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公益崗位優先招本地生源

對于廣大畢業生來說,如何在走出校門時就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在人才市場上增加就業的競爭力?記者從昨日舉行的全市人事編制工作會議上獲悉,廈門市將推出一系列新舉措,探索對急需緊缺專業畢業生“X+1”培養模式,通過開展由政府補貼的校企合作訂單式培訓,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技能,促進畢業生實現就業。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丁國炎出席會議,并對廈門市今年的人事編制工作提出要求。
引導用人單位加強與院校合作
急需緊缺專業畢業生“X+1”培養模式是指:根據廈門經濟發展需要,采取政策性補貼等方式,引導用人單位加強與院校合作,組織廈門急需緊缺專業的學生在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意向合同的基礎上,利用最后一學年或較長一段時間,以用人單位為實踐平臺,由企業出培訓場地、師資,進行實踐式教學和訂單式培訓。例如,大學本科四年制的畢業生,則為“3+1”培養模式,即前三年在高校就讀,最后一年到用人單位進行實踐式教學。
公益性崗位優先招用廈門生源
市人事局局長劉育生在昨天的人事編制工作會上說,今年廈門市還將建立市、區屬公益性崗位優先招用普通院校廈門生源畢業生制度。聯合相關部門制定市、區屬公益性崗位優先招用廈門生源畢業生的措施,并適時舉辦公益性崗位專場人才招聘會。
同時,廈門市還將建設畢業生就業指導隊伍。對經市、區人事行政主管部門授權或委托,為我市生源畢業生提供免費公共服務的人才中介機構或其他有關機構給予專項補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