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胡錦濤總書記“6·25”重要講話的體會
2007/8/14 源自:中華職工學習網 【字體:
】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始終不渝地做到“四個堅定不移”,即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堅定不移地為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而奮斗。各級工會組織必須圍繞這“四個堅定不移”,始終把握工會工作的政治責任、時代主題、基本職責和前進動力,進一步把廣大職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來,不斷推進工會工作的創新發展。
一、要始終把握工會工作的政治責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工會工作的政治責任,就是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指引下,團結和帶領廣大職工群眾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
隨著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許多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出來,改革發展、維護穩定、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務很重。工會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團結和帶領全省廣大職工群眾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這是我們工會面臨的新考驗。因此,各級工會組織要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群眾組織到工會中來,通過卓有成效的宣傳和教育,把廣大職工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引導職工群眾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確道路,把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到為實現黨的任務而奮斗上來。
二、要始終把握工會工作的時代主題
堅定不移地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就是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當代工人運動的主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物質基礎。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最根本的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因此,工會要組織廣大職工群眾在經濟建設主戰場中建功立業。近年來,江西全民創業高潮迭起,涌現了余江眼鏡、資溪面包、廣昌物流、吉安菜幫、安義鋁合金等一批閃亮的“創業名片”。在新一輪創新創業熱潮蓬勃興起之際,各級工會組織必須把“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一五’、和諧奔小康”主題競賽活動和“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勇為創業型人才”活動推向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職工技能比賽、技術改造、發明創造、節能減排、文明生產等活動。同時,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在職工群眾中深入開展“弘揚和諧精神、推進創新創業”主題教育和向“袁政海班組”學習的活動,引導廣大職工為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要始終把握工會工作的基本職責
堅定不移地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就是要牢牢把握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貫徹落實“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發展和諧的勞動關系是構建和諧企業與和諧社會的基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系矛盾已逐步成為最主要的社會矛盾之一。現在有的非公有制企業無故克扣職工工資、隨意延長勞動時間、漠視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侵犯職工人身權利等問題比較突出。因此,我們要抓住《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的契機,從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完善維權機制、幫扶困難職工三個重點方面入手,推進和諧企業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努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抓、三方運作、多方配合、企業和職工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利益保障機制,抓住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和職代會三個關鍵,著力解決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安全生產等職工群眾最關心的突出問題,努力形成勞資雙方相互關愛、和諧共贏的良好氛圍。
四、要始終把握工會工作的前進動力
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這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工會事業新局面的強大動力。堅持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馬克思主義工運理論的指導下,打破工會習慣思維和主觀偏見的束縛,反對思想凝固僵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推動工會的理論創新、體制創新和工作創新。
生機來自思想的解放,活力來自工作的創新。近年來,全總先后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等一系列新理論、新思想、新觀點,不斷推進中國工會的創新發展,增強了工會的生機與活力。江西的工會工作這幾年也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當前既面臨著極好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我們要在基層工會的創造實踐中,不斷深化工會工作規律的認識,在職工群眾的創造實踐中,不斷深化工人運動規律的認識,在發揮“四個作用”中,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時代發展的要求、更加符合職工群眾的愿望和利益,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要始終把握工會工作的政治責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工會工作的政治責任,就是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指引下,團結和帶領廣大職工群眾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
隨著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許多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出來,改革發展、維護穩定、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務很重。工會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團結和帶領全省廣大職工群眾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這是我們工會面臨的新考驗。因此,各級工會組織要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群眾組織到工會中來,通過卓有成效的宣傳和教育,把廣大職工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引導職工群眾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確道路,把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到為實現黨的任務而奮斗上來。
二、要始終把握工會工作的時代主題
堅定不移地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就是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當代工人運動的主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物質基礎。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最根本的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因此,工會要組織廣大職工群眾在經濟建設主戰場中建功立業。近年來,江西全民創業高潮迭起,涌現了余江眼鏡、資溪面包、廣昌物流、吉安菜幫、安義鋁合金等一批閃亮的“創業名片”。在新一輪創新創業熱潮蓬勃興起之際,各級工會組織必須把“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一五’、和諧奔小康”主題競賽活動和“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勇為創業型人才”活動推向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職工技能比賽、技術改造、發明創造、節能減排、文明生產等活動。同時,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在職工群眾中深入開展“弘揚和諧精神、推進創新創業”主題教育和向“袁政海班組”學習的活動,引導廣大職工為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要始終把握工會工作的基本職責
堅定不移地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就是要牢牢把握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貫徹落實“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發展和諧的勞動關系是構建和諧企業與和諧社會的基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系矛盾已逐步成為最主要的社會矛盾之一。現在有的非公有制企業無故克扣職工工資、隨意延長勞動時間、漠視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侵犯職工人身權利等問題比較突出。因此,我們要抓住《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的契機,從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完善維權機制、幫扶困難職工三個重點方面入手,推進和諧企業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努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抓、三方運作、多方配合、企業和職工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利益保障機制,抓住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和職代會三個關鍵,著力解決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安全生產等職工群眾最關心的突出問題,努力形成勞資雙方相互關愛、和諧共贏的良好氛圍。
四、要始終把握工會工作的前進動力
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這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工會事業新局面的強大動力。堅持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馬克思主義工運理論的指導下,打破工會習慣思維和主觀偏見的束縛,反對思想凝固僵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推動工會的理論創新、體制創新和工作創新。
生機來自思想的解放,活力來自工作的創新。近年來,全總先后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等一系列新理論、新思想、新觀點,不斷推進中國工會的創新發展,增強了工會的生機與活力。江西的工會工作這幾年也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當前既面臨著極好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我們要在基層工會的創造實踐中,不斷深化工會工作規律的認識,在職工群眾的創造實踐中,不斷深化工人運動規律的認識,在發揮“四個作用”中,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時代發展的要求、更加符合職工群眾的愿望和利益,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