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特別報道
】 公元2007年8月8日,北京2008年奧運會迎來一個全球矚目的時間截點———倒計時一周年。
這一天,連日的陰雨雷電戛然而止。艷陽高照下,這個城市盛裝亮相,一系列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既向世界展示著舉辦一屆出色奧運會的信念和決心,也向所有人表明著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大國作為東道主的從容、友善和決心。
從這一天的上午8時到晚20時,本報北京2008年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采訪小組在長達12小時的實地采訪中,真實地記錄了這個城市發生的16個耐人尋味的細節,形成了一份微觀北京調查報告———檢閱我們備戰奧運成果的一個民間人文檔案。
鏡頭1:上午8點半,鼓樓橋南站
“車輛進站,注意安全……”文明乘車監督員劉師傅揮動著手中那面寫著“文明乘車排隊禮讓”的小紅旗,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著乘客注意排隊。
每天早上7點到9點、下午4點到6點,劉師傅就會準時出現在車站維持秩序。
劉師傅告訴記者,他們只起到一個宣傳的作用,并沒有執法的權力,文明乘車還得靠大家的自覺,在他們的監督管理下,這邊的乘車秩序已經有了較大的改觀,絕大部分乘客還是積極配合的,許多人已經形成了排隊等車的意識。
“好習慣是慢慢養成的,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幫助乘客們養成排隊乘車的好習慣,別讓外國人笑話。”劉師傅說。
鏡頭2:上午9點半,北海公園
記者在公園內隨機采訪了幾位外地游客,他們都表示知道今天是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
由于北京的不少景點為了迎奧運都在緊鑼密鼓地裝修著,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些游客的興致,讓他們覺得比較遺憾,但都表示理解。“畢竟奧運才是大事。”來自常州的張先生表示。
對明年來不來北京看奧運會,幾位游客表示還沒拿定主意,一方面很想來看奧運盛會,一方面擔心北京到時候會人滿為患。
來自山東的黃先生每年都有機會來北京,他對北京的變化之大很是感慨。“無論是硬件還是軟環境,感覺各個方面都有提高。到動真格的時候,我想北京沒問題。”
鏡頭3:上午10點,天安門廣場
今天烈日當空,天安門廣場聚集著大量的外地游客,由于晚上有慶典活動,所以廣場已經不讓游客進入。
記者在金水橋附近逗留半小時左右時間,發現雖然設置了垃圾箱,但是仍然有游客往地上扔一些垃圾。
雖然游人很多,但值勤的民警在面對游客的各種問詢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特別是當一些游客不理解為何有些道路不讓走的時候,民警們更是不厭其煩地解釋。
雖然人很多,但是整個天安門廣場秩序井然,很多協勤人員也在幫忙維持秩序,疏導人流。“到了奧運會開始的時候,廣場上人肯定會更多,但我覺得我們有信心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防止意外發生”。一位值勤的民警表示。
鏡頭4:上午10點半,東直門地鐵站
“北海,北海……”荷蘭姑娘米蘭達手拿地圖向一位男士問路,顯然這位男子的英文水平并不好,他不停比劃著,就是不知道怎么讓這位外國游客明白他的意思,急得他滿腦門子的汗。
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北京旅游,可以預見明年奧運會,會有大量的外國游客和記者來到北京,如何接待好這些外國游客,對北京是一個重大考驗。
來自英國的約翰準備坐地鐵去海淀,他說很喜歡中國,但是對有人糾纏他買東西感到很苦惱。“我知道中國人很熱情,但是如果我不想買的話希望他們不要拉我。”約翰說。
“不過我知道北京很努力地在準備這次奧運會,相信你們會做得很好”。約翰補充道。
鏡頭5:上午10點半,北京站
中糧廣場附近,設有東城區城管大隊北京站分隊的工作點。一把大傘,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四個人。桌子上放有北京旅游地圖,可以向路人免費贈閱,還擺著一包可以裝痰的小紙袋,以及用來擦掉痰液的紙巾。
半小時內,記者沒有看到周邊有誰吐痰或是扔煙頭。
“小紙袋和紙巾每天能發放兩三百份,好多人都說不需要。我們也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宣傳注意公共衛生了。”值勤的馬副隊長說。
“2001年以前,大街上隨地吐痰的現象很常見,一天就能見到好幾個。現在真的是好了許多,但也不是沒有。”城管隊員張文俠告訴記者,“奧運會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可以借這個機會把我們不好的習慣好好改一下。”
鏡頭6:上午11點,東交巷
