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調利率、減征利息稅率,七月二十日晚,兩項重要宏觀調控政策出臺
2007/7/23 源自:中華職工學習網 【字體:
】
】7月20日晚,在市場的等待和期待中,兩只政策“靴子”砰然落地。
國務院決定,自8月15日起,將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的適用稅率由現行的20%調減為5%。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7月21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各上調0.27個百分點。
減稅、加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聯手,打出了“二率”齊動的調控組合拳。
為何加息
引導貨幣信貸和投資的合理增長,穩定物價和通脹預期
加息,有利于引導貨幣信貸和投資的合理增長。
進入07央行加息專題
5月末,廣義貨幣M2和狹義貨幣M1同比分別增長16.74%和19.28%,比4月末的增速分別下降0.39和0.73個百分點。然而,這樣的亮色并沒有維持多久。最新統計顯示:6月末,M2和M1的同比增幅分別為17.06%和20.92%,比5月末的增速上升了0.32和1.64個百分點。貨幣供應量正面臨反彈壓力。
5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473億元,同比多增379億元。與前幾個月相比,貸款增長似乎有所趨穩。然而,6月份的人民幣貸款增加了4515億元,同比多增566億元。信貸正面臨反彈壓力。
相應的,投資也正面臨反彈壓力。7月19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說:“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雖比去年同期回落3.9個百分點,但與一季度相比加快2.2個百分點。”
“前5個月,投資增長25.9%,在5月18日央行加息之后,上半年的投資增長仍為25.9%,說明6月份的投資還在高位運行,反彈壓力揮之不去。”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系主任賀力平說。
利率是資金的價格。上調貸款利率會增加貸款需求方的資金使用成本,有利于減少貸款需求,抑制投資需求的過快增長,同時,也有利于抑制貸款和貨幣供應量的過快增長。
加息,有利于維護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調節和穩定通貨膨脹預期。
從表面上看,上半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3.2%,其中6月份上漲4.4%,這主要是由于食品價格特別是豬肉價格上漲帶動的,扣除食品和能源項目后的核心CPI僅上漲0.9%,沒有引起全面的物價上漲,加息似無必要。
但深入分析,物價形勢并不容我們過于樂觀。“核心CPI上漲0.9%,這是上半年截至6月末的累計數字,據我們測算,6月份的核心CPI上漲2.6%―2.7%,而4、5月份的核心CPI分別上漲2.1%和2.4%左右”,賀力平坦言,“這說明,即使從核心CPI的角度看,物價也正處于溫和上漲的態勢,加息能使物價總水平更趨穩定。”
事實上,最近舉行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二季度例會也已明確提出,下一階段要協調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進一步分析,加息可以說是央行對未來價格上行風險作出的前瞻性反應。李曉超曾表示,當前流動性過剩仍較突出,房屋銷售價格還在上漲,一旦食品價格上漲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出現與房屋銷售價格的疊加及其相互的作用,也存在著引發價格上漲的風險。“對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這位發言人這樣說。
專家認為,下半年價格上行壓力確實不可忽視。隨著經濟的持續較快增長,生產資料、投資品和消費品需求將繼續增長,糧食供求總體偏緊,構成價格上行壓力;受職工勞動保障改善等因素影響,勞動力價格也將趨于上升。特別是,資源價格改革已拉開大幕。今年1月,發改委提出我國將采用“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價體系,政府將逐漸放棄補貼,油價市場化邁入實質性階段;6月,發改委實施電價調整方案,各地紛紛上調工業和居民用電價格;最近,財政部和國稅總局決定,調整鉛鋅礦石、銅礦石和鎢礦石產品的資源稅適用稅額標準。資源價格改革是促進節能減排、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迫切需要,但短期內也會使主要資源、要素價格呈上漲之勢,部分上漲壓力將向下游產品傳導,可能會帶來價格總水平一定程度的上漲。
“利率政策不僅要考慮目前的物價狀況,還要考慮未來的物價走勢,”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彭興韻博士說,“加息表明了政府的一種負責任的姿態,那就是對物價上漲決不會放任不管,這有利于穩定人們的通脹預期。”
總體上看,本次加息主要是為了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加息也充分體現了貨幣政策“穩中適度從緊”的取向,體現了央行提高貨幣政策預見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的思路。
