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載體層出不窮,群眾文化消費的興趣和選擇更加多樣,但思想深刻、知識豐富的圖書、報紙、期刊、音像、電子、網絡等多種多樣的出版物,仍然是人們最喜聞樂見的文化消費方式。
閱讀是現代社會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文化建設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對文化工作的新期待,黨的十七大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對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出版工作在其中承擔十分重要的歷史使命。
出版是對人類文明成果的記錄整理和復制傳播,是文化得以代代相傳的重要載體,在文化積累傳承、社會發展進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馬克思主義強調出版是人民文化和精神教育的強大杠桿,是科學復興的手段。無論革命、建設還是改革開放時期,我國出版工作在宣傳黨的主張、啟迪人民思想、凝聚民族力量方面都發揮了巨大功能。今天,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同樣離不開出版工作的有力支撐: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需要出版工作大力弘揚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打牢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弘揚中華文化、推動文化創新,需要出版工作深入挖掘整理中華傳統文化,積極引進介紹世界優秀文明成果,推動中華文化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需要出版工作弘揚社會正氣、普及科學知識、塑造美好心靈,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質。據2006年中宣部與國家統計局聯合抽樣調查顯示,最受人們喜愛和經常參與的文化娛樂活動,除看電視以外,就是讀書看報,經常讀書看報的人數達64.2%。現在,我國正在致力于建設學習型社會,全民閱讀風氣將進一步形成。加快出版業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已經成為出版工作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今天的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經濟較量中的文化因素更加突出,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出版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文化傳統、文明特色、民族觀念、國家意識的重要載體,在推動國際文化交流、樹立國家良好形象、增進國家間的理解和信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出版業迅速發展,并開始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合作與競爭,無論在版權輸出還是在貨物貿易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我國出版領域的核心競爭力還不強,應用高新技術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營銷能力都有待進一步提高。無論技術手段怎樣發展,無論文化業態如何多樣,出版作為群眾文化消費的重要途徑沒有變,作為一個市場廣闊的朝陽產業沒有變,作為黨的宣傳文化陣地的性質沒有變。出版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高舉偉大旗幟,唱響奮進凱歌,振奮民族精神,服務人民大眾,以更深刻的認識、更開闊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促進我國出版業又好又快發展,讓先進的文化和豐富的知識照亮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