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秋:百年鎢業,重煥新機
2009/8/6 源自:中華職工學習網 【字體:
】

百年鎢業 重煥新機
——訪中國鎢業協會會長周菊秋
“鎢”是一種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稀有金屬,我們在走訪中國鎢業協會之前,所搜集的相關資料讓我們對這個歷經風雨的行業愈發關注。
中國的鎢工業歷經百年滄桑,歷經舊中國風雨飄搖,走過了從無到有的原始落后;歷經新中國沐浴春風,走過了從小到大的充滿生機;歷經改革開放30年來開拓創新,走過了從弱到強的卓絕歷程,這其中承載了眾多創業者的艱辛與輝煌,催生出更多前進者的夢想與期盼。為此,我們“尋找中國特色”欄目組對中國鎢業協會會長周菊秋進行了專訪。
周菊秋簡介:湖南益陽人,1972年4月入黨,稀有冶煉專業,大學學歷,教授級高工,長期從事硬質合金工作。歷任株洲硬質合金廠副廠長、廠長、廠長兼黨委書記;中國稀有稀土金屬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國際鎢業協會執行主席。
記者:“鎢”在普通人心目中可能只是制造白熾燈絲的材料,了解“鎢業”概念的人應該更少。您可否簡要介紹一下鎢業具體指什么?鎢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怎樣的地位和作用?
周會長:沿用很多人的話說——鎢占領了全世界,如果沒有鎢的話,全世界可能馬上陷入漆黑,要在漫漫長夜中或是點著煤油燈的情況下度過;有了鎢我們這個世界在夜晚也可以變成白天。但是鎢實際的運用不僅僅在這一點上,它的運用非常廣泛,簡單的說,它可以“上天、入地、下海”。同時,鎢也是一種戰略資源,被譽為“工業的牙齒”。廣泛應用于鋼鐵工業、裝備制造、信息產業、航天航空、軍事工業、石油化工和電力電氣等領域,是現代工業、國防和高新技術應用中極為重要的功能材料。
近年來我國的鎢冶煉加工在材質、品種和新工藝技術及裝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并在航天、航空、軍事、通訊、醫療器械和其他尖端科學領域的應用取得了巨大成就,鎢在國民經濟的建設中是不可或缺的,從而成為了我國的“國寶”。
記者: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這兩次深刻的歷史變革對中國鎢業的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
周會長:中國素以盛產鎢砂著稱,但在舊中國,鎢冶煉加工基本上屬于空白,僅有兩處作坊試制過少量鎢制品。新中國成立后,在鎢冶煉和加工方面經歷了初步建立、發展壯大和穩步前進三個發展時期。解放初期,大連鋼廠開創了中國硬質合金的歷史;五十年代初期,由于軍工生產和工業建設的迫切需要,上海燈泡廠,大連鋼廠、北方工具廠和長江電工廠等工廠新建了一批硬質合金車間,拉開了中國硬質合金工業發展的序幕;1954年開始,全面引進前蘇聯的工藝技術和裝備,于1958年建成了“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工程之一的中國第一個大型鎢工業綜合性生產企業——株洲硬質合金廠,并在當年投產就達到了設計水平。從此中國結束了僅能生產鎢砂的落后局面,標志著中國鎢工業進入了全面創業和崛起的新階段。
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增長,也拉動了對鎢需求的增長,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中國鎢業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的發展,在國民經濟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我國鎢業的發展進步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兩次變革給我們鎢業的發展帶來了嶄新生機。
記者: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蘊藏和開采量均居世界首位,它也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對中國鎢業而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是否也是行業的“聚寶盆”?