東交巷附近一小賓館,一位老大爺從里面走了出來小聲嘀咕,北京這么大,怎么廁所這么難找。
原來這位老大爺已經在附近走了一圈都沒有看到廁所,小賓館里只有客房里有廁所,不允許他使用。
記者隨后在附近正義路的一個公共廁所前看到,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隊。
國外將廁所視為反映公共健康標準的關鍵指標,北京的公共設施在奧運會來臨之際也將會承受比較大的壓力,北京市政府已經斥資4000萬美元改造公廁,已改造好的廁所,既配備了高新的節水設備,也配備了專門的檢查員和保潔員。
鏡頭7:上午11點半,安德路西口
“那個地方我知道,有什么事問我好了”,一位大媽正在給一位外地游客指路,她在游客所拿的地圖上不停地指點,并在地圖背面寫下這位游客所要乘坐的車次。
當游客表示感謝時,這位大媽說:“沒什么好謝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在北京,你只要有困難,都會有人幫的。”
這位游客對記者表示:“原來以為北京人很牛,一般不會告訴你怎么走,但是我在北京問路,真實的感覺是北京人很熱情,恨不得把你親自帶過去。”
隨后,記者以一位外地游客的身份隨機探問了幾位市民,被問的五位市民都熱情地回答了記者的問題。
鏡頭8:中午12點半,大望橋
北京的哥以能侃著稱,奧運會開幕時,將會有大量外國游客,為了方便他們乘坐出租車,必須要讓司機先過語言關。記者在打車的過程中與司機李師傅交流了這個問題。
李師傅原本連一句英語都不會。為了迎接奧運,他每天隨身帶著英語教材,內容包括外事禮儀、奧運地理、日常英語等,一有工夫就看看、翻翻、背背,日積月累,他的英語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能夠用簡單的日常用語跟外國朋友溝通。
目前,他已經嘗到了學習英語的甜頭,他對記者講述,自己剛才拉的就是一外國人,嘴里嘟囔著“school,school”,當時旁邊好幾個出租車司機,沒有一個能聽懂的,他聽懂了,上前說:“school,,Idon’tknow,,butIcanfindit。”于是老外就上了他的車。
李師傅說為了迎接奧運,出租車公司已經開始組織他們學習常用英語,“要不然,不僅老外不方便,自己不是也拉不著活兒么。”
鏡頭9:下午1點,西直門地鐵站
“奧運不是一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應該為奧運做點什么。我們會把我們分內的事情做好,盡量保持北京的清潔,為大家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在西直門地鐵站附近工作的保潔員黃師傅邊說邊撿起地上的一個食品包裝袋,放進了保潔車。
黃師傅負責的是從展覽館到西直門地鐵站的清潔工作。每天都要頂著太陽清掃馬路,“沒有固定時間,臟了就掃。”黃師傅說:“今天早上掃了兩車,大多都是塑料袋、廢紙、煙頭啊這些東西。我已干了兩年多了,和前兩年比起來,現在的狀況已經明顯好多了,以前每天都要掃好幾車。”
“今天是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我們所有人都要加一個星期的班,每天工作時間增加到11個小時,中午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雖累點,但看到自己負責的地方干干凈凈的,自己也高興。”邊說黃師傅邊摘下已經開了線的草帽,擦了下頭上的汗,又把帽子重新戴上。拿起工具,往前面的煙頭走過去。
鏡頭10:下午1點半,“鳥巢”工地
“雖然干同樣的活,但是心氣不一樣。”孟師傅一邊望著“鳥巢”一邊感慨著。
他的工友王貴一提到奧運兩字,雙眼就閃爍著光芒,“我很愿意在這里干活,畢竟是給奧運出力。”
工地保安小封告訴記者,幾乎每天都有老百姓過來向他詢問蓋得怎么樣了。“都很關心奧運,真的,特別這幾天,人多得不行,都在門口拍照片。”
記者發現,短短的半小時內,就有至少十撥人以“鳥巢”為背景拍照留影。林天強一家四口來自廣東,一周前來北京旅游,今天特地在距離奧運開幕一周年的日子來“鳥巢”拍照,“明年我們還來北京看奧運,這么大的盛事,一定要參與啦。”李先生說。
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系的大二學生李強,一個小時前就一直纏著保安讓他進入工地好好看看,“水立方我也看不到,希望來‘鳥巢’這邊碰碰運氣,我就是想來看看奧運場館建得怎么樣。”
鏡頭11:下午2點,北京市救助管理中心
今天,記者平時偶爾能看到有乞討者的地壇公園西門以及地鐵列車里,均沒有發現乞討者。
在離市區20多公里的一個村子里,記者找到了北京市救助管理中心。根據中心的工作人員王女士介紹,公安系統會定期清理城市流浪人員,這里救助的主要是公安系統送來的流浪兒童,成人救助站在另外一個地方。
在辦公樓大廳貼著許多彩色照片,照片上被救助的流浪乞討兒童都穿著整潔的衣服,年齡大一點的是藍白相間運動服,年齡小一點的是彩條衣褲。臥室的家具也比較新。還有志愿者和各界人士來給孩子們送禮物、陪他們做游戲的場面。
鏡頭12:下午2點,北京奧運大廈
自從北京奧組委進駐到奧運大廈以來,一直處于高速運轉之中。在北京奧組委的各項活動中,活躍著大批來自北京各個高校的志愿者。
