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解讀胡錦濤總書記“七一”講話

“三大成就”的概括“新”在何處
石仲泉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9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集中體現為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經過90年的奮斗、創造、積累,黨和人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展的成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比绻f“三件大事”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曾經講過,這一次主要是進一步展開加以說明,那么“三大成就”則是這次講話第一次作的明確概括。這個概括的“新”在何處呢?
第一,增加了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新內容。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在十七大報告中已經提出并作了分析,明確了它們的內涵。講“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過去沒有過的新觀點。
第二,將“三大成就”作為90年的奮斗結果首次提出。十七大報告講的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作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成就講的,即是作為一個歷史階段的成就看待的。這次將其擴大和延伸為90年的偉大成就,并加上“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起提出,這就升華到一個新的認識層面。當然,這個提升也不是簡單地作為90年的成就來歸納,而是有“經過90年的奮斗、創造、積累”這樣的動態性表述詞語,以凸顯它的歷史過程感。
第三,對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地作了規范性表述。胡錦濤同志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那段話包含了三個內容:一是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要義;二是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內容;三是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意義,即五個“有利于”。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這樣的概括在黨的文獻中也是第一次。
第四,將“三大成就”與高舉旗幟一起作為我們黨今后需要堅持“中國特色”的四個主要內涵而首次明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創造的“中國特色”有很多,但哪些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需要不斷地加以明確。如果說講旗幟、道路和理論體系的三個“中國特色”,在十七大報告中已經明確,那么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則是這次講話中第一次提出的。它既為繼續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指明了方向,也堅定了我們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信念。
第五,明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主要內容。胡錦濤同志回顧我們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的情況,首先肯定了取得的重大進展,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同時,講話也沒有回避存在的問題,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具體制度方面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發揮人民創造精神方面還存在不足。講話強調,今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其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重申和深化了在十七大講的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四個方面要求:一是要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二是要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三是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四是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不斷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這就澄清了一個時期以來人們對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方面存在的這樣那樣的疑慮和模糊認識。
。ㄗ髡邽橹醒朦h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員)
為什么要高揚人民民主的旗幟
葉小文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總結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正反兩方面經驗,明確提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薄耙獔猿謬乙磺袡嗔儆谌嗣,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為什么要這么強調民主?每臨大事有靜氣,每逢大慶思民主。紀念建黨90周年,當然要談民主。革命時代無數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所為者何?就是為了爭得民主,或曰讓人民當家作主。
共產黨最有資格談民主。連當年司徒雷登在離開中國時也承認,“整個來講,不論是對中國的民眾(特別是農民),或者是對國內國外的觀察家,共產黨都能給他們這樣一種印象:它是全心全意致力于人民事業的,它真正希望促進中國的民主事業,希望中國在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中獲得一個真正獨立而強有力的地位。”
共產黨取得全國政權,強調的首先是民主。毛澤東說,我們如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就得靠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共產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強調的還是民主。鄧小平說,“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要在經濟上趕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創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
我們的民主“更高”,是因為:我們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是民主的制度保障。我們不僅重視選舉民主,建立和完善有關投票、選舉制度,擴大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還創造了協商民主,中國有世界最大的協商民主的固定平臺——各級人民政協組織,各黨派、階層、界別、民族、宗教的代表以及海內外華人代表,按照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要求,通過政協組織參與政治協商。選舉民主加協商民主,是民主形式的創新。
我們的民主“更切實”,是因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不僅是民主的問題,更是按什么樣的道路和方式實現民主的問題。俄羅斯和東歐國家一度接受西方的民主模式,希望通過激進的改革,效仿西方。經過諸多曲折之后,那里的政治人物和民眾都意識到,盡管民主政治值得追求,但如果民主不能同時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就會導致社會的不滿和動亂,而政權也會處于低度合法性。那種導致社會動亂的“民主”最終害的是老百姓。前車之鑒,不可不察。中國共產黨堅持把持續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完備的法治建設與積極穩妥有序的民主建設緊密結合,為人民民主提供全面有力的法治保障和社會基礎。
我們的民主“更高、更切實”,還因為:民主建設與時俱進。當前,我國進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黨必須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面對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對黨員隊伍和黨的建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四個“深刻”,四個“面對”,要求我們積極推進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包括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著力增強黨的團結統一,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
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史,是一個不斷探索和推進民主建設的歷史;90年的腳步,踏響的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進步的節拍。
(作者為國家宗教事務局原局長)
怎樣提升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
甄小英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這就明確地向全黨提出保持和提升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抵御脫離群眾最大危險的任務。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黨由小到大,以弱勝強,不斷取得勝利和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既沒有權,也缺少錢,但我們擁有的是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英勇奮斗、流血犧牲而贏得的民心?箲饡r期,美國軍事觀察組來華考察后,得出一個結論:國民黨占有著大片的土地,而共產黨則占有大片的人心。我們正是發揮了密切聯系群眾、“得民心”的政治優勢,才由占領大片的人心,轉化為占有大片的土地,最終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也是由于充分發揮了我們密切聯系群眾的政治優勢,才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
但是,這種政治優勢是在為人民謀利益的實踐中形成、鞏固和發展的,不是與生俱來,也不能一勞永逸。它會隨著長期執政情況下一些黨員干部所產生的精神懈怠、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以及工作中的失誤尤其是消極腐敗現象而磨損或流失。因此,執政黨必須高度重視保持自己的政治優勢,并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優勢。否則,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會逐步流失,流失到一定程度,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魚水關系就可能會變為“油水關系”、“水火關系”。如果不能防止政治優勢的弱化、退化甚至異化,就有可能被人民拋棄。近二三十年來,一些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紛紛喪失執政地位,歷史一再警示,任何政黨,無論曾經為國家和人民作出過多么大的犧牲和貢獻,一旦喪失民心,都逃脫不了被人民拋棄的命運。這是一條鐵律。
