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創爭總網:創新學習永葆發展活力—“中國職工學習論壇”綜述

7月17日,為期兩天的“中國職工學習論壇”在京閉幕了。
其間,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參與“創爭”活動的500多位政府官員、群眾性組織代表、專家學者,以及“創爭”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代表。大家登上這個難得的交流平臺,探討各自在職工素質教育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并最終在“創新我們的學習———開創職工素質教育新局面”的論壇主題上激起共鳴。完備培訓體系保障創新學習
在某種意義上說,此次論壇可謂各地開展職工素質教育尤其是“創爭”活動的一次成果展示。
“創爭”活動自2003年底在全國推開以來,迅速興起了熱潮。對此,許多參與論壇的專家稱之為契合了時代需要。
黨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并把這一要求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這是一個重大、英明的決策。
基于此,各地政府與企(事)業單位紛紛制定了專門的制度與規劃,形成了一套提升職工綜合素質的完備體系。
四川省2006年3月下發了《四川省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五年規劃》,計劃到2010年,在全省實現開展創爭活動企(事)業單位達到80%以上,建立健全職工培訓制度,全面推進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天津市制定了《學習型組織、知識型職工獎勵辦法》和《高技能人才評選獎勵辦法》。同時,為進一步規范職工素質工程工作運行體系,印發了《關于建立和完善“天津市職工素質工程目標管理評估體系”的實施意見》。
山東淄博市國稅局制定實施了《市級專業人才庫建設暫行辦法》對進入人才庫的職工進行跟蹤考核、動態管理、優先使用、優先培訓的方式,促進了干部整體業務水平的提升,使全系統達到納稅電子申報成功率99.9%,投訴率零,連續5年無違法違紀和重大過錯發生的紀錄。
……
建立員工培訓制度,是營建學習型團隊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正泰集團便是一個范例:1997年,正泰出資數百萬元在上海理工大學建立了二級學院———正泰學院,并建立健全培訓管理制度體系和課程體系,培養了一支58人的培訓師隊伍。如今,培訓機會對正泰的員工來說,已成為工資外的另一種獎勵手段。
“我們企業平均每天產生一個創新項目,源自培養創新人才的機制建設。”萊鋼集團總經理李名岷曾經說,該企業建立了集決策、研發、生產、銷售、用戶研究于一體的現代化技術創新體系,從而提高了研發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2002年以來,每年獲得萊鋼集團公司以上級別的各類創新項目近400項。探尋支持職工終身學習的最佳方式
一項調查顯示,企業愿意自己搞培訓的只占3.03%,全部委托外面培訓的占12.12%,而希望二者結合的占到了84.85%。其原因是,企業雖然是職工教育的主體,但由于面臨挑戰與競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加上企業自身生產經營任務繁重,僅憑企業力量已經很難完成對職工的全面教育,急需社會力量的介入。
顯然,拓展學習形式、創新載體勢在必行。從此次論壇中可以看到,現代遠程教育和數字化學習被一致認定為支持職工終身學習的最佳方式。
據了解,目前全國電視大學職工教育系統已形成了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天網”(衛星電視)、“地網”(計算機互聯網)、“人網”(各培訓站點的輔導教師和小教員)三網合一,三級平臺互動的遠程教育體系。本次論壇上開通的“中華職工學習網”,作為我國首個全國性職工學習網絡資源平臺,其目的就是以變革勞動者職業學習模式和實現全國職工職業素質提升為宗旨,盡可能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層次,不同專業職工的學習需求。
在此之前,各地已經就此進行了積極探索。浙江省總工會于2006年12月開辦了專業性的“浙江職業技能論壇”,全省1200萬名職工通過這一網絡平臺,可以免費向專家咨詢、與同行交流,還可以下載技術學習培訓相關資料,獲得有關國家政策、政府文件等免費信息服務。
據江蘇省常州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長鄒宏國介紹,常州市通過創新學習載體激發著城市學習力,不但吸收了25億元社會投資,建立了常州市科教城,而且以廣播電視教育、遠程教育中心和圖書館電子閱讀網絡為基礎,建立了共享知識傳播、信息交流和學習成果的平臺。學習權的實現提升企業生產力
許多企業都有這樣的深切體會,學習培訓也是投資,而且是關系企業未來發展后勁的最重要的戰略投資,因為職工的高素質能夠轉化為生產力和競爭力。
中國石油大慶石化公司本著“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理念,激勵職工將學習能力轉化為創造能力,在員工素質提高的同時,企業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下屬34個二級單位,固定資產原值288億元、凈值115億元,原油加工能力650萬噸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聯合企業。
在將合理化提案投入實踐操作后,中國電信廣州分公司10000號呼叫中心的故障預處理成功率從2005年的24%,提高至2007年的70%,降低了故障處理的大量成本,減少了顧客反復報修的麻煩。
同時,在這場綜合素質培訓的“投資”中,職工成為最大的得利者。職工的學習權得到尊重、發展權得到維護,其實現全面發展的有效路徑得以拓展。
作為擁有6.9萬名在冊職工的百年老礦,徐州礦務集團提出了“職工職業生涯設計管理”的理念,建立了文化、技能、職稱三條職業發展通道,使每一位職工都有晉升機會。同時,把職工技能素質與相應的職位匹配,建立了一整套促進職工全面成長、維護的機制。
以造就學習型班組榜樣“王海班”而聞名全國的中國石油撫順石化分公司,在“創爭”的基礎上開展了四屆“練兵比武和技能競賽”,124名職工獲得公司技術狀元,29人破格晉升為技師或高級技師。
在上海,目前共有125.7萬名職工參加各類技術培訓,1.9萬多名技術工人取得高級以上職業資格。
……“創新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靈魂,學習則是實現持續創新發展的源泉。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我們不僅需要學習,更需要創新學習。”全國學習型標兵班組的標桿班長王海,代表全國職工在論壇上發出的學習宣言,當稱為時代強音。
來源:全國創爭總網 http://www.chuangzheng.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