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工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定位
2007/8/22 源自:中華職工學習網 【字體:
】
】 胡錦濤總書記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科學分析了黨和國家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闡述了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問題,指明了當代中國繼續前進的方向。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貫穿講話的一條主線,是講話的主題和靈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指實踐,又是指理論。作為實踐,是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29年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這個實踐是豐富的、波瀾壯闊的、不斷發展和前進的。在這個實踐中,我們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作為理論,是指為我國半個世紀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十屆三中全會以來29年的成功實踐所證明了的關于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理論。這個理論,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創立的,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不斷發展的。這個理論就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經過長期的探索創新,我們黨形成了比較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這個理論體系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根本目的、發展動力、政治保證、總體布局、戰略步驟、領導力量、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緊密聯系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上,凝結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書寫著我們黨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一次又一次飛躍,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是指引我們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行動指南。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給中國工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經濟關系和勞動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工會協調勞動關系和社會利益矛盾、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工作更加重要。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一步加快,工人階級隊伍不斷擴大,構成更加復雜,工會組織職工、宣傳職工、服務職工的任務更加艱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工會參與經濟文化社會事務管理和民主管理的任務更加繁重,工會作為聯結黨和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和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的作用更加突出。總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職工群眾、黨和政府及整個社會都更加重視工會的作用,工會的社會地位更加重要,工會的活動空間更加廣闊。全國總工會認真總結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歷史經驗,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工會,怎樣建設工會”的正確回答,對工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定位的準確把握。
工會是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工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定位實質上就是工人階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定位。學習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工人階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定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包括工人階級在內的全體人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二是實現包括工人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因此,堅定不移地推動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方針的貫徹落實,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力軍作用,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就是工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基本定位。工會的這個基本定位概括起來就是努力推動“共建共享”———組織廣大職工共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廣大職工共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成果。這正是胡錦濤總書記今年“兩會”期間參加政協工青婦委員聯組討論時向我們提出的殷切希望和基本要求。我們要深刻領會胡錦濤總書記闡述的“共建共享”這個極其重要的思想。“共建共享”是“人民是創造歷史的主人”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創造性運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力量源泉。
全省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要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的6·25重要講話,領會講話深刻闡述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領會講話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不斷推動工會工作取得新進展。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工人運動的主題,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的正確方向,抓住發展和諧勞動關系這個工作主線,抓住《勞動合同法》宣傳實施的重要契機,健全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和工會維權機制,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的權益,更好地團結和組織廣大職工為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陜西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總工會主席 郭永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指實踐,又是指理論。作為實踐,是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29年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這個實踐是豐富的、波瀾壯闊的、不斷發展和前進的。在這個實踐中,我們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作為理論,是指為我國半個世紀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十屆三中全會以來29年的成功實踐所證明了的關于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理論。這個理論,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創立的,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不斷發展的。這個理論就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經過長期的探索創新,我們黨形成了比較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這個理論體系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根本目的、發展動力、政治保證、總體布局、戰略步驟、領導力量、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緊密聯系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上,凝結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書寫著我們黨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一次又一次飛躍,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是指引我們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行動指南。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給中國工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經濟關系和勞動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工會協調勞動關系和社會利益矛盾、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工作更加重要。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一步加快,工人階級隊伍不斷擴大,構成更加復雜,工會組織職工、宣傳職工、服務職工的任務更加艱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工會參與經濟文化社會事務管理和民主管理的任務更加繁重,工會作為聯結黨和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和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的作用更加突出。總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職工群眾、黨和政府及整個社會都更加重視工會的作用,工會的社會地位更加重要,工會的活動空間更加廣闊。全國總工會認真總結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歷史經驗,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工會,怎樣建設工會”的正確回答,對工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定位的準確把握。
工會是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工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定位實質上就是工人階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定位。學習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工人階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定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包括工人階級在內的全體人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二是實現包括工人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因此,堅定不移地推動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方針的貫徹落實,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力軍作用,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就是工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基本定位。工會的這個基本定位概括起來就是努力推動“共建共享”———組織廣大職工共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廣大職工共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成果。這正是胡錦濤總書記今年“兩會”期間參加政協工青婦委員聯組討論時向我們提出的殷切希望和基本要求。我們要深刻領會胡錦濤總書記闡述的“共建共享”這個極其重要的思想。“共建共享”是“人民是創造歷史的主人”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創造性運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力量源泉。
全省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要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的6·25重要講話,領會講話深刻闡述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領會講話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不斷推動工會工作取得新進展。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工人運動的主題,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的正確方向,抓住發展和諧勞動關系這個工作主線,抓住《勞動合同法》宣傳實施的重要契機,健全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和工會維權機制,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的權益,更好地團結和組織廣大職工為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陜西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總工會主席 郭永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