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林:大學不是職業教育 擴招致畢業生就業難
2009/3/13 源自:中華職工學習網 【字體:
】

| |
他認為中國的教育存在兩個失誤:一是把大學教育看成是純粹的職業教育,而不是傳承人類最基本的社會價值、是非觀。“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什么是良心,那他判案的標準是什么?”二是畢業生數量太大,大大地超過了社會的實際需要,“我們社會的需求量有這么大么?不可能。
“一個簡單的例子,全國600多個大學辦法學院,每年十幾萬的法學畢業生。這個數量要把全國檢察系統的人全部換完,這些人才能找到工作。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跟大學擴招有必然聯系,這毫無疑義。”陳忠林的觀點是,學法學的沒有社會經驗,直接從書本到法院,必然會導致亂判案。“沒有社會經驗,法條理解不好,事實認定不清楚——法學最重要的就是這兩條,而現在法學學生最缺的也是這個。”陳忠林提到,目前法學在醞釀改變招生方式,“國外的法學和醫科,絕大部分的學校不是從高中直接招生的,要大學畢業生才能念法學、醫學,韓國、日本正在朝這個方向過度,我國也在醞釀。”
談到某些高校將學生就業與導師職稱相掛鉤的做法,陳忠林一笑置之。“作為義務是可以的,但是教師的任務是教學啊,關鍵是這樣做會妨礙老師的正常工作。這是學校應該做的事情,比如可以加強學生的應試培訓,主動與用人單位聯系……但是直接讓學生就業率與導師職稱相掛鉤,這個不合適。學校應該有專門的部門、人員來做這個事情。”陳忠林認為,這種做會大大分散教師的精力,“像我這樣的,如果休息得好,我上課就會發揮得好,思路打得開,但是找工作這個事情千頭萬緒,會占用很大的精力,如果因此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長遠來講,實際上是學生、學校的損失。”
據了解,今年有611萬大學生要就業,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這些人的就業形勢比往年更加嚴峻。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指出,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突出位置。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給予社會保險和崗位補貼;到農村基層服務和參軍入伍,給予學費補償和代償助學貸款。鼓勵承擔重點科研項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吸納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從事科研工作。企業吸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可按規定享受相關就業扶持政策。加快建設一批投資少、見效快的大學生創業園或創業孵化基地。(本文來源:人民網作者:記者朱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