在昨天的“我們微笑出發———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志愿者誓師大會”上,來自北京城市學院的王苗和同學們在細雨中站立了幾乎一個下午。“我們班幾乎每個同學都報名參加了志愿者的考核,都愿意來親身為北京奧運會出力。”王苗表示。
北京大學英語系的李同學說:“很幸運趕上這次奧運會,無論多辛苦,我都不怕,機會太難得了。”
“昨天下那么大的雨,同學們都站在雨中一動不動,那一刻我真的被感動了”。北京奧組委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來自北大、清華、北理工等高校的志愿者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我對這些朝氣蓬勃的孩子們特別有信心,他們一定能完成好任務。”
“我覺得我沒有理由做不好啊。”北理工的志愿者鄭小麗微笑著對記者說。
鏡頭13:下午3點,北京836公交車上
由于這個時間不是乘車高峰,乘務員小王一邊張羅著賣票,疏導乘客,一邊拿著一張紙條默默地念著。原來,從今天開始,北京公交系統的所有售票員都要用雙語報站。這對小王來說可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為了練習好發音,她在紙條上用漢字標注了發音,“賊四意思則南拔唉特死瑞塞克私”實際上,這就表示“ThisistheNo.836bus”(這是836路公交車)。
小王擔心按照這個寫法發音不準,還誠懇地向一位學生乘客討教發音,那位同學認真地為她讀了一遍。在他的鼓勵下,小王鼓起勇氣用英語報了站名,幾名乘客為他鼓掌。
“從來沒念過英語,可是畢竟還有一年就開奧運了,到時候那么多外國乘客來了,得讓人家聽得懂啊。”小王說。
“真是感到難為情,怕人家笑話,可硬著頭皮也要念,希望一年后可以把它念好。”說完,小王又開始忙碌起來,手里一直捏著那張寫著英語和漢語標注的紙條。
鏡頭14:下午3點,首都機場
某航空公司的地面服務柜臺傳來吵鬧聲,幾位旅客在大聲訴說著自己的遭遇。原來,他們從廈門出發時因飛機故障延誤了20多個小時,到北京后無法按原訂機票時間轉機去青島。在廈門時,該航空公司的服務員曾承諾:到北京后會有人接待并幫他們。可在首都機場,該航空公司幾個服務柜臺的值班員互相推諉,旅客被惹急了,吵嚷中把一些臟話也帶出來了。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據一位女服務員說已經派人去找值班經理了。
在記者逗留的15時到16時30分之間,記者在首都機場逗留期間看到,航班起降比較正常,首都機場電子顯示屏上標出的國內出發航班都沒有延誤。旅客們行色匆匆,眾多志愿者在彬彬有禮地解答旅客提問,幫有困難的旅客搬運行李。
鏡頭15:晚上6點,北京地壇公園
地壇公園正在舉行“迎奧運”民族文化展覽。中老年模特隊、小學生管弦樂隊、舞獅隊、老年抖空竹隊等多家社區文藝隊伍向游客表演了自己的節目。
官園小學的孩子們手持著“新北京新奧運”“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等標語,跳起了節奏明快的韻律體操。
參加表演的王超小朋友一邊擦汗,一邊說:“我最喜歡劉翔,我愿意去現場為他加油。”
老年模特隊的王女士說:“只要是有關奧運的市民活動,我們都參加,不要一分報酬,北京奧運會一定是最成功的。”
鏡頭16:晚上6點半,北二環路
“北京奧運如果會出問題,那一定是出在交通上。”曾經有人這么說過。的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交通問題對有著“首堵”這個別樣稱號的北京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二環路,一直是北京交通擁堵的高發地段,傍晚6點半,記者在平時下班的高峰期,也是平時的堵車高峰期乘坐了27路公交車,除去中間6站的乘客上下車時間,公交車大約是在以3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進,從地興居到西直門外共用了16分鐘,大約6.09公里的路程,27路的售票員告訴記者:“這段路以前在這個時候一般都會堵車,今天的路況已經算是不錯了,一路開下來至少沒有走走停停的情況。”
記者換乘出租車時,司機跟記者說:“好家伙,今天這一天開下來還是比較順暢的,除了碰到幾個紅燈停一下,基本上沒遇到什么堵車的場面。”
如果用一種表情形容這一天的北京,我們認為是微笑———它承載著一個大國面對世界的豁達、寬容與自信;如果用一種態度形容這一天的北京,我們認為是從容———它表明著我們的眾志成城和精誠努力,也從諫如流,努力尋求著從優秀到卓越的階梯;如果用一種氛圍形容這一天的北京,我們認為是和諧———它傳遞著我們構建和諧中國的信念和成就,也傳遞著我們渴望和諧世界的真誠心愿。
在2007年8月8日這一天中,我們收獲了熱情與期盼,收獲了信心和喜悅。當然,也看到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差距和問題———尤其是在檢閱東道主人文素質的大考場上。
我們還有時間,這個時間是366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