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組織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建立學習型組織是企業發展的主旋律
張聲雄:學習型組織的建立,是企業一種核心能力的形成。反過來,核心能力積累的關鍵也就在于創建學習型組織,在不斷修煉中增加企業的專用性資產、不可模仿的隱性知識等.在美國排名前25位的企業中,80%已經按照"學習型組織"管理理論進行了企業再造;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企業中,已有40家 (包括福特、微軟等)公司進入了建立學習型企業的軌道;我國的寶鋼集團、海爾集團等部分大型企業集團,也開始注重學習型企業管理模式,不斷地培養和積累企業的核心能力。因此,建立學習型組織已成為企業發展的主旋律,對于21世紀的企業來說勢在必行,從圖表中,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答案。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早在1983年就大膽預言:"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以創造和分配信息為基礎的經濟社會。"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計算機、通訊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因特網的橫空出世和飛速壯大,信息社會已經在我們眼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組織學習對于現代企業至關重要。它不僅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職能,更是為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提供了先決條件,并成為組織生存和發展的前提與基礎,對于企業的成敗興衰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糾正對學習型組織的曲解
張聲雄:學習型組織理論對企業的變革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尤其是它在全球頂級企業的運用取得了驚人的成效,更讓學習型組織理論備受關愛。在我們中國,越來越多的聲音圍繞著這個話題,企業家、政治家們爭相提出要在幾年之內建設我們自己的學習型企業、學習型機關、學習型城市乃至學習型國家,這當然是可喜的,但我們的熱情必須用在正確的方向上,很多人理解的學習型組織離真正所包含的含義,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最為普遍的一個曲解就是把學習型組織建設理解為強調人們要學習更多的知識,主要是理論知識和書本知識。認為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工作的工具,因此學習知識變得越來越重要,認為強調組織內人人都要學習知識就是學習型組織的真正含義。按照這種直接而片面的理解,很多人感到似是而非的是,學校不就已經是學習型組織了嗎?
發生在現實中的種種曲解,有的是因為理解的片面所致,有的是接受知識的不完整所致,有的是想當然所致,有的是多年來人們批評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所致,如有的地方提出建設學習型組織的思路是培養思考型干部、知識型員工等,就有生搬硬湊之嫌了。學習型組織建設恰恰要克服的就是形式主義表面文章、一知半解不求真實、局限思考舍本逐末、保守封閉集體智障等。
解析中外成功典范
張聲雄:對學習型組織有了正確的認識,我們還得明白,創建學習型組織不是一時頭腦發熱的事,它需要企業長期推進的系統工程,應該分階段(通常每段為2-3年)制定自己的戰略目標,并在內部自檢的基礎上結合外力,在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定性定量的客觀科學的評估。
我們可以以世界IT業巨頭微軟為例,看看它們的學習型組織是如何建立的。
微軟提出的學習理念是:學習是自我批評的學習,信息反饋的學習,交流共享的學習。為此,微軟提出了四個原則:
首先,從過去和當前的研究項目與產品中學習。
為此開展了五大活動,分別是:事后分析活動;過程審計活動;休假會活動;小組間資源共享活動;"自食其果"活動。目的是要求自己的員工首先使用自己開發的產品,通過這些活動來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批評,從而得以學習。
其次,數量化的信息反饋學習。
微軟把產品的質量問題分為四個不同程度的要求:整個產品不能使用;一種特性不能運行,并無替代方案;一個產品不能應用,但是可以替代;表面的、微小的問題。微軟規定要把產品的質量信息公布于眾,使公司有關部門的員工從中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經過反思,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
第三,以信息為依據進行學習。
微軟為什么能如此成功?就是因為它想盡辦法整合一切學習資源。
微軟通過"內部獲得信息"和"外部獲得信息"兩種方式,每天獲得6000個用戶咨詢電話的信息資源。為了鼓勵用戶提意見和咨詢,產品售出90天內,電話費由微軟付款。因此,它每天承受的長途電話費相當可觀。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發揮用戶信息這個重要的學習資源。
微軟每年要花50萬美元進行用戶滿意度調查,分別對用戶對微軟產品的滿意度、微軟公司的滿意度、售后服務的滿意度三大方面進行調查。再從中選出對三大方面都滿意的用戶作為"忠誠客戶",讓他們保證以后都買微軟的產品,向別人推薦微軟的產品。
第四,促進各產品開發組之間的聯系,通過交流共享學習成果。
微軟的重要理念是通過交流學習實現資源共享。為了交流共享,微軟采取了成立共同操作、溝通系統、相互交流三大措施。要求員工工作時間到各產品開發組之間多走一走,看一看,隨時隨地溝通、交流,相互學習。
由此不難看出,微軟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實至名歸的。
我們國內的企業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是從創建學習型班組開始,然后推廣到創建學習型科室,最后建成學習型企業。它們開展了"三自活動",即:自我發現、自我學習、自我解決問題。
走好關鍵的第一步
張聲雄:所謂"萬事開頭難",我們首先要了解究竟什么才是學習型組織。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今天不論在中國還是在全球尚無統一的認識。比較認同的意見都是指:通過有效的激勵,培育全體員工堅持終身學習,長盛不衰的學習毅力使他們能持續提高政治素質、道德水平、知識程度和技能等級,并在此基礎上加強組織學習,產生乘積的迭加效應,即將分散在每個員工頭腦中的知識、信息和經驗整合成巨大的知識力量推動企業的成功與發展。學習型組織能最大限度地開發人的潛能,使人力資本增值,創新永遠與發展相伴,使企業充滿生機和活力,不斷從輝煌走向新的輝煌。
有了正確的認識,那么我們就可以按部就班地開展學習型組織的建設了。
步驟一:這一步尤為重要,企業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企業有沒有做到鼓舞員工彼此分享學習成果?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計劃?是要我學習還是我要學習?員工頭腦中有無組織愿景?能否主動適應愿景需要?有沒有組織鼓勵員工,并為員工提供資源和條件促使員工實現自我導向的學習?
