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起雄:給華人經濟轉型提三條法律建議
】我國是海外僑胞眾多的國家。目前,海外華僑華人約5000萬人,分布在世界170個國家及地區,資本已達2萬億美元。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華僑華人經濟轉型必然出現新的態勢,其方式與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6個方面。一是從事職業日趨多樣化。二是投資行業不斷多元化。三是投資規模逐步擴大化。四是科技水準不斷高新化。五是追求目標更加明確化。六是地位作用更加顯著化。
作為多年研究法律問題的學者,我想對海外華人經濟轉型應注意的法律問題提3條建議,供正在轉型和即將轉型的海外華人參考。
第一,要遵守國際經濟法特別是貿易法律規定和慣例要求。
當代,隨著國際經濟聯系的更加密切,國際貿易的日益頻繁,在聯合國主導下制定了許多相關法律,對國際經濟貿易往來進行調整。特別是在國際貿易方面,1980年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通過了《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對國際貿易包括國際間貨物買賣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具體規則、法律責任等,作了全面、系統的規定,成為各國國際間貨物買賣遵循的準則。1994年,根據國際貨物貿易中出現的許多新情況,國際統一私法協會(UNIDROIT)還制定了《國際商事合同通則》,對《公約》進行補充。為適應世界經濟貿易形勢發展的需要,1999年,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成為中國調整與各國開展經濟貿易、貨物銷售往來的基本法律。華僑華人在開展國際經濟貿易活動時,要依照這些法律規定和慣例辦事,避免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中,因違法造成經濟糾紛和損失。
第二,要遵守居住國國家經濟法律規定和政策要求。
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在長期激烈的商品生產和銷售競爭過程中,已形成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而且這些國家還要根據本國經濟發展和資本市場的需要,不斷立法,嚴格執法,強化司法。近年來,歐洲許多國家采取不斷提高標準等手段,制定了許多旨在制約華僑華人經濟發展的法律,使得華僑華人經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特別是西班牙“燒鞋事件”后,許多歐洲國家企業界強烈要求政府加強立法,保護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與競爭。因此,華僑華人要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轉型升級的目標,遵守這些國家的法律制度顯得尤為必要。
第三,要遵守中國相關的法律規定和政策要求。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速、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目標的提出,至今年3月底,我國制定現行有效法律350多件、現行行政法規655件、國務院部門規章3031件、地方性法規9664件、民族自治區域法規650多件,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與完善,成為許多國家認可的市場經濟國家。在引進資金、技術與人才方面,我國制定了以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外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為主體的“三資企業法”及數百件配套法規政策,為華僑華人在國內投資創業提供了法律保障。特別是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企業所得稅法》,在規范和確定華僑華人在國內投資企業所得稅繳納制度的同時,引導和鼓勵他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轉型升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