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就業論壇熱議“體面勞動”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表示,中國實現充分就業和“體面勞動”的任務還十分繁重。
昨日,亞洲就業論壇在北京閉幕,論壇主要探討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如何確保就業機會的增長和實現“體面勞動”。
“體面勞動”是國際勞工組織1999年提出的概念,意指勞動者的權利得到保護、有足夠的收入、充分的社會保護和足夠的工作崗位。簡而言之,“體面勞動”就是就業數量和質量并存。
國際勞動組織在此間發布的一份名為《展望亞洲體面勞動十年計劃:到2015年的可持續增長和工作》的報告指出,能在多大程度上成功應對日益擴大的不平等問題,將對亞洲未來十年實現“體面勞動”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前日在會議發言中表示,“體面勞動”必須以平等就業為核心。中國的實踐表明,擴大就業,實現“體面勞動”,必須妥善處理好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關系,必須強化平等就業,完善社會保障。
田成平坦言,中國實現充分就業和“體面勞動”的任務還十分繁重。今后,一方面將加快法制建設,除了《勞動合同法》等已經頒布的法律之外,還有《社會保險法》、《就業促進法》等法律正在抓緊起草。二是進一步加大監察力度,努力改善就業條件,幫助各類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實現“體面勞動”。
中國實現“體面勞動”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非正規就業。
非正規就業通常是指沒有取得正式的就業身份、地位不穩定的就業。近年來,中國95%以上的新增就業機會是由非正規就業單位提供的,就業人數占75%左右。
據國家發改委就業與收入分配司處長鄧海濱介紹,中國城鎮非正規就業(靈活就業)規模大約在6000萬~8000萬人,其中自愿選擇非正規就業的比重較小,大多數都是被迫進行非正規就業。 鄧海濱說,非正規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社會保險如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對非正規就業人員參保還有一些限制;對于非正規就業服務體系不健全,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勞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
國際勞工組織建議,實現“體面勞動”應該將就業的非正規性減少到最低程度,將非正規部門工人納入社會保護框架和基本稅制內。
中華全國總工會保障工作部副部長李志培昨日表示,中國工會十分關注非正規就業人員的合法權益保障問題,將一如既往通過加大依法組建工會的力度,把大量非正規就業人員組織到工會中來。
目前,中國已經全部取消對農民進城務工的限制性和歧視性規定,完善了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具體辦法,實施了高風險企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平安計劃”,并努力解決農民工工資偏低、子女上學等實際困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