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的學習型社會建設正名立傳
——《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發展報告》首發式側記
仔細盤點一下近來社會上的流行語匯,“學習型社會”這個名詞很難逃出人們的視野,與之相關的“學習型組織”、“學習型政黨”、“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區”等等林林總總的概念也愈發頻繁的在各種場合被各界人士提及和探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什么是學習型社會,怎樣建設學習型社會。作為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學習型社會的概念能在華夏大地如此廣泛迅速的傳播并被公眾知曉,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在專門致力于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專家學者和專業工作者看來,僅有一般概念的流行是遠遠不夠的,他們更為關心的是通過各項扎實細致的工作努力推動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取得實質進展。就在春節前,筆者有幸接觸到了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領域的一項重要成果——《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發展報告》并參加了該書的首發儀式。
首發式于1月16日下午在北京建工集團報告廳舉行,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正局級研究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圖鑒社總編倪力亞、全總宣教部副巡視員、全國創爭辦副主任孫磊、中華職工學習網總編沈拓等相關領導及專家出席了新書的首發式并作了重要講話。在京接受表彰的2008年度全國“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部分標兵單位、標兵班組代表及全國知識型職工標兵也一同出席了首發儀式。
談到《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發展報告》的問世,就不能不提到全國“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自2003年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文明辦、國家發改委等當時的國家十部委聯合發起以來,“創爭”活動得以在全國有組織、有步驟的深入開展,全國數以百萬計的企事業單位和數億職工群眾參與其中,一大批學習型組織先進單位和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在活動中陸續涌現,“創爭”活動已成為動員和激勵廣大職工群眾參與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正是對“創爭”活動開展五年來的經驗與成就的系統總結,構成了《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發展報告》的基礎框架;也正是“創爭”活動不斷深入發展的現實需要,促成了全國“創爭”活動指導協調小組辦公室編著了這部首次整體反映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狀況的專門著作。全國創爭辦副主任孫磊在介紹本書時特別強調:《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發展報告》是從全國“創爭”活動的獨特視角對過去五年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發展歷程進行的一次全景式掃描,其中大量收錄了關于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權威文獻和典型案例,是全國各級工會工作者、各類職工教育和繼續教育工作者及相關研究者的一部重要工具書。
自黨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以來,黨和政府對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關注和支持日益加強,學術理論界對學習型社會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發展報告》的成功問世同樣也是眾多相關領導和專家鼎力支持的結果,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懷西同志親自為本書題寫了書名,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教授為本書撰寫了序言,科技部原副部長程津培、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保等同志擔任了本書顧問并撰文入編,中華職工學習網、研究出版社等單位對本書如期出版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建設學習型社會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體現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本書序言作者、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在致辭中再一次闡明了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大意義,他指出發展報告的出版是中國學習型社會的研究與實踐不斷取得進展的重要標志,鼓勵全國的相關工作者以此為契機爭取更大成績。
在我們事后采訪作為本書主要協編單位的中華職工學習網的總編沈拓先生的時候,他用“正名立傳”來形容發展報告出版的意義。在中國這樣一個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度,學習歷來是被重視和推崇的,中國的學習型社會建設從一定意義上說是對注重學習這一我們民族優良傳統的繼承和創新。作為繼承與創新的重要成果,《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發展報告》第一次給了讀者完整認識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機會,為中國的學習型社會建設正了名,發展報告還忠實記述了近年來相關各項事業的發展歷程,為中國的學習型社會立了傳。學習型社會事業在不斷發展,正名立傳的工作自然也不會止步,希望今后出版的發展報告能加強基層編委和實踐指導委員會的陣容,在書中更多更好地體現來自基層的實踐成果;同樣重要的還有發展報告的學術理論基礎,今后還要吸納更多優秀專家加入發展報告專家委員會,進而提升發展報告的學術價值。沈總編表示,在他看來發展報告就像一個歷經兩年孕育終于降生的小生命,難免幼稚卻充滿希望,中華職工學習網愿意在國家八部委和全國創爭辦的領導下為發展報告的成長做出更多貢獻,也盼望全社會有更多有識之士關心和支持發展報告、關心和支持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