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對深圳社會經濟發展已造成重要影響,我市不少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勞動關系不穩定因素增加,職工合法權益的實現也面臨不少現實問題。面對復雜困難的形勢,許多企業表現出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堅持做到不裁員不降薪,組織停產的職工培訓學習,以提高職工的職業素質和技能為手段,為今后的企業發展積蓄力量;廣大產業工人發揚高度的階級覺悟,與企業同心協力、和衷共濟,為保證我市社會穩定和經濟平穩增長做出了貢獻。實踐證明,只要全市企業和廣大職工共同努力,迎難而上,我們就一定能夠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化解金融危機對我市的不利影響,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示范市的宏偉目標。
為進一步提高企業抗擊金融危機的能力從根本上維護職工權益,市總工會近日啟動工會“大學校”建設行動,計劃從今年起,連續三年每年籌集5000萬元,共投入1.5億,培訓職工300萬人次,大力推進我市職工素質建設工程。各級工會要努力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行動起來,實施好這一深圳建市以來最大規模職工教育培訓工程,為迎擊金融危機做出工會組織應有的貢獻。
一 充分認識工會“大學校”建設的重要意義
胡錦濤總書記在同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和中國工會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談時指出:“要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把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好。”為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中華全國總工會作出了《關于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決議》,對深入開展工會“大學校”建設做出了部署。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干部應充分認識這一活動的重要性,積極推進我市工會“大學校”建設,努力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
加強工會“大學校”建設,是應對金融危機、化危為機的迫切需要
工會“大學校”建設行動,是深入開展“企業愛員工、員工愛企業”活動的重要內容。要通過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把廣大職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市委、市政府對當前和今后經濟工作的重大部署上來,團結引導職工認清形勢,堅定信心,迎接挑戰,發揚主人翁精神,立足本職工作,愛崗敬業,為企業分憂,與企業同舟共濟,共克時艱。要大力倡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自覺遵守勞動法律法規,實現企業與員工互利共贏、和諧共處。開展工會“大學校”建設,在當前可以幫助企業和職工渡過困難,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提高職工素質和職業能力,長遠可以為企業發展儲備人才為深圳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加強工會“大學校”建設,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必然要求
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與維護職工群眾具體利益的統一,促進企業發展和維護職工權益的統一,維護職工群眾權益與教育引導職工提高自身素質的統一,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工會的突出特點。我市工會要爭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排頭兵,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在建設主力軍、發展主力軍方面發揮獨特優勢和作用;就是要把維護職工權益與促進企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自覺引導職工樹立現代產業工人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職業能力,為企業發展、社會進步做出積極的貢獻。建設好工會“大學校”,是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保持和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的關鍵所在,是履行好工會在保障社會穩定,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方面的社會職責的必要手段,是工會組織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勞動關系建設的重要舉措。
建設工會“大學校”,是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的現實要求
深圳數百萬職工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市的主力軍。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建設穩定的、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是深圳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人才強市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和社會主義示范市的迫切需要,是深圳順利實現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現實需求。這次金融危機帶給深圳的重要經驗是,必須加大城市創新能力的建設,必須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但產業升級優化必須和產業工人隊伍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提升同步進行,沒有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產業升級優化不可能實現。
建設工會“大學校”,是從根本上維護職工權益的有效途徑
加強職工教育,是維護職工學習權、發展權的重要手段。職工隊伍素質的高低不僅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的興衰有著直接的聯系,而且與職工自身利益的實現有著密切關系。建設工會“大學校”大力提升職工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能力,是對職工生存、競爭和發展能力的維護,是對職工根本利益的維護。
二 集全會之力,全力推進深圳工會“大學校”建設行動
開展工會“大學校”建設,全面推進職工素質教育工程,是我市工會今后幾年內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主線,以提高廣大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術素質為基礎,以提高職工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實現我市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具體目標是: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積極推進企業職工技能業務培訓,每年培訓100萬人次,三年共培訓300萬人次;以創建學習型班組為重點,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三年共培訓班組長3萬人次;加強教育幫扶工作,三年幫扶困難職工農民工參加免費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5000人次;構建全市工會職工教育服務網,建設一批工會“大學校”學習中心。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高廣大職工的政治思想素質
要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凝聚職工,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職工,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職工。重點對職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現代公民意識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識教育。
市、區兩級工會要組織建立講師團,送教到企業、社區,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講座,每年不少于1000場。街道、社區工會和企業工會要充分發揮主動性和自身優勢,采取講座、參觀學習、文藝活動、板報等各種形式,積極組織職工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每年參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職工達到100萬人次。
市職工繼續教育學院要以現有的“職工素質教育講師團”為基礎,內外結合擴大規模,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百人師資隊伍,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課程的開發,為企業提供教育資源的支持。要豐富教育的內容和手段,結合勞務工的特點和企業實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積極開展遠程教育。編輯出版《深圳市農民工素質教育讀本》、《深圳市職工職業核心能力教育讀本》等教材,免費贈送給職工學習。加大工業區、社區和企業“職工書屋”建設力度,在市工人文化宮建立“中心職工書屋”,承擔對全市“職工書屋”的指導和服務工作,在有條件的地方嘗試建設“電子職工書屋”。
