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巨變:農民工成青島港建設發(fā)展主力軍的跨越歷程
2007/7/12 源自:中華職工學習網 【字體:
】
】一個廣闊舞臺和一次角色巨變
———農民工成青島港建設發(fā)展主力軍的跨越歷程
7月3日,青島港集團第九屆職工代表大會第十九次會議開幕,65位農民工代表與正式職工一起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徐萬年、皮進軍兩位優(yōu)秀農民工走上了主席臺,成為主席團成員,青島港農民工地位的提升使這些來自黃土地的農家子弟與港口職工的心連在一起。“有愛就有希望!”“讓農民工看到實惠,看到未來!”青島港董事局主席、總裁常德傳的話始終縈繞在農民工兄弟的耳畔。
政策上的扶持、人文上的關懷和親情上的凝聚打造了青島港獨具特色的育人成才之路,青島港的農民工成才后,他們頂起了青島港的天。
青島港的許振超、皮進軍在全國已經家喻戶曉,他們的知名度來源于他們的技術過硬。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青島港的農民工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人才。
1991年徐萬年剛剛走進青島港時,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作為普普通通的農民工能夠成為青島港西港分公司的一名副經理,主管裝卸生產。徐萬年說,“好漢爭口氣,懶漢掙口吃”。干裝卸時,徐萬年勤于思考,琢磨出了不少高效作業(yè)的點子。當班長后,他又帶頭搶著干重點船、重點活兒。2004年,青島港開始在農民工中選拔基層干部,徐萬年成了第一位農民工副隊長。在新的管理崗位上,他發(fā)揮領頭羊的作用,率領團隊創(chuàng)出了啤酒裝船作業(yè)一億瓶無破損的奇跡,被集團命名為“億瓶精裝”服務品牌。2007年4月2日,由于業(yè)績突出,徐萬年被破格提拔為西港公司副經理,成為了農民工的一面旗幟。
青島港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的“四不唯”選人、用人機制為廣大農民工崗位成才開辟了嶄新天地。據(jù)統(tǒng)計,目前青島港已有1名農民工擔任了中層公司副經理,20人擔任了副隊長職務,540人擔任了班長、副班長,并有208名農民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政策的關懷下,青島港農民工有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舞臺。
同時,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為農民工崗位練“絕活”提供了平臺。在許振超精神激勵下,青島港的各單位紛紛組織了一系列競賽活動,崗位練“絕活”成了農民工的自覺行動。
劉京俊是新一代海港農民工,在青島港崇尚科技、崇尚一流的文化熏陶下,他走上了技術工作崗位,并成為了一位小有名氣的輪胎吊司機。2006年,在參加當年青島市技能比武中,他金榜題名,一舉摘得“輪胎吊”司機的“狀元”,直接從中級工晉升為技師,還因此在島城落了戶口。
隨著農民工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已有近千名農民工走上了青島港的技術工作崗位。同時,青島港還建立了農民工“集團、公司、隊”三級培訓體系,并為農民工隊長專門開設了“企業(yè)文化、領導藝術”的培訓小灶,通過各種渠道,不斷提升農民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yè)技能。目前,青島港已有1843人從裝卸工人崗位走上了機械司機等技術崗位,378人取得國家職業(yè)資格證書,7人取得技師職業(yè)資格證書,1人取得省市技能大賽“狀元”。
青島港是一所育人成才的大學校。10多年前,青島港1.6萬多名職工中,77%的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青島港沒有嫌棄農民工文化水平低,而是每年投入上千萬元開展文化知識和業(yè)務技能培訓,連續(xù)18年開展工人考工晉級和技術比武,目前,集團73%的工人成了高級工,遠遠高于發(fā)達國家30%的水平。
來自沂南農家的宋家子弟是西港公司有名的“人物”。宋開學是家里的長子,他來到青島港工作后,以切身經歷動員他的兩個兄弟先后來到青島港。通過青島港的培訓和他們自己的努力學習,現(xiàn)在三兄弟都在西港公司裝卸三隊,老大開學擔任二班班長,老二開勝是上桿指揮手,老三是垛長,他們已成為裝卸三隊的骨干力量。
作為青島港董事局主席、總裁的常德傳,在青島港工作了38個年頭,從最艱苦的裝卸工崗位干起走上了領導崗位,深知企業(yè)對于職工,職工對于企業(yè)的重要性。他提出了“精忠報國,服務社會,造福職工”的青島港“三大使命”,既帶領職工艱苦創(chuàng)業(yè),又在企業(yè)管理中充分保障工人的利益,激發(fā)出了工人們的主人翁精神,使職工真正把企業(yè)興衰與個人榮辱系在一起,以職工崗位成才推動企業(yè)的進步。
人性化的管理、親情化的關懷使青島港這片港灣成為了農家子弟真正向往的地方。據(jù)了解,青島港集團每年為農民工發(fā)放生日蛋糕,并安排他們同正式工人一樣享受帶薪休養(yǎng)兩天的待遇,而且年度獎金、節(jié)日大禮也是人人有份。逢年過節(jié),由于生產的需要,許多農民工主動放棄回家團聚的機會,青島港專門派人派車將農民工的年貨、年度獎金送到農民工的家中。一提起青島港的種種待遇,農民工都有說不完的話,每年春節(jié),青島港集團專門為農民工家屬送上家書一封,更深深地溫暖著農民工兄弟的心。
青島港破除條條框框限制,大刀闊斧為農民工搭建成才舞臺,使廣大農民工成為了海港建設發(fā)展的主力軍,實現(xiàn)了農民工由短期務工行為向扎根海港轉變、由掙錢吃飯向愛崗敬業(yè)轉變、由普通打工者向產業(yè)工人轉變。
