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薪酬又漲了嗎?中華英才網職場薪酬走勢

近年來,關于國內薪酬增漲的消息此起彼伏,全球薪酬調研究機構mercer統計“2006年中國薪酬的漲幅為7.94%,預測2007年將增漲7.70%”;同樣資深的HayGroup預測“2007年中國工資上漲幅度將位列全球第一”;國家統計局公布“2006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實際增漲12.7%”,各城市發布的年平均工資漲幅,……。
面對這些數據,有人質疑,有人不屑,扔板磚的也大有人在。
為什么會這樣?工資真的漲了嗎?漲了很多嗎?是否所有行業都漲了?什么人漲了呢?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將中華英才網2007年上半年調查得來的22萬條數據(以下簡稱07年上半年數據)和2006年下半年的12萬多條數據(以下簡稱06年下半年數據),做了多角度的對比,希望能從中找到答案。
近年來,中華英才網每半年舉辦一次全國性的薪酬調查活動,由企業報名參加并提供企業一年來為員工支付的各項薪酬福利數據,到2007年上半年,參加調查的企業數已增加到了11700家,涵蓋了全國各主要城市19個行業不同性質不同規模的企業,通過對這些企業數據的統計分析,我們發現:
全國總體薪酬全線上漲,但各行業薪酬有漲有跌
與06年下半年數據相比,07年上半年的薪酬數據呈全線上漲態勢,漲幅明顯,其中,薪酬數據的市場中低端水平上漲2.05%—4.19%,市場中端水平上漲4.19%—10.74%,市場中高端水平上漲5.13%—7.47%,平均漲幅達到4.94%。
平均漲幅與其他機構公布得不同,是由于各機構數據源不同,如:mercer在國內的調查以國內知名企業為主要調查對象,中華英才網則面向國內各類企業,漲幅不同是可能的,但上漲趨勢一致,這說明全國的薪酬確實在上漲。
雖然總體薪酬全線上漲,但具體到行業時,漲跌情況卻各不相同。
漲幅較大的行業,如快速消費品行業,總體薪酬上漲了11.83%,而且上漲區間主要集中在該行業薪酬的中高端水平,也就是說,該行業中高端收入者收入增漲較快。
也有一些行業,薪酬變化不明顯,只有小幅的上漲或下跌,對行業影響不大。如:互聯網行業上漲了2.04%;而醫藥行業則下降了1.65%。
但也有下降較為明顯的行業,如:房地產行業,員工總體薪酬下降了5.72%,而且是全線下降,即該行業的中低端收入者、中端收入者和中高端收入者薪酬都在下降,這與不斷上漲的房價形成鮮明對比。高房價導致銷售業績下降,從而直接影響了整個行業員工的錢袋子。
女性薪酬漲幅高于男性,但男性薪酬優勢依然明顯
從兩期調查結果看,兩性薪酬都在上漲,但女性薪酬漲幅高于男性。男性平均年度總薪酬(包括固定薪酬、浮動薪酬和補貼收入,以下同)2007年上半年(44027元)比2006年下半年(42709元)增漲3.09%;女性年度總薪酬2007年上半年(28766元)比2006年下半年(26112元)上漲10.16%,女性薪酬增漲幅度比男性高7.07個百分點。
從行業看,貿易、電信、專業服務、廣告、耐消等大部分行業,女性薪酬的漲幅均高于男性,高出比例從22.21%、15.73%到0.18%不等,但物流、電子、媒體、互聯網、醫藥行業除外,這些行業男性薪酬的漲幅分別比女性高35.66%、4.69%、4.09%、1.28%和0.93%。
雖然總體上女性薪酬漲幅高,但男性薪酬的絕對值仍然占有明顯優勢。2007年上半年,男性平均年度總薪酬是44027元,高出女性28766元的53.05%。從行業看,除了大賣場和媒體行業男性薪酬低于女性13%和5%外,其他行業均為男性高于女性,高出女性13%到87%不等。因此,要想實現男女薪酬“平等”還需要很多人不懈地努力。