著力提高廣大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術素質,培養知識型、技能型的產業工人隊伍
企業是開展職工教育的主體。這次市總工會三年出資1.5億元,將主要用于支持企業工會開展職工崗位培訓和技能培訓,重點支持那些受金融危機中沖擊較大、停產待產的企業。企業工會開展崗位培訓和技能培訓經費不足的,可向市、區總工會提出申請經費補貼,市、區總工會經研究批準后即核撥培訓經費。
為調動廣大職工學習技能的積極性,激勵職工技能升級和崗位成才,市總工會決定在三年內,對取得國家職業資格等級證書的我市企事業單位的工會會員,給予培訓經費補貼,即按照初級、中級、高級、技師、高級技師的等級,分別補貼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各企事業單位工會要動員和鼓勵本單位職工積極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和考核鑒定,并做好向市、區總工會申領員工技能培訓補貼的相關工作。
從我市的職工隊伍構成來看,農民工人數約占65%。農民工大多集中在出口加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技能水平普遍偏低,職業競爭力較弱,在這次金融危機受到的沖擊最大。因此,培養農民工群體的職業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他們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是這次職工教育活動的一個工作重點。各級工會在推進工會“大學校”建設活動中,應給予農民工群體更多的關注,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切實加強對農民工職業能力的培養。
以提高職工自主創新能力作為重點,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
要充分發揮職工在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和培養我市廣大職工自覺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職工的創新活力,為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創新型企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是要深入開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和“我為節能減排作貢獻”活動,引領廣大職工爭當“創新能手”、爭創“創新示范崗”,特別是當前,要推動企業降低成本、創新技術、苦練內功、提高效益,努力幫助企業特別是困難企業擺脫困境、渡過難關。
二是要推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深入開展。做好“十大書香企業”和“十大讀書成才職工”的評選,開展“知識改變命運、深圳讓我成才”主題活動,大力宣傳讀書自學成才職工的先進事跡,積極倡導職工讀書成才,營造濃厚的讀書學習氛圍。市總工會將以學習型班組創建為重點,積極開展班組管理培訓,計劃每年培訓一萬名班組長,三年共培訓三萬人次。
三是做強職工技術運動會、農民工技術比武等品牌,使職工技術比賽活動經常化、多樣化,不斷創新職工學習載體,搭建成才平臺,激發和調動職工刻苦學習、鉆研技術的積極性,培養更多的知識型職工和一線創新人才。
完善職工教育幫扶機制,加大教育幫扶力度
工會幫扶活動是工會工作的一張名片。今后,我市工會的幫扶工作要在關注職工生存問題的同時,更多地關注職工的發展問題,既要解困難職工一時之困,更要幫職工謀長遠發展。這要求我們加大困難職工農民工的教育幫扶力度,努力為職工提供更多、更低成本、更便利的學習機會,讓他們愿意學習、能夠學習,并通過學習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職業競爭力。
在這次工會“大學校”建設活動中,市總工會計劃以失業員工、困難職工、困難農民工為主要幫扶對象,每年提供不少于1500個,3年共5000個免費的教育幫扶學位,其中包括提供一定數量的免費成人大學學位,免費成人中專學位和技能培訓學位。凡在深圳工作一年以上,工作表現優秀,加入了工會組織的職工農民工,家庭特別困難的,均可按照規定的程序提出幫扶申請,并有機會得到免費教育的機會。
三 精心組織,真抓實干,高質量建設工會“大學校”
工會“大學校”建設行動,是深圳建市以來最大規模的職工教育培訓工程,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時間跨度長,涉及面廣,各級工會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真抓實干,確保工會“大學校”建設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為工會“大學校”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市、區總工會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配備專門工作人員,分級管理,分工負責,街道工會、社區工會和企業工會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組織好實施好本地區、本單位的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努力形成“以職工為主體、以陣地為依托、以企業為基礎,工會推動、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各級工會要充分發揮職工群眾和廣大工會干部在工會“大學校”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善于發現和總結好的典型。市總工會將重點抓好100家示范企業,各區總工會也應根據情況確定重點示范企業,運用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動工作。
做好工會“大學校”建設經費的使用和管理
市總工會下達的工會“大學校”建設經費及各區總工會配套的職工培訓經費,主要用于對基層企業職工培訓經費補貼、工會“大學校”陣地建設和培訓服務補貼,應作為專項經費納入預算管理,專款專用,確保經費用于職工教育培訓,不得挪作他用。企業工會要積極推動企業依法依規建立健全職工教育培訓機制,監督企業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并合理使用,保證職工參加學習培訓權利的落實。
加強工會職工教育服務網絡建設,打造職工素質教育平臺
以市區兩級職工學校、農民工學校為基礎,三年內在街道、社區和企業建立一批職工學習中心,形成全市職工教育學習網絡。市職工繼續教育學院要依托全市工會組織網絡,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建設資源豐富、技術先進、功能強大的覆蓋全市的工會職工教育服務網,努力為各級工會開展職工教育和培訓提供教育資源的支持。
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
確定工作目標管理和評估體系,完善工作模式,加強培訓效果的評估和考核;對重視工會“大學校”建設、成效顯著的基層企業,在培訓經費補貼時重點傾斜,對在工會“大學校”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
加強自身建設,使各級工會組織成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職工群眾組織
要加強各級工會干部隊伍建設,加大工會干部的教育培訓力度,切實解決工會干部在思想、作風、能力、素質等方面與服務科學發展、服務職工群眾、發揮“大學校”作用不適應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各級工會和全體工會干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職工群眾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激發基層工會活力,進一步擴大工會工作覆蓋面,不斷增強工會組織凝聚力,為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推進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提供組織保障。
爭取黨政支持和社會各方的積極參與,營造推進工會“大學校”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
主動爭取黨委的重視,爭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將更多的社會資源和手段用于工會“大學校”建設。積極爭取企業和社會的支持,協調和推動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工會“大學校”建設。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和宣傳平臺,多層面多視角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推進工會“大學校”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
加強工會“大學校”建設,是黨對工會的要求,是廣大企業和職工群眾的期盼,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的重大舉措。全市廣大工會干部要振奮精神,迎難而上,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投身到工會“大學校”建設中來,團結動員廣大職工“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為戰勝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困難,為推動深圳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