步驟二:增進組織學習積極性
不能用高壓與逼迫的方式組織學習,而應該以關心和諧的態度去動員員工學習,使學習組織具有開放性與協調性。
步驟三:使學習能持續發展
保持共識,建立完善的學習體制,有良好的制度,使員工都產生有影響力的行動;通過教育使員工獲得成功,而非幫他們做事;提高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解決問題納入生活方式。
步驟四:獎勵冒險
每次危機都是學習的機會,它可使組織獲得更多的成功。
步驟五:使員工成為學習資源
員工彼此之間就是相互學習的最大資源,倘若能善于運用,往往可以大大提升組織效能。
步驟六:把學習引人工作
成功的學習具有三大特點:學習與工作結合;學習過程為啟發過程;學習亦即發現。
步驟七:通過學習由大家描繪出組織發展愿景,并成為員工共同努力的方向與目標。而組織的愿景是由員工群策群力鑄成。
步驟八:將組織愿景融入生活
學習型組織必須強調其遠景轉化為行動的原則,這就需要使之融入整個生活。
步驟九:系統思考
學習組織要通過回顧、目標、規則、繼續進步、反饋、落實到行動這六個方面的系統努力來實現。
步驟十:明示未來努力的方向
想讓所有的步驟得以徹底實行,企業的高層必須有一顆堅定的心,勇于帶領自己的團隊面對一切挑戰帶來的機會,不斷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
學習型組織帶來的良性氛圍
張聲雄:學習型組織會為企業鋪平一條良性的發展道路。從企業內部來看,組織成員擁有一個共同的愿景,這來源于員工個人的愿景而又高于個人的愿景,它是組織中所有員工共同愿望的景象,是他們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個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著組織共同的目標前進。
"自主管理"是使組織成員能邊工作邊學習并使工作和學習緊密結合的方法。通過自主管理,可由組織成員自己發現工作中的問題,自己選擇伙伴組成團隊,自己選定改革、進取的目標,自己進行現狀調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對策,自己組織實施,自己檢查效果,自己評定總結。團隊成員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能形成共同愿景,能以開放求實的心態互相切磋,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進行創新,隊而增加組織快速應變、創造未來的能量。
充分發揮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潛能,將是企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前提。長期以來,西方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廣大員工的積極性。
在很多公司中,由于員工不了解公司的情況和自己的工作任務,因此他們的工作就成了單純的應付。為了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很多管理者和管理學家費盡心機,但要充分發揮員工的全部潛能,就必須借助組織學習。學習型組織的真諦在于使組織成員在組織中"逐漸在心靈上潛移默化,而活出了生命的意義"。只有在學習型組織中,員工和組織才會真正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從企業外部環境看,組織學習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為了跟上顧客需要的變化,保持競爭優勢,公司必須具備越來越強的能力。這就必須使公司各部門的人緊密協調,配合無間,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這一切正是學習型組織追求的目標。其次,學習型組織對環境的變化反應更快,這是因為人們知道如何預料即將來臨的變化,也知道如何創造他們想要的變化,變化與學習并不嚴格地等同,但它們密不可分。當今時代,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大量涌現的新技術將在未來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只有學習型組織才能更好地生存,順應時代變遷,而且學習型組織將會創造新世界,并不是簡單地對其作出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