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國強:中國發展最快最好的行業之一

中國發展最快最好的行業之一
記者:新中國成立六十年特別是近三十年來,中國建材產業的飛速發展是全社會有目共睹的。您又如何來評價中國建材流通事業的發展歷程和發展成就呢?
孟國強:中國建材流通的真正發展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來的。探索研究建材流通在建國六十多年來的偉大成績就不能不提到改革開放對中國建材流通的巨大促進作用。
我個人認為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們國家實際上不是以生產建設為中心。特別是在以階級為綱的年代,生產建設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這就導致了我們建材流通行業本身沒有取得多少突破性的發展。換句話說改革開放以前實際上不存在非常完整的建材行業。當年計劃經濟體制的最大特點就是一切都靠國家分配,企業的生產靠國家安排,企業的供應也靠國家下達計劃,這樣的情況下更談不上我們建材流通自身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這樣一個總體的戰略發展,我們建材流通行業也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回顧我們行業三十多年來走過的道路,可以說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我覺得主要有這么幾個特點:
一是我們整個建材產品的流通走向了完全以市場為中心的市場化道路,市場化的商品供應體制已經比較完善的建立起來。計劃經濟體制造成的巨大問題就是生產者積極性不高,生產力得不到充分釋放,成產率和生產技術水平都很低。這就使得一方面我們的生產跟不上,我們的物資匱乏;另一方面我們的供應也跟不上,供應同樣也匱乏。直到1982年黨的十二次三中全會后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工廠擁有了產品自由權,生產者積極性起來了,生產的東西多了,產品也豐富了,當然供應也沒有問題了。所以我說建材流通行業最大的成就是實現從計劃到市場的流通體制轉變,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們建材的生產和流通問題,我們的建材流通才有今天這樣一個局面。
再有就是我們國家建材產品從極端匱乏走向了全面充裕。今天大家到建材市場上去、到建材商店里去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不存在缺少什么商品的問題,我們的產品還在不斷的向外出口。這樣一個局面應當說是我們過去多少年夢寐以求的。
這里我還想提到近年來我們建材行業中的一個重大變化,那就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講究環保、改善民生這樣一些現代經濟發展的理念已經全面深入企業、深入人心。我們今天的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要推進綠色環保戰略、要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這個大家現在都很清楚。若干年以前,這些概念曾被我們看的很淡,我們對環保問題、資源問題不是很重視。這就造成了高耗能、高污染生產流通模式在這個行業當中還是很普遍的;也就導致了我們在市場流通的一些建材產品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環保問題,給我們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和安全造成了不利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近些年中央大力推進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我們從政府到行業到企業一直到我們消費者本身對建材商品的環保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說我們對一些商品既有質量要求又有環保要求,達不到環保要求的產品是不準上市流通的。當然我們今天很多消費者更重視環保,沒有達到國家標準的產品人家不會買,這就給我們的企業帶來了很大的促進。今天我們再到建材市場上去購買建材產品,總的來說還是放心的,特別是一些大城市、一些中高端市場,消費者在這些市場買東西都是很放心的。我感覺這是我們行業企業的一大進步,更是我們社會非常重要的一個進步。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應當說是我們整個經濟發展當中發展的最快,也是發展的最好的一個行業之一。因為建材行業的發展本身是合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相輔相成的,我們經濟有什么樣的發展,建材行業就有什么樣的發展。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們的住房是靠國家分配,那時候居民住房水平很低。老百姓拿到住房基本上沒有什么裝修,基本就是你蓋成什么樣的房子他就住什么樣的房子,大家都認為有房子住就很不錯了,所以那時候對建材裝飾裝修產品的需求很少,再加上計劃體制供應,材料想買也買不到。在這樣的情況下何談裝飾建材行業發展?所以建材行業必定是隨著我們經濟發展的節奏而逐步發展起來的行業。
記者:您如何評價飛速發展的建材行業對我們社會的整體貢獻?