碩士學歷含“金”量最高,但它也是薪酬下降的唯一一種學歷
前面說到,男女薪酬“不平等”,這里我們要看看不同學歷薪酬差距有多大。
從絕對值來看,除MBA薪酬略高于博士外,仍然是學歷越高,薪酬越高。2007年上半年數據顯示,MBA的平均年度總薪酬為165909元,略高于博士(164188元);碩士(不含MBA)(122552元)是博士及MBA的74.25%;本科(70964元)是碩士(不含MBA)的57.91%;大專(40102元)是本科的56.51%;大專以下(21567元)則是大專的53.78%。從另一個角度看,碩士(不含MBA)的薪酬與博士、MBA之間的差距最小,而MBA的薪酬比博士還高,也就是說在提升學歷帶來薪酬的提高中,碩士學位對薪酬的提高值最大,含“金”量最大。
但從兩期數據各學歷薪酬的上漲率來看,各學歷薪酬均在上漲,只有碩士學歷薪酬在下降,具體是:大專以下薪酬上漲13.79%、大專上漲6.15%、本科上漲1.63%、博士上漲8.22%,而MBA下降了3.56%、不含MBA的碩士下降7.07%。
碩士學歷薪酬的下降與碩士供給量的增加有很大關系,近年來碩士不斷擴招并縮短了攻讀年限,供給量不斷加大,當碩士供給量加大,而市場需求短時間內沒有大量增加的情況下,很多碩士轉從本科生的工作開始做起,這也直接導致了碩士薪酬的下降。
我們發現兩期數據中:本科在職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漲幅最高,漲了2.19%,而本科薪酬雖然沒有下降,但卻是薪酬上漲的各學歷中漲幅最小的,如果本科在職者的供求繼續超這個方向變化,很可能導致本科總體薪酬的下降。另外,大專以下學歷在職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下降了3.20%,而該部分人員薪酬卻上漲了13.79%,該上漲,除與人才供求等因素有關外,與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等政策導向也有一定關系。
青壯年薪酬見漲,工作1年及以下和21年以上人員的薪酬下降
從全國數據看,就業大軍主要集中在21歲到35歲之間的青壯年,這一年齡段的在職者占到總在職人數的81%(21歲到25歲占36%,26歲到30歲占31%,31歲到35歲占14%),而按年齡段對薪酬做統計分析時,這一年齡段在職人員的薪酬都在上漲(21歲到25歲在職人員薪酬上漲11%,26歲到30歲人員薪酬上漲10%,31歲到35歲人員薪酬上漲8%),但是,其他年齡段即21歲以下和35歲以上人員的薪酬卻在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46歲以上人員,薪酬下降11%。
比較兩期數據工作經驗與薪酬的關系時,我們發現,工作經驗1年及以下人員的薪酬降幅明顯,下降了11.14%,這說明職場新手,特別是應屆畢業生的薪酬下降幅度較大;工作經驗在21年以上人員的薪酬也在下降,但降幅較小,只有3.01%;而其他工作經驗年限的薪酬均在上漲,工作經驗2到3年、4到5年的薪酬上漲率均達到26%以上,這使得職場新手勝任工作后工資增漲的余地加大;工作經驗6到10年的薪酬漲幅稍有回落,達到20.62%;當工作經驗達到11到15年時,薪酬漲幅落到9.25%;16-20年時,薪酬漲幅只有1.96%,幾乎沒有上漲。
看了這么多薪酬漲幅的統計數據,不妨想想,自己的薪酬漲了嗎?漲得多嗎?是否與上述幾項中的某一項相符呢?
薪酬調查是對已支付薪酬的調查,對薪酬漲幅的統計,主要是宏觀方面的統計。對于每一個個人來說,薪酬的漲跌未必完全符合“大盤”走勢,那就讓我們積極提升自己,為企業為自身創造更好的效益,追趕并推進國家快速發展的腳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