———農民工成青島港建設發(fā)展主力軍的跨越歷程
7月3日,青島港集團第九屆職工代表大會第十九次會議開幕,65位農民工代表與正式職工一起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徐萬年、皮進軍兩位優(yōu)秀農民工走上了主席臺,成為主席團成員,青島港農民工地位的提升使這些來自黃土地的農家子弟與港口職工的心連在一起。“有愛就有希望!”“讓農民工看到實惠,看到未來!”青島港董事局主席、總裁常德傳的話始終縈繞在農民工兄弟的耳畔。
政策上的扶持、人文上的關懷和親情上的凝聚打造了青島港獨具特色的育人成才之路,青島港的農民工成才后,他們頂起了青島港的天。
青島港的許振超、皮進軍在全國已經家喻戶曉,他們的知名度來源于他們的技術過硬。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青島港的農民工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人才。
1991年徐萬年剛剛走進青島港時,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作為普普通通的農民工能夠成為青島港西港分公司的一名副經理,主管裝卸生產。徐萬年說,“好漢爭口氣,懶漢掙口吃”。干裝卸時,徐萬年勤于思考,琢磨出了不少高效作業(yè)的點子。當班長后,他又帶頭搶著干重點船、重點活兒。2004年,青島港開始在農民工中選拔基層干部,徐萬年成了第一位農民工副隊長。在新的管理崗位上,他發(fā)揮領頭羊的作用,率領團隊創(chuàng)出了啤酒裝船作業(yè)一億瓶無破損的奇跡,被集團命名為“億瓶精裝”服務品牌。2007年4月2日,由于業(yè)績突出,徐萬年被破格提拔為西港公司副經理,成為了農民工的一面旗幟。
青島港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的“四不唯”選人、用人機制為廣大農民工崗位成才開辟了嶄新天地。據(jù)統(tǒng)計,目前青島港已有1名農民工擔任了中層公司副經理,20人擔任了副隊長職務,540人擔任了班長、副班長,并有208名農民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政策的關懷下,青島港農民工有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舞臺。
同時,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為農民工崗位練“絕活”提供了平臺。在許振超精神激勵下,青島港的各單位紛紛組織了一系列競賽活動,崗位練“絕活”成了農民工的自覺行動。
劉京俊是新一代海港農民工,在青島港崇尚科技、崇尚一流的文化熏陶下,他走上了技術工作崗位,并成為了一位小有名氣的輪胎吊司機。2006年,在參加當年青島市技能比武中,他金榜題名,一舉摘得“輪胎吊”司機的“狀元”,直接從中級工晉升為技師,還因此在島城落了戶口。
隨著農民工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已有近千名農民工走上了青島港的技術工作崗位。同時,青島港還建立了農民工“集團、公司、隊”三級培訓體系,并為農民工隊長專門開設了“企業(yè)文化、領導藝術”的培訓小灶,通過各種渠道,不斷提升農民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yè)技能。目前,青島港已有1843人從裝卸工人崗位走上了機械司機等技術崗位,378人取得國家職業(yè)資格證書,7人取得技師職業(yè)資格證書,1人取得省市技能大賽“狀元”。
青島港是一所育人成才的大學校。10多年前,青島港1.6萬多名職工中,77%的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青島港沒有嫌棄農民工文化水平低,而是每年投入上千萬元開展文化知識和業(yè)務技能培訓,連續(xù)18年開展工人考工晉級和技術比武,目前,集團73%的工人成了高級工,遠遠高于發(fā)達國家30%的水平。
來自沂南農家的宋家子弟是西港公司有名的“人物”。宋開學是家里的長子,他來到青島港工作后,以切身經歷動員他的兩個兄弟先后來到青島港。通過青島港的培訓和他們自己的努力學習,現(xiàn)在三兄弟都在西港公司裝卸三隊,老大開學擔任二班班長,老二開勝是上桿指揮手,老三是垛長,他們已成為裝卸三隊的骨干力量。
作為青島港董事局主席、總裁的常德傳,在青島港工作了38個年頭,從最艱苦的裝卸工崗位干起走上了領導崗位,深知企業(yè)對于職工,職工對于企業(yè)的重要性。他提出了“精忠報國,服務社會,造福職工”的青島港“三大使命”,既帶領職工艱苦創(chuàng)業(yè),又在企業(yè)管理中充分保障工人的利益,激發(fā)出了工人們的主人翁精神,使職工真正把企業(yè)興衰與個人榮辱系在一起,以職工崗位成才推動企業(yè)的進步。
人性化的管理、親情化的關懷使青島港這片港灣成為了農家子弟真正向往的地方。據(jù)了解,青島港集團每年為農民工發(fā)放生日蛋糕,并安排他們同正式工人一樣享受帶薪休養(yǎng)兩天的待遇,而且年度獎金、節(jié)日大禮也是人人有份。逢年過節(jié),由于生產的需要,許多農民工主動放棄回家團聚的機會,青島港專門派人派車將農民工的年貨、年度獎金送到農民工的家中。一提起青島港的種種待遇,農民工都有說不完的話,每年春節(jié),青島港集團專門為農民工家屬送上家書一封,更深深地溫暖著農民工兄弟的心。
青島港破除條條框框限制,大刀闊斧為農民工搭建成才舞臺,使廣大農民工成為了海港建設發(fā)展的主力軍,實現(xiàn)了農民工由短期務工行為向扎根海港轉變、由掙錢吃飯向愛崗敬業(yè)轉變、由普通打工者向產業(yè)工人轉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