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技協赴滇技術幫扶20年成果喜人
2007/10/9 源自:中華職工學習網 【字體:
】

截至今年8月,上海市總工會職工技術協會響應中央號召,赴滇技術支邊扶貧已整整20個年頭。20年來,上海市職工技協先后在云南省12個州市、 20多個行業廣泛開展對口技術幫扶,幫助完成160多項經濟技術協作項目,取得喜人成果。
20年前,兩地總工會領導經過協商確立了先以云南省文山州的技術幫扶為試點,取得經驗后在全省鋪開,長期堅持服務邊疆職工的協作思路,從此拉開了滇滬工會技術交流協作的序幕。20多年來,以云南的文山州、紅河州、迪慶州和普洱市等四個地方作為對口交流協作重點地區,上海市技協主動發揮人才、科技、設備優勢和牽線搭橋作用,廣泛開展技術講座、技術培訓、技術協作等活動,為云南邊疆地區企業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點和技改項目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和資金幫助,促進了云南職工技術技能素質的提高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滇滬工會技協技術交流協作呈現出三個特點:
一、高度重視,協作持久。自1986年至今,滇滬工會技協一直堅持開展交流協作活動,合作基礎不斷鞏固。上海市總工會領導先后8次專門帶領技協系統、工程技術人員、能工巧匠150多人次到云南開展技術交流和落實協作項目。云南省總工會、省技協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把加強與上海的技術交流協作列為工作重點,一方面積極搜集準備協作項目,多次到上海聯系協作事宜;另一方面積極組織人員到上海學習考察,吸收借鑒上海的先進技術和工會、技協工作經驗。
二、合作廣泛、成效明顯。從幫扶文山州試點開始,上海市技協系統先后在昆明、紅河、文山、大理、普洱等12個州市,輕工、機電、冶金、有色、建材、船舶、化工、醫療、教育等20多個行業廣泛開展了對口幫扶協作活動。20多年來,上海技協幫助云南完成了160多項經濟技術協作項目,還通過技術講座、技術培訓等形式,幫助云南培訓技術人才,推動了云南貧困地區和受援企業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由上海酒精廠和上海儀表廠技協組成的技術扶貧工作組全面負責云南文山州白糖廠一、二期工藝改進工作,改進關鍵技術28項,解決儀器儀表22種64臺(件),使企業從糖蜜為原料的季節性生產變成了以芭蕉芋為原料的常年生產, 4個月就扭轉了建廠11年來的連年虧損局面。2005年,兩地技協通過簽訂合作協議,促成了云南第三人民醫院干部赴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培訓。全國勞模、“工人專家”李斌兩次應邀到云南為技術工人舉辦高技能人才成長、數控機床加工技術方面的講座。2006年10月,云南省技協組團到上海學習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職工技能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職工教育經費提取使用等工作,與上海市技協進行了交流,洽談了合作項目;同年,上海技協組團到昆明、普洱兩地進行種植、養殖、醫療方面的技術講座,培訓職工近500人次。今年8月,上海市職工技協又一次組團赴滇實施了醫療、教育、林業、園林綠化等5個項目的技術幫扶,培訓了2750余人,并通過培訓覆蓋了普洱市3個縣的職工和中小學生2萬多人,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三、內涵豐富、深入推進。隨著技術幫扶和技術交流不斷深入,兩地工會間的合作領域也不斷拓展。上海市總工會在加強與云南技術交流協作的同時,也對云南省總工會工作給予了極大支持。去年7月,在滇滬技術交流協作的基礎上,上海滬東造船廠工會與紅河州總工會簽訂了無償培訓工會干部的協議。上海市公用事業局工會捐資7萬元興建了名為“滬光圖書館”的大理州鶴慶縣松桂鄉初級中學圖書館。同年上海市總捐資30萬元,資助麗江市總工會興建了“麗江白玉蘭職工培訓中心”。滇滬工會領導還簽署了《云南工會干部赴上海掛職培訓合作項目書》,從2006年至2010年,上海市總將幫助云南培訓50名工會干部,每年兩批每批5人,目前已有15名工會干部接受了培訓。