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后執政60多年,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也遇到過挫折,出現過失誤,包括發生過“文革”那樣嚴重的錯誤。但是,黨自己糾正了錯誤,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領導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黨的政治優勢注入了時代的內容和新的活力。人民群眾對共產黨由衷地信任、擁護和支持,是黨群關系的主線、主流,也是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創建更大輝煌的基礎和底氣。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對于長期執政的黨來講,始終保持和不斷發展黨的最大政治優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錦濤同志指出了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黨面對著“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歸結起來,主要是來自兩方面的挑戰。一是來自黨肩負的執政使命的挑戰。黨肩負著艱巨的執政使命,“任務的艱巨性、復雜性、繁重性世所罕見”。二是來自黨自身建設的挑戰。建設好一個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實屬不易,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全方位開放以及空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執政黨的黨員干部面臨太多的誘惑和陷阱。要成功應對這兩方面的挑戰,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始終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問政于民。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保障人民的權利。認真貫徹群眾路線,實現工作中心下移,真誠聽取群眾的呼聲,解決好群眾的困難和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第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改革開放,要繼續系統地、整體性地推進改革。既要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建設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著力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提高社會管理和服務能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同時,也必須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是推進民主政治的發展,領導、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創造條件,使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放開手腳創造自己的新生活。要改革完善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改革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在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中,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
第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不斷實現黨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當前,特別要注意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解決好肅清封建殘余思想、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創新基層黨的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等問題。要把基層民主建設經驗,基層黨的領導和社會治理創新的好做法,加以總結完善,使之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防止一些深受群眾擁護的好做法,因領導干部的變化而“人走政息”,自生自滅。
。ㄗ髡邽橹醒肷鐣髁x學院原副院長、教授)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的新概括
李 捷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列,并作出科學概括。這是一大亮點,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十七大報告關于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論斷的認識,是根據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要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所作出的新概括。
講話在繼續重申十七大報告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概括的基礎上,對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的關系,作了重申和進一步闡發,有針對性地做了釋疑解惑的工作。這里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繼續探索和進一步發展,作了科學闡述。講話指出:毛澤東思想“對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探索,以創造性的內容為馬克思主義寶庫增添了新的財富”。二是重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兩大理論成果,重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曾經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等分別作出過概括。在此基礎上,“七一”重要講話從以下三個方面科學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其一,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涵: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兩個層次。人民代表大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組成部分。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還包括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
其二,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內部的相互關系,講話指出:它是一個制度體系,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這就需要在制度建設上,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整體協調,整體統籌,整體推進。
其三,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指導原則,講話提出“兩個前提”和“五個有利于”。“兩個前提”就是,要“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拔鍌有利于”包括:“有利于保持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于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
(作者為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四個考驗”與“四個危險”
沈寶祥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是需要不斷探索的重大課題。“七一”重要講話中有一段話特別耐人尋味,促人深思:“全黨必須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形勢下,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边@里提出的“四個考驗”、“四個危險”,是向全黨發出的警世之言。這段鏗然有聲的語言,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清醒,也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自信。
在90年艱苦卓絕的奮斗中,我們黨取得了多次輝煌的勝利。在取得勝利之后,在大好形勢下,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是我們黨避免陷入盲目性的重要條件。在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全國勝利的時候,毛澤東同志鮮明地指出了黨面臨的危險,黨員面臨的新考驗,他告誡全黨,要防止驕傲的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特別要防止被糖衣炮彈擊倒。1982年,在完成全面撥亂反正、初步打開改革開放局面,全黨正在迎接黨的十二大的時候,鄧小平敏銳地指出,已經有相當多的干部被腐蝕,如果我們黨不嚴重注意,不堅決剎住這股風,那么,我們的黨和國家確實要發生會不會“改變面貌”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F在,在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時候,胡錦濤同志又強調指出,黨仍然面臨嚴峻的考驗,面前仍然有危險。
在取得勝利的時候,在大好形勢下,指出面臨的考驗,看到存在的危險,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清醒。我們黨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有著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我們黨堅持以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作為指引、評價、檢驗我們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因此,我們的奮斗決不會在某一階段上停頓下來,決不會在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后就自滿懈怠,也決不允許任何黨組織和黨員偏離以人為本。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特別是有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武器,能夠清醒觀察分析形勢,能夠全面地觀察分析自身,因而能夠指出“四個考驗”、“四個危險”。
在我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推進黨的建設,關鍵是要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堅持立黨為公,保持黨的本色;二是如何提高能力,務求執政有效。概括地說就是:堅持立黨為公,務求執政有效。解決好了這兩個大問題,也就具有了黨長期執政的政治合法性。
如何才能解決好這兩個大問題,經受“四個考驗”,化解“四個風險”呢?從黨組織來說,要保持活力和清廉,這涉及黨的建設的方方面面,包括理論創新和武裝,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嚴肅黨紀,等等。關鍵是要圍繞發展人民民主和從嚴治黨,推進黨內各項制度改革。從共產黨員來說,要嚴格要求自己。我們常講共產黨員的修養,常講黨性鍛煉。如何經受“四個考驗”,如何防止危險,這就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黨員最實際的修養,最實際的黨性鍛煉。
。ㄗ髡邽橹醒朦h校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