周會長:鎢是我們國家的國之瑰寶,我們國家在世界上有幾個“第一”。首先是鎢儲量居世界第一。盡管鎢在地殼中是稀少元素,但中國得天獨厚,根據美國礦務局公布的世界鎢儲量情況,中國的鎢儲量位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底,中國鎢基礎儲量占世界基礎儲量比例為48.9%,也是世界第一。
其次,我國的鎢消費量也是世界第一。進入90年代,中國經濟以GDP9—10%以上的年增長率發展,建材、汽車、鋼鐵、機械加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和電力等工業的發展,新領域的應用開發,都促使鎢消費量進一步增長。綜合國際鎢協及中國鎢協統計數據表明,全球鎢的消耗呈逐年穩步增長的趨勢,2005年,中國的消耗量為2.2萬噸,歐洲為2萬噸,北美為1.2萬噸,日本為0.8萬噸,其他地區約為0.5萬噸,中國鎢消費量占世界鎢消費量的32.8%。2008年,中國的鎢消費量達到2.65萬噸,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鎢消費大國。
再次,鎢品生產量居世界第一。建國以來,1949—2008年,我國共生產鎢精礦288萬噸。建國初期,我國年鎢精礦產量占全球28%,2007年,占全球比例達78%。滿足了除中國外世界其他國家每年消費4萬噸鎢金屬量75%的需求,由此可見,中國鎢工業對世界鎢工業的巨大貢獻和在國際鎢市場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鎢貿易量仍居世界第一。1995年以前,中國大量出口鎢精礦,1949—1995年共出口鎢精礦87.7萬噸,創匯總額30.92億美元。為保護資源,促進產品結構調整,我國在停止鎢精礦出口的同時,對初級鎢冶煉產品實行出口總量控制——配額制,但中國依然是世界第一鎢貿易大國,供應了全世界80%以上鎢的需求量。
鎢作為我們的國寶,應當是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但是,由于我們在發展過程不同階段的影響,我們鎢的“聚寶盆”作用發揮得不是很好。盡管鎢工業對國家經濟方面的有很多貢獻,但是有些問題依然嚴峻,鎢冶煉加工能力過剩和低水平盲目重復建設、非法采礦、亂采濫挖等尚未完全根治。政府有關部門非常重視鎢行業的發展,進行了鎢礦開采的綜合治理整頓,已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效。今后我們努力的方向主要是提高產品的檔次、技術含量和國際競爭力,促進鎢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科學發展。
記者:我們了解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鎢業協會是在薄一波親自首肯、四位副總理過問下成立的?鎢業來講它為什么得到中央的關心呢?
周會長:鎢本身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它在國民經濟當中也有著重要作用。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它。
鎢工業在幾個國家重要的時期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一·五”期間,我們償還前蘇聯的債務,主要用的是鎢砂。后來前蘇聯解體,拋售了很多鎢砂,都是我們國家當時還債的。所以鎢對外的經濟地位在國民經濟當中所占很重要的地位,中國的鎢工業也是我們自己的“中國特色”。
國家領導人確實對鎢工業的發展非常重視,雖然我們沒有進行過對比,但是我可以肯定,從我們國家第一代領導人到第二代、第三代一直到目前的中央領導,都直接對鎢工業的問題做過很多批示,像鎢工業100周年的時候,溫家寶總理就批示“堅持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實現鎢業的可持續發展”。
記者:2004年底您曾對媒體表示中國是鎢業大國但并非鎢業強國,四年之后的今天您又是如何看待這個結論的?
周會長:現在中國不是鎢業強國,我們在很多文件報告中強調這個,但是我們一直是在往強國的趨勢發展的,差距會越來越小。也就是說我們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會不斷的增強。
比如說鎢的市場價格從04年、05年開始上漲到現在,06年突破十萬塊錢一噸,去年年底以后金融危機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是經濟下行了。鎢工業的發展和經濟增長速度有關系,近幾年經濟不錯,穩定快速的發展,對鎢的需求是比較穩定的。那么金融危機來了以后,國外需求萎縮,所以目前面臨價格下跌。但是不管怎么說,中國鎢工業是邁出了跨越式的發展的。
記者:近五年來,在我國鎢工業的發展中,您覺得讓您感覺欣喜的變化是什么?
周會長:最直接的是經濟總量的增長,原來不到一百個億,現在到三百個多億。第二個是產品的技術水平和結構得到了優化,技術進步了。像鎢冶煉技術的大幅提升,當然不僅僅是近五年的成果,但這五年進步的速度較快。目前,我們鎢冶煉技術在世界上處于領先的地位。
記者:現在對于我國鎢工業來說,您最關注的或者說您可能最牽掛的一個問題?