20年前,兩地總工會領導經過協商確立了先以云南省文山州的技術幫扶為試點,取得經驗后在全省鋪開,長期堅持服務邊疆職工的協作思路,從此拉開了滇滬工會技術交流協作的序幕。20多年來,以云南的文山州、紅河州、迪慶州和普洱市等四個地方作為對口交流協作重點地區,上海市技協主動發揮人才、科技、設備優勢和牽線搭橋作用,廣泛開展技術講座、技術培訓、技術協作等活動,為云南邊疆地區企業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點和技改項目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和資金幫助,促進了云南職工技術技能素質的提高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滇滬工會技協技術交流協作呈現出三個特點:
一、高度重視,協作持久。自1986年至今,滇滬工會技協一直堅持開展交流協作活動,合作基礎不斷鞏固。上海市總工會領導先后8次專門帶領技協系統、工程技術人員、能工巧匠150多人次到云南開展技術交流和落實協作項目。云南省總工會、省技協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把加強與上海的技術交流協作列為工作重點,一方面積極搜集準備協作項目,多次到上海聯系協作事宜;另一方面積極組織人員到上海學習考察,吸收借鑒上海的先進技術和工會、技協工作經驗。
二、合作廣泛、成效明顯。從幫扶文山州試點開始,上海市技協系統先后在昆明、紅河、文山、大理、普洱等12個州市,輕工、機電、冶金、有色、建材、船舶、化工、醫療、教育等20多個行業廣泛開展了對口幫扶協作活動。20多年來,上海技協幫助云南完成了160多項經濟技術協作項目,還通過技術講座、技術培訓等形式,幫助云南培訓技術人才,推動了云南貧困地區和受援企業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由上海酒精廠和上海儀表廠技協組成的技術扶貧工作組全面負責云南文山州白糖廠一、二期工藝改進工作,改進關鍵技術28項,解決儀器儀表22種64臺(件),使企業從糖蜜為原料的季節性生產變成了以芭蕉芋為原料的常年生產, 4個月就扭轉了建廠11年來的連年虧損局面。2005年,兩地技協通過簽訂合作協議,促成了云南第三人民醫院干部赴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培訓。全國勞模、“工人專家”李斌兩次應邀到云南為技術工人舉辦高技能人才成長、數控機床加工技術方面的講座。2006年10月,云南省技協組團到上海學習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職工技能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職工教育經費提取使用等工作,與上海市技協進行了交流,洽談了合作項目;同年,上海技協組團到昆明、普洱兩地進行種植、養殖、醫療方面的技術講座,培訓職工近500人次。今年8月,上海市職工技協又一次組團赴滇實施了醫療、教育、林業、園林綠化等5個項目的技術幫扶,培訓了2750余人,并通過培訓覆蓋了普洱市3個縣的職工和中小學生2萬多人,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三、內涵豐富、深入推進。隨著技術幫扶和技術交流不斷深入,兩地工會間的合作領域也不斷拓展。上海市總工會在加強與云南技術交流協作的同時,也對云南省總工會工作給予了極大支持。去年7月,在滇滬技術交流協作的基礎上,上海滬東造船廠工會與紅河州總工會簽訂了無償培訓工會干部的協議。上海市公用事業局工會捐資7萬元興建了名為“滬光圖書館”的大理州鶴慶縣松桂鄉初級中學圖書館。同年上海市總捐資30萬元,資助麗江市總工會興建了“麗江白玉蘭職工培訓中心”。滇滬工會領導還簽署了《云南工會干部赴上海掛職培訓合作項目書》,從2006年至2010年,上海市總將幫助云南培訓50名工會干部,每年兩批每批5人,目前已有15名工會干部接受了培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