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能源“創爭”創出競爭力

一個改制不過三年,員工不到1400人,固定資產原值不過1億元的企業,到2006年底,不僅產值超13億元,利潤超千萬元,且連續兩年榮獲市、省“年度效益增長先進單位”、“普通機械制造工業企業最大規模20強”等殊榮,并被評定授予“四川500強大中型工業企業”、“通用設備制造工業最大規模10強”稱號。在中國中小企業協會首次會員代表大會上還被推選為全國小企業協會副會長單位。華西能源(原東鍋工業公司)何以發生了質的飛躍?工會主席萬麗萍說:“因為改革改制,因為創爭活動!”
在采訪中我們獲悉,正是改制使董事長、總經理黎仁超不斷捕捉新科技信息,采用差異化經營,帶領職工在環保節能發電設備的研發和生產上邁出了新步伐,并在不斷學習、創新觀念和管理中使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第一臺35T/H棕櫚爐、35T/H燃燒甘蔗渣爐,全省第一臺75T/H秸桿鍋爐和670T/H循化硫化床鍋爐等大中型發電設備迅速占領市場,并出口多個國家。
為了使產品質量更佳,企業核心競爭力更強,公司把全面提高職工素質作為基礎,成立了以黨政工領導為核心的組織領導機構,不僅制定規劃、計劃,下撥資金,還由領導帶頭, 全員統一學、老新互幫學、學習與競賽助推學等,力促學中找差距,干中改不足,大大延伸了學習時空,增強了學習效果。與此同時,公司把提高職工的職業道德素質與提升業務技術技能相統一,先后采用自培、委培、請專家講學等形式,輔以定期檢驗、測試,使員工100%的受到現代企業管理和新科技知識的熏陶,60%以上員工學習并開始掌握外語、計算機等。在加大投入,改進辦公設備設施的同時,公司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使員工操作使用計算機能力和工作效率大為提高。在行政建立激勵機制,強化人才管理、培養造就高技能技術人才正規培訓的同時,工會、共青團等也以豐富多彩的知識競賽、合理化建議、師帶徒、結對互學、難題招標等自我教育活動,調動職工苦學深鉆的積極性,解決企業的急難問題。特別是通過“爭創一流、永遠上進”的企業文化和一年一度的技術比武、評比活動,使電焊、起重、行車、檢驗等崗位的3000多人(次)在學習實踐中提高了技術技能。而企業內部的班組賽、對手賽,分廠賽,更把技術攻關和解決生產急難相結合。尤其是在研制開發新品的攻關階段,職工不僅在工余時間,播放設備制造安裝的專業化光盤,學習吸收新技能,還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有上百人(次)在公司、市的“科技創新進步”、“經濟技術創新”大賽活動中,榮獲了一、二、三等獎。
“創爭”活動使一個瀕臨倒閉的廠辦集體企業,在經歷改制后,增添動能,發展成為了我國大型電站鍋爐、輔機制造企業和節能環保發電設備制造出口基地之一。不僅使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了大跨越,產品遠銷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還與德、日、印度、土耳其、蘇丹等多個國家的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