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實施情況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36號)和勞動保障部《關于印發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的通知》(勞社部發[2006)18號)等文件精神,做好我省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工作,從年初開始,我們會同省財政廳著手制定政策、認定機構、協調資金、分解任務,指導全省各地積極做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的落實。截至目前,由勞動保障部門牽頭管理、組織實施的農村勞動力培訓達63.3萬人,完成計劃任務的95.9%:實現就業54.2萬人,已兌付補貼資金1.26億元(目前正在審核兌付)。
一、計劃實施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使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落到實處,廳里明確勞務輸出服務處牽頭負責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各市、縣也都明確了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的牽頭科室、配合部門,并進一步充實管理人員。鄭州、濮陽、周口等市還成立了由勞動保障、財政等部門參加的農村勞動力培訓辦公室,統一協調指導培訓工作開展。為確保任務的完成,多數市縣還將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并逐級分解落實。
(二)制定政策措施.為貫徹落實國發[2005]36號文件,
充分發揮職業介紹、職業培訓補貼政策效應,進一步推動我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及培訓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2006年3月份我們會同省財政廳制定了《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與.就業服務實施辦法》,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的任務內容、培訓機構認定與管理、就業服務、培訓臺帳、補貼程序、補貼券發放、資金管理與監督進行了詳細規定。勞動保障部《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下發后,我們又會同省財政廳及時下發《關于下達2006年度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任務的通知》,對培訓任務分配、培訓資金安排、培訓補貼發放等項工作提出進一步要求,明確要求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補貼全部采用培訓券方式進行補貼,培訓券由省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印制,勞動保障部門負責培訓券的發放、登記、管理。職業培訓補貼標準:A類專業600元,B類500元,C類400元。全省18個省轄市都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相應的《實施細則》,對各項工作進一步細化和明確,保證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分解培訓任務。今年分配我省的培訓任務66萬人,其中預備制培訓30萬人、勞務輸出培訓30萬人,技能提升培訓6萬人。依據省轄市農村勞動力資源狀況、培訓能力、工作開展情況以及向勞務輸出基地縣傾斜的原則,7月初即將培訓任務分解下達18個省轄市及5個擴權縣。省轄市負責所屬縣(市、區)培訓任務的分解,在確保完成省定任務的基礎上,一些市地還結合實際適當增加培訓數量。
(四)認定定點機構。各縣、市嚴格按照《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與就業服務實施辦法》規定的原則、條件和程序,公開、公平、公正的進行定點培訓機構的認定。在方便農民參加培訓基礎上,將培訓設施齊全,師資力量強,對學員高度負責的學校和培訓單位認定為定點機構,并對其加強監督管理。目前全省認定培訓機構825家,被認定的定點機構統一發放《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定點培訓機構》牌匾。定點培訓機構實行動態管理,各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定期對定點培訓機構進行考核、評估,對完成任務好的定點機構適當增加其承擔的培訓任務,對完成任務不好的調減任務,對弄虛作假,取消定點資格。
(五)合理安排資金.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所需
資金從就業資金中列支。省財政廳在就業資金撥付時,將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補貼所需資金作為主要因素之一,依據省轄市承擔的培訓任務及補貼標準與其他就業資金一并下撥,2006年中央及省財政安排了1.58億元。要求市、縣財政按照承擔的培訓任務,相應安排配套資金,并合理調整就業資金的支出比例,確保培訓任各的完成。焦作市、平頂山、漯河等市按照培訓補貼標準足額安排了補貼資金。各地還相繼完善資金的管理措施,加強監管,確保補貼資金全部用于農村勞動力。
(六)加強監督檢查.今年4月和7月我廳兩次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全省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9月27日,省政府召開全省農民工工作座談會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經驗交流會,把落實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作為為農民工所辦十件實事之一,要求抓實抓好,會上還交流了各地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的經驗做法。同時,建立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月通報制度,定期對各地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制定了《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及補貼資金落實情況統計表》,及時了解技能就業計劃任務的落實及補貼資金的撥付情況。為確保培訓任務的完成,12月28日召開全省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落實情況座談會,各省轄市匯報了工作進展情況,分析了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困難和問題,部署了近期的工作重點。同時,在2007年"春風行動"的內容及活動安排上,我們要求各地在春節前利用大量農民工集中返鄉之機,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組織開展針對性職業培訓,加大資金兌付力度,確保2006年度任務完成。開封市強化培訓的管理服務,不但堅持各培訓機構開班的第一節課制度,且定期對定點培訓機構進行巡查,加強監管。許昌市統一制定了培訓工作流程,包括學習紀律、學員守則、教師職責等內容,明確培訓人員報名、學習、結業、跟蹤服務等各個環節的服務程序,從制度上確保培訓質量。
二,存在問題
一是資金缺口較大。由于河南市縣財政普遍困難,當地財政配套資金難以落實,中央和省財政下撥的農村勞動力補助資金,由于是與其它就業資金一并下達,在一些城鎮就業任務較重的市縣不能保證農村勞動力培訓要求。出現部分市縣為完成任務降低.補貼標準的現象。
二是缺乏統一質量評估體系。由于這項工作剛剛起步,各項管理制度和程序處于逐步健全規范時期,目前對培訓管理的考評認定缺乏統一標準。
三是補貼資金兌付難尚未實行電子化管理,基礎臺帳多為手工操作,審核難度大。個別市、縣資金申報、審核程序繁雜,多頭管理,兌付緩慢。
三、建議
一是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資金投入。拓寬培訓資金來源渠道,調整就業資金的支出結構,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建議中央財政今后在安排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時,提高補貼標準,增加資金規模,特別是對困難省、區實行全額補貼,地方不再配套。并把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和職業介紹補貼資金實行單列,確保資金的落實。
二是完善政策體系。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制定統一的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管理工作。完善培訓考核手段;做好培訓教材的開發;統一開發信息管理及查詢系統,實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基地建設。加大資源整合和扶持力度,做好縣、鄉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及師資的建設。
四、2007年工作安排
2007年以落實培訓補貼為重點,做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組織實施,充分發揮財政補貼的政策效應,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和轉移就業能力。
一是會同財政部門合理安排2007年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補貼資金,并做好培訓任務的分解。
二是進一步細化各類培訓所需課時、補貼標準等,制定考核標準,完善培訓資金監管辦法,規范管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加大資金監管,確保補貼資金全部用于農村勞動力培訓和就業服務。
三是開發信息管理及查詢系統,推行培訓臺帳電子化管理。
四是召開現場會,總結推廣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經驗做法。
五是鼓勵定點培訓機構在鄉鎮舉辦農村勞動力培訓班,有效降低培訓成本,提高農民參加技能培訓的積極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