國務院決定,自8月15日起,將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的適用稅率由現行的20%調減為5%。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7月21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各上調0.27個百分點。
減稅、加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聯手,打出了“二率”齊動的調控組合拳。
為何加息
引導貨幣信貸和投資的合理增長,穩定物價和通脹預期
加息,有利于引導貨幣信貸和投資的合理增長。
進入07央行加息專題
| ||||||||||||||||||||||||||||||||||||||||||||||||||||||||||||||||||||||||||||||||||||
5月末,廣義貨幣M2和狹義貨幣M1同比分別增長16.74%和19.28%,比4月末的增速分別下降0.39和0.73個百分點。然而,這樣的亮色并沒有維持多久。最新統計顯示:6月末,M2和M1的同比增幅分別為17.06%和20.92%,比5月末的增速上升了0.32和1.64個百分點。貨幣供應量正面臨反彈壓力。
5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473億元,同比多增379億元。與前幾個月相比,貸款增長似乎有所趨穩。然而,6月份的人民幣貸款增加了4515億元,同比多增566億元。信貸正面臨反彈壓力。
相應的,投資也正面臨反彈壓力。7月19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說:“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雖比去年同期回落3.9個百分點,但與一季度相比加快2.2個百分點。”
“前5個月,投資增長25.9%,在5月18日央行加息之后,上半年的投資增長仍為25.9%,說明6月份的投資還在高位運行,反彈壓力揮之不去。”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系主任賀力平說。
利率是資金的價格。上調貸款利率會增加貸款需求方的資金使用成本,有利于減少貸款需求,抑制投資需求的過快增長,同時,也有利于抑制貸款和貨幣供應量的過快增長。
加息,有利于維護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調節和穩定通貨膨脹預期。
從表面上看,上半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3.2%,其中6月份上漲4.4%,這主要是由于食品價格特別是豬肉價格上漲帶動的,扣除食品和能源項目后的核心CPI僅上漲0.9%,沒有引起全面的物價上漲,加息似無必要。
但深入分析,物價形勢并不容我們過于樂觀。“核心CPI上漲0.9%,這是上半年截至6月末的累計數字,據我們測算,6月份的核心CPI上漲2.6%―2.7%,而4、5月份的核心CPI分別上漲2.1%和2.4%左右”,賀力平坦言,“這說明,即使從核心CPI的角度看,物價也正處于溫和上漲的態勢,加息能使物價總水平更趨穩定。”
事實上,最近舉行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二季度例會也已明確提出,下一階段要協調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進一步分析,加息可以說是央行對未來價格上行風險作出的前瞻性反應。李曉超曾表示,當前流動性過剩仍較突出,房屋銷售價格還在上漲,一旦食品價格上漲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出現與房屋銷售價格的疊加及其相互的作用,也存在著引發價格上漲的風險。“對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這位發言人這樣說。
專家認為,下半年價格上行壓力確實不可忽視。隨著經濟的持續較快增長,生產資料、投資品和消費品需求將繼續增長,糧食供求總體偏緊,構成價格上行壓力;受職工勞動保障改善等因素影響,勞動力價格也將趨于上升。特別是,資源價格改革已拉開大幕。今年1月,發改委提出我國將采用“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價體系,政府將逐漸放棄補貼,油價市場化邁入實質性階段;6月,發改委實施電價調整方案,各地紛紛上調工業和居民用電價格;最近,財政部和國稅總局決定,調整鉛鋅礦石、銅礦石和鎢礦石產品的資源稅適用稅額標準。資源價格改革是促進節能減排、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迫切需要,但短期內也會使主要資源、要素價格呈上漲之勢,部分上漲壓力將向下游產品傳導,可能會帶來價格總水平一定程度的上漲。
“利率政策不僅要考慮目前的物價狀況,還要考慮未來的物價走勢,”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彭興韻博士說,“加息表明了政府的一種負責任的姿態,那就是對物價上漲決不會放任不管,這有利于穩定人們的通脹預期。”
總體上看,本次加息主要是為了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加息也充分體現了貨幣政策“穩中適度從緊”的取向,體現了央行提高貨幣政策預見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的思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