孟國強:我們所熟知的汽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建筑和房地產行業都是改革開放以后迅速發展起來的重要的國民經濟支柱行業。這其中也包括建材和建材流通產業。由于這個產業的發展極大地帶動了上下游關聯產業的發展,比如房地產業就和建材行業緊密相連。考察當今的房地產市場,我們容易忽略一個細節,那就消費者去看房子實際上是在看裝修。現在的開發商都很精明,他們搞一個很漂亮的樣板間,吸引大家去看他的樓盤買他的房子。這時候老百姓眼睛看到的實際就是房屋裝飾裝修水平,這個反過來最能刺激消費者買房的欲望。這都是我們的建材產品在那里發揮作用。所以我跟很多人講這個觀點:我說建材行業不是房地產的一個輔助產業,它本身是有自己的產業特性,我們對房地產本身就是一個最直接的刺激,老百姓今天看到我們裝飾裝修材料的進步才會感覺到可以享受到這樣的生活空間,他才會去買房子裝房子。過去老百姓說拿到房子就很滿足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
近期中央為了刺激需求,出臺了很多重要的政策,包括家電下鄉、汽車下鄉、農機下鄉還有以舊換新等等,這些措施非常有效,對我們整個經濟復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在這里也呼吁一下,我們建材產品也需要下鄉,它對整個經濟的拉動,應該說不次于電器下鄉和汽車下鄉,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作用還要大一些。大家想一想,假如我們一個農村家庭,他的住房本身還處在一個很低檔的水平,買了一個50寸的大平板彩電,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所以首先要有一個好的住房,其次還要把它裝修的好一、漂亮一點,然后各種各樣商品的需求就會上來,他必然要買和他的房間相適應的各種各樣的消費品。
今天你們在建材市場里可以看到,很多商品都進來了,包括電視機有時候也算家具商品,工藝品、美術品這些都成了家具商品,都擺在家具市場上去買。因為人民群眾有了好的房子一定要去消費這些產品,它對下游產業的帶動是顯而易見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大家看到各行各業都發展的很快,起關鍵作用的我認為一個是住房,再一個就是建材。建材行業不光是拉動需求,還能提高制造業科技水平。
在我看來建材行業不僅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發展最重要、最快的一個行業,而且還是一個具備驚人發展潛力的行業。最新統計顯示我們國家的城市化率大概是45.7%這樣一個水準,還達不到49%的全世界平均水平。我在想,我們要達到這個49%,不是三年兩年的努力就能達到的,這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基本的生產發展和基本的城市改造。我們的城市會越搞越好、越建越漂亮,城市化率會越來越高。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中國的建材和建材流通行業不但過去是發展最好最快的行業之一,今后也是仍然是最好最快的一個行業。
潛修內功正當時——推動建材流通事業走上科學發展快車道
記者:您認為中國建材流通行業現存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我們和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哪些差距?
說我們這個行業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是發展最好最快的行業之一,不等于我們這個行業中沒有問題,我們存在的很多問題必須下大力氣才能夠一點一點的解決。
首先是我們行業企業的規模還比較小。從總規模上看,我們有世界上最大的建材行業,但就企業規模來說,我們的規模一般都比較小。特別是我們的建材流通,總的來講還處在一個散、小、弱、差的整體水平上。這樣就造成一方面我們現在生產的規模越來越大,但與之相適應的流通企業達不到現代工業生產的規模化的要求。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的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會呈現出成高成本、高浪費、低效率的態勢。而且由于我們流通企業規模過小,我們在與發達國家的大的流通企業競爭的時候往往就處于劣勢。
其次就是我們的技術含量低,技術創新能力低。在這當中我們付出的成本很高,比如現在市場上很多品牌都是國外的品牌,產地一看全是廣州福建一帶,這些產品技術是人家的、品牌是人家的。引進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們的消化能力不夠,我們在消化當中再創新的能力也不夠。在這一點上我很羨慕汽車工業,我覺得我們中國的汽車工業在慢慢走出和我們類似的這樣一種狀態。我們早期汽車也都是引進國外的,但是這些年我們在引進消化吸收改造過程中慢慢創立了我們自己的品牌,我們現在很多民族品牌的汽車賣的很好,它便宜質量也不差。再有就是家電行業,幾乎百分之百都是國產品牌,直接買國外品牌的消費者很少。我就希望將來在建材市場上也全部都是我們民族的品牌。這當中核心的是我們整個建材行業需要不斷的把以人為本、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這樣一些重大主題、重大要求落實到我們的生產經營實踐當中,來指導我們行業今后的發展。我們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距離問題的真正解決還差得很遠。
記者:人們常說市場經濟就是誠信經濟,您對于引導行業信經營這有什么想法?
