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知道“工人也能當專家”非常重要
】高職學生對成為技術工人尚無思想準備
“這樣的活動對學生轉變觀念有很大的作用。”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善華說。該學院是2004年由云南省機械工業學校和云南省機械技工學校整合成的一所高等職業學校,有專科和中專兩個辦學層次,承擔著云南省數控技術應用專業領域緊缺技能型人才的培訓任務。但不少專科的學生最初來這所學校僅僅是為了有一所大學可以讀書,對未來沒有任何打算,對成為一個技術工人也沒有心理準備,他們最關心的是畢業后能掙多少錢。
“中專學生知道自己今后是技術工人,心態較為正常。但大專學生認為自己是大學生,畢業后如果做技術工人就覺得很委屈。他們對高技能人才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基礎教學部教師秦勇說。
學院擁有滿足教學需要的52個實驗室和實訓中心、有各種設備90臺套的實習廠,有價值900多萬元的實驗實習設備。但是對高等職業學校不了解的新生及他們的家長,初次來到這所學校都大失所望,“學校像個大工廠,根本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大學模樣。”學生李魏說。
為了幫助學生對技能型人才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學院主動與昆明市職工技術協會聯系,免費為該協會舉辦的多個技能大賽提供場地,并選拔學生和老師參加大賽,有兩名學生和兩名教師在昆明市第二屆數控大賽中,分別獲得學生組和教師組的第一、二名。今年6月,學院邀請連續4次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的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包起帆,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寶鋼股份寶鋼分公司煉鐵廠工人技師韓明明,200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石油撫順石油化工公司工建三公司維修車間密封班班長趙林源以及王洪軍4名勞動模范來學校作報告,他們從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長為對國家科技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和當代發明家的經歷,給學生以很大觸動,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這些活動對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觀有很大幫助,對教師的業務也有很大的促進。”李善華說。
記者從該院招生就業辦公室了解到,近3年來,學院的最終就業率達95%以上,部分專業達到了100%。大批學生被輸送到上海、蘇州、廣東等沿海發達地區;而在云南,每個學生起碼有兩個崗位等待他們挑選。年銷售額達8億元的云南通海縣通變電器有限公司求賢若渴,專門請縣政府出面找到學院,希望能為他們培養對口人才;昆明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拿出10萬元獎金,獎勵到該公司工作的優秀畢業生。學院對畢業生的調查顯示,不少學生已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及領導干部。8名已在企業工作的該院畢業生被日本企業選中到日本當研修生,其中一名來自農村的畢業生說:“我們村里的人聽說我要到日本去時都很驚訝,他們沒想到一個中專生也能出國。”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目前,該院有360名來自云南邊遠山區的農村學生在這里免費學習。“畢業后,他們所掌握的技能,不僅能使他們在城里就業,獲得穩定的收入和生活,而且有可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技能型人才。這是很多農村孩子成長的一條有效途徑。”李善華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