周會長:我現在最關心的一個是整個鎢業的聯合成長問題,另一個是技術上的進步和合理利用問題。我們鎢業在國家的行業里面不是很大,同時又是比較分散,因此我在很多場合下都提倡,要通過聯合成長,打造我們國家鎢業的一個航空母艦,能夠真正在世界上起到領先地位,雖然目前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這些年已經出現一些新的發展好苗頭,比如通過市場化運作,以市場為領頭來實現通過聯合組建的國家級集團公司。
再一個就是技術上的不斷進步,如果沒有技術上的追求和進步,是不能夠長治久安的。鎢礦埋藏的比較深,全只有兩個露采礦,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術、一定的裝備,是無法開采的。在我國鎢業也存在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問題,比較嚴重的就是鎢礦資源的過度消耗等問題。這些年國家進一步加大了這個治理整頓以后,應當說還是受到了一定的效果,逐步向好的方向轉化。
記者:咱們關注這個問題是不是很大程度上是不是合理應用有關系呢?它是不是比其他的礦產資源合理利用的要求是不是更迫切一些,是不是這么理解呢?
周會長:當然了,溫總理那個批示很重要。從1991年國務院發布[1991]5號文件就把鎢列為保護性開采特定礦種。鎢這個資源特性也決定了它是非常容易破壞,它不可再生,行業的監管很關鍵。所以對鎢來講,國家領導和有關部委特別的關心,出臺的文件很多,但其實最關鍵的問題是國家的政策一定要各地切實落實到位。我們國家對礦產資源有一個《礦產資源法》,《礦產資源法》正在修訂。經濟成分也在跟隨著不同時代發展而變化的,現在國有礦產的占的比例越來越小了,這意味著在無形中對行業管理增加很大的難度。
現在鎢已經列入戰略性資源,今年,國務院決定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由12個部委組成的的稀有金屬部際協調機制,鎢被列為重點管理對象。我相信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完善,以及行業政策的落實到位,鎢業發展將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這將會提高我國鎢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記者:近年來中國鎢業協會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都做出過哪些方面的努力?
周會長:中國鎢業協會成立于1985年,在協會成立的20多年來,我們堅守“為政府決策服務、為行業發展服務、為會員企業服務”的宗旨,針對我國鎢礦資源的基本國情,引導企業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圍繞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市場等方面,為行業和會員單位服務。在制定政策、科技創先、學術交流、對外合作、承擔社會責任當方面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具體工作包括對行業和企業的調查研究,然后分析歸納;針對產業發展的情況向國家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還包括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我們經常召開技術交流會,每年都有類似的會議進行企業技術進步的推進;也向國家推薦一些重大的技術項目;還對行業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協調、服務,站在一個統一的高度,對矛盾和問題進行溝通協調;還致力于加強國際上的交流,讓我們了解國際上的發展動向,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同時我們也在推薦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在我們企業進行應用或引進等等。在信息傳遞方面,我們為國家提供鎢業的信息資料,同時,也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資料。
中國的鎢工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黨和政府一貫非常關心、重視和支持中國鎢工業的發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7年10月31日,為中國鎢業百年發展作了“堅持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實現物業的可持續發展”重要批示,在以后,中國的鎢工業和國外先進企業的差距會越來越小,中國會由鎢資源大國轉變為鎢工業強國,我們有這個信心。
記者手記:
通過走訪鎢業協會,我們了解到了中國鎢工業的百年發展歷程。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發展階段,保護資源、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們的歷史使命。關于我國鎢工業的“幾個第一”,讓我們在無比驕傲的同時又信心十足,雖然我國鎢工業在加快產業升級,但鎢行的核心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和行業整體競爭力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我們依然堅信,在鎢業協會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引導和開拓下,創造者們正站在新的起點,把握新的契機,相信,崛起的步伐會愈發穩健,煥發的光芒將更加璀璨,我國鎢工業定能進一步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得到可持續、健康、科學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