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爭”展雙翼 “鐵軍”鑄輝煌

大慶,是鐵人王進喜生活戰斗過的地方。
在大慶,有這樣一支被稱為“鐵軍”的建設隊伍,無論是氣貫長虹的西氣東輸、陜京管道、飛架南北的沈大滬寧高速公路,還是大慶星羅棋布的輸油泵站、密集交錯的油氣管網、高聳入云的化工煉塔,都留下了鐵軍驕人的身影、足跡和汗水。
他們是一支傳承“鐵人精神”、高舉“大慶建設”旗幟、誓與百年油田共發展的專業化施工“鐵軍”,創業的足跡、變革的歷練與騰飛的巨變,造就了這個中國基建行業的特大型綜合性工程建設企業集團——大慶油田建設集團。
大慶油田建設集團現有職工16445人,固定資產原值27.5億元,下轄油建公司、管道公司、安裝公司等14個成員單位。集團主要從事油田地面工程建設、化工建設、長輸管道、市政工程建設、路橋建設、建材產品預制加工、房地產開發等建筑安裝工程施工和工程技術服務。具有國家化工、石油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通過了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和國家QHSE管理體系認證,被評為中國工程建設社會信用AAA級企業,擁有國際經濟技術經營權。先后參與了國家西氣東輸工程、陜京輸氣管道工程、滬寧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等20多項國家級重點工程建設,榮獲國家最高工程質量獎——魯班獎4項、國家優質工程金獎10項、省部級優質工程202項,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最大的化工石油工程建設企業集團。為了全面參與市場競爭,提升企業競爭力,集團從提升職工的學習力和創新力入手,以“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為主線,精心培育“三高”人才隊伍,全力打造“大慶建設”品牌,努力構建學習型企業,實現了企業持續較快協調發展。集團先后被評為全國學習型組織優秀單位、全國學習型組織特別貢獻單位,榮獲2005′學習型組織中國優秀組織獎。2006年,躋身“中國承包商及工程設計企業雙60強”,排名第31位,提前實現了“十一五”期末進入“中國承包商60強”的奮斗目標。
站在推進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抓“創爭”,提升團隊執行力
為了營造良好的“創爭”氛圍,集團從引進創爭理念和提高職工思想認識入手,層層召開動員會,從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宣講“創爭”活動重要性;組織職工圍繞“為什么要開展‘創爭’活動”、“如何爭做‘知識型’職工”等問題開展座談討論;成立了黨政“一把手”負責的領導機構,確立了“黨政負責,工會實施,各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提出了“實現一個目標,堅持五個立足,做到五個結合,構筑六大體系”的工作思路;設立了“創爭”工作辦公室,開辟了“創爭”網頁,開辦了“創爭”活動簡報,及時交流創建動態及典型經驗;統一印發了《班組(科室)“創爭”活動記錄本》和《員工學習效率手冊》2萬余冊,達到每班一冊,人手一本;向職工推薦了《第五項修煉》、《請給我結果》、《知識型職工學習讀本》等學習資料,引導職工樹立全新的學習理念;選取會議室、食堂、宿舍、車間、施工現場等職工經常聚集的地點,張貼、懸掛、擺放“創爭” 圖板、條幅、標牌,最大限度的營造尊重知識、注重學習、崇尚技能、追求發展的濃厚氛圍。創爭活動使職工思想觀念發生了“三個轉變”:即從要我學習向我要學習轉變;從“灌輸式”學習向自覺學習轉變;從學了什么向學會什么轉變,“用學習提高素質,靠學習改善管理”成為廣大職工的共識,集團上下掀起了新的學習熱潮。
確立集團愿景目標體系,形成團隊凝聚力
創建學習型企業,推動了建設集團加快發展的步伐,集團確立了“實施‘3456’發展戰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建筑業工程總承包企業集團,為用戶打造精典工程,為職工創造美好生活”的集團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承載著大慶建設人的理想和美好愿望,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各成員單位、項目部、班組乃至每名職工都緊緊圍繞集團共同愿景,制定出體現心中所盼,閃現個性光華的團隊和個人愿景目標。四級愿景體系凝心聚力,集團上下共舉一面旗,共謀新發展。
抓住關鍵環節,建立四項機制,增強團隊學習力
建立靈活運行機制。制定了“創爭”活動三年規劃,下發了“創爭”活動的安排意見;建立了“創爭”工作月度例會、季度自查、半年查檢評比、年終總評制度和信息溝通等制度;完善了職工個人、班組“創爭”檔案,形成“目標、學習、創新、保障、效果評價、特色”六大“創爭”體系。
建立學習培訓機制。集團劃拔不少于職工教育經費的50%用于高技能操作人才的培養,并將職業技能培訓和經費規定納入職代會、廠務公開和集體合同內容,從制度上確保職工培訓權利的落實。投入近千萬元資金,改造完善職工培訓中心建設,使之成為具有國家技能鑒定等16項資質的大型培訓基地,建立健全了崗位練兵活動場所60多處、各種專用多媒體教室56間、圖書室187個、配備發放各類圖書7萬多冊,為職工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
