工350名,近幾年來為社會公益事業累計捐款100多萬元,支援災區捐款30多萬元,共為困難職工捐款5萬多元,在2008年抗震救災中,公司兩次捐款20多萬元,董事長本人繳納特殊黨費10000元。
我們預祝山東華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在董事長付煥東的帶領下,走出華星特色軌跡,邁向成功發展藍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