孟國強: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能夠被絕大多數的人群所接受,它的根基就誠信。沒有誠信的市場經濟是不牢固的經濟。作為行業協會,我們自成立以來就一直號召我們的會員要始終把誠信放在市場經營的第一位,這個問題不放在第一位,市場就容易“進水”,行業聲譽就要受到損害。經過多年的努力,全行業確立起了比較完善誠信體系維護制度。在我們的很多建材市場當中,也能夠看到一些卓有成效的機制,比如說產品負責制,就是售出的產品如果有了質量問題,先行負責的是流通而不是生產環節。這樣一是減少了消費者的精神負擔,買市場里的東西用不著擔心,反正買到不合格產品可以直接來退,或者讓市場直接負責;二是減輕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它不用拿產品去找生產廠家或是經銷商退換;三是避免了一些容易引發的社會矛盾。百安居的一個做法讓我印象極其深刻,就是產品無因退貨。誰買的、什么時候買的東西都不重要,只要你對產品不滿意就拿來退好了,不需要講理由。退貨也變成了市場的日常工作,當中沒有任何利益瓜葛。這樣老百姓解決問題的速度很快,老百姓到那買東西就很放心。
再比如說有些招商制建材市場建立了統一經營、統一納稅、統一著裝的制度,使市場在消費者面前成為一個整體,所有商戶都是管理體制上的市場員工,有的企業商戶店員的工資都是由市場代發,目的就是提高在市場工作員工的整體意識。比如我在居然之家工作,我不是代表某一個企業,我在這里是代表居然之家在進行經營活動,這些員工自然就有一個整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還有比如很多市場推行的統一配送,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也讓人感覺到市場更可信。當然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辦法,確切的說應該是很多發明創造,但最終的宗旨都是一個——對消費者高度負責。
記者:建材行業本身是一個外國資本、外國品牌大量集中的行業,多年來大規模的外資介入又對行業產生了哪些影響?
孟國強:我個人的看法,沒有外資對中國建材流通行業的刺激和示范,中國建材流通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發展水平。國外市場經濟發育更成熟,他們在建材流通領域擁有比較完善的體系和機制,為國內的建材流通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對我們行業的整體發展也提供了一些好的思路。比如像連鎖、大賣場等先進流通技術的引進,可以說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原有的流通格局。我國現行的建材流通的主要模式,很多都是我們通過學習國外的先進的辦法,不斷融合提煉總結出來的。這對于促進行業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外資建材流通企業在國內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水土不服”,但總的來說未來中國建材流通市場必然還會有國外資本的一席之地。
一切為著百姓的幸福和安寧——中國建材人應有的追求
記者:作為業內專家您對行業今后的發展又有哪些期待?
孟國強:據統計,我們建材行業綜合耗能的水平是我們國家全部工業化生產水平的2.4倍,再一個就是我們的廢氣排放量是全國工業總的廢氣排放量的18%。這確實讓我們行內人感覺有些汗顏,覺得對不住我們全國的老百姓和消費者。我們這個行業廢氣排放量這么高,耗能這么高是達不到學發展觀的要求的。這方面我們要做更多的努力,要花更大的氣力,通過吸取其他行業的先進經驗、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來逐步改善行業高污染高耗能這樣一種局面,使我們真正成為一個綠色行業,成為一個環保健康的行業。
我一直強調:我們這個行業是帶著老百姓、帶著全國消費者的,它應當帶給人們安康、幸福和安寧。“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就是這樣一種追求,希望全天下的老百姓都過上一種有房子、安寧幸福的生活。我們這個直接為消費者提供建材產品服務的行業,還有什么能比要讓老百姓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更要緊的呢?如果你的產品總是不環保,總是讓老百姓不放心,你的社會價值何在?如果我們的企業不把這個放在心里面,一味追求企業效益,什么東西掙錢我就生產什么,什么材料便宜就用什么材料,那能生產出健康綠色環保的產品出來嗎?所以你要問我心中建材行業未來的發展,我說第一是我們一些有規模化的企業能夠產生出來,我們這個行業真正成為非常有規模有水平的,產業集中比較強的行業。第二我就希望我們這個行業帶給大家的是安寧與幸福,我希望我們的行業是一個綠色的行業,是一個讓老百姓放心,給人民帶來快樂的一個行業。
【記者手記】
在和孟會長的交談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一群時代的寵兒昂揚奮進的身影。中國的建材流通業是幸運的,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為它提供了舉世無雙的發展環境;中國的建材流通業也是成功的,它用短短三十幾年為社會奉獻了一個行業發展的奇跡;中國的建材流通人更是理智而堅定的,他們比誰都更清楚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他們認定了自己的目標并義無反顧的前行。我們不敢預言中國建材流通業今后的發展會一帆風順,但我們相信一個立志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報效國家的行業必然能獲得社會愈發廣泛的認可,也必然能伴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去開創出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