建立考核評價機制。編制了《建設集團“創爭”活動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實施辦法》,建立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班組、知識型職工三大考核評價體系,共計298項考核指標;編制了《創建“學習型班組”體系管理手冊》,共計359項管理指標;編制了《創建學習型組織體系運行示意圖》,共計70項管理要素,使創建工作實現了科學管理。
建立獎勵激勵機制。大力推行職工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標準。出臺了《核心技術人才管理辦法》等激勵辦法,設立專項獎勵基金,對高技能操作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拔尖人才以及為集團爭得榮譽的特殊貢獻人才進行獎勵。
構筑職工學習成才的寬廣平臺,提升團隊創新力
集團針對油田基建施工季節性強、點多、面廣、戰線長的特點,精心設計載體,解決工學矛盾,做到“五個結合學習”,實現“五項能力提升”,即結合“精益管理”學,提升職工執行能力;結合職工技術培訓和崗位練兵活動學,提升職工操作技能;結合職工“讀書自學”活動學,提升職工學習能力;結合生產經營活動學,提升職工實踐能力;結合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學,提升職工的創新創效能力。推行“技術交底授課法、工藝重點觀摩法、操作過程分析法、崗位練兵幫教法、一日以崗議題法”的“五項教育學習法”,積極鼓勵職工投身經濟技術創新工程。開展“創爭”活動以來,累計完成技術革新1295項,新技術推廣775項,其中榮獲國家級科技成果8項,省部級科技成果46項,取得國家專利59項。集團涌現出中油集團技術專家1人,管理局技術專家8人;國家一級建造師78人,一級項目經理248人,持有PMP執業證書的國際項目經理17人,居同行業之首;中、高級技術工人和技師5269人,293人持有德國、日本、法國、美國等國際焊工證書,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大幅提升。
突出重點,加強學習型班組建設,提高團隊戰斗力
集團堅持職工全面發展與團隊學習并進,實現提升職工素質與提高班組建設水平的雙贏。集團編制了《學習型班組體系管理手冊》,從人本管理、安全管理、現場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全面反映班組日常管理工作,實現創爭工作與班組建設有機融合;總結了“班長領學、現場觀學、集中共學、互動促學、結對幫學”的“五學”學習法,職工立足本崗位,爭創標準崗,形成互幫互學,成果共享的濃厚氛圍,使班組成為企業實施管理、技術創新,持續改進,打造精品的陣地。涌現出馮東波班組、孔德生班組、女子大罐預制隊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學習型班組。2006年8月,集團油建十一中隊的創建經驗,在全國創建學習型班組研討會上進行了交流,展示了建設集團學習型班組創建的成果。
培育亮點,打造品牌,彰顯團隊生命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集團先后召開“創爭”工作經驗交流會、“創爭”工作推進會,總結選樹了以“自覺從嚴”學習“好字當頭”創爭,打造具有時代風范的二次創業精英團隊的油建公司十一中隊項目部;巾幗展風采、纖手鑄大罐的化建公司女子大罐預制隊為代表的42個集體典型;選樹了以全國技術能手馮東波、“勇攀技術高峰”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忠波、中石油技能專家孔德生為代表的102個個人典型,并利用報紙、電視、專題網頁、內部期刊等媒體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為市場提供最好服務,為企業創造最佳效益”、“用大慶精神保證質量,以‘三老四嚴’取信用戶”的核心經營理念變成集團職工的自覺行動,呈現出人人練絕活、崗崗有標兵、班班立新標、層層樹典型的良好局面。
創爭活動開展以來,集團及成員單位黨政班子先后多次被評為管理局“模范黨委”、“優秀經營班子”;成員單位管道公司管理工程處被評為中國石油“百面紅旗單位”。集團先后涌現出管道公司等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單位3個,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化建公司女子大罐預制隊等11個國家級先進集體,13個省部級先進集體,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道遠等為代表的國家級先進個人50名,省部級先進個人30多人次。
集團初步形成了扁平化的組織架構,管理層級減少,管理鏈條縮短,管理深度增強,提高了集團的行為能力和管理效率,彰顯了經濟效益,實現了1+1>2的協同效應。2006年,實現財務總收入92.66億元,同比增長34.5%,其中內部市場收入64.25億元,油田外部市場收入28.4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7%和36.3%。集團被評為中國“2006年度最具影響力企業”,并成功入選“ENR中國承包商60強”,集團兩個文明建設都取得顯著成果。
九萬里風鵬正舉。
今天,發展中的大慶油田建設集團又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滿懷雄心壯志,展開了“創爭”的雙翼,為創建百年油田開疆拓土,建功立業,向著建設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建筑業工程總承包企業集團的目標奮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