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東:焊花澆筑的絢爛青春
】2003年11月4日,在河南洛陽“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頒獎儀式上,當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張俊九將焊工工種第一名的獎牌掛在馬曉東的胸前時,這個蘭州西固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的普通電焊工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這可是西電人第一次捧起全國冠軍的獎牌啊!這更是馬曉東數年的艱辛、苦痛和汗水換來的最豐厚的回報!他為自己和企業精心焊出了一個散發著鉆石般光芒的品牌———勤奮和敬業。
今年剛滿三十九歲馬曉東,是一個從甘肅靜寧農村走出來的“苦孩子”。高中畢業后,他成為甘肅火電工程公司的一名合同工。好學肯鉆的他,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拿到了別人需要3~4年才能拿到的高壓焊工合格證,師傅們都夸他“天生就是干焊工的料”。記得有一年的春節前夕,為了趕時間,再加上對材料和工藝了解不夠,他在焊接鍋爐水冷壁時有些疏忽,焊接的20個管頭有5個檢驗不合格,他當時就愣住了,羞愧得無地自容。這件事給他帶來了巨大的震動,他默默地把父親曾講過的一句話記在心中:“當工人就要當一個技術過硬的好工人。”
1993年,馬曉東從甘肅火電工程公司調到了西固熱電公司汽機分場焊接班。他暗暗下決心,一切從頭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練就一身真功夫。在每天的工作中,只要遇到新問題,他就及時請教班里的同事,干完活后,馬上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上,午休時他便悄悄溜進工作間,反復練習實際操作,加深對新問題的理解和應用。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他膝蓋上的血泡一直沒有好過,拿把鉗的手上也結了一層厚厚的硬痂。日復一日,量的累積帶來了質的飛躍,在大、小修及設備改造中,凡是經他焊接的設備,從未出過任何問題,熟知他的人都親切地稱他“馬高壓”。
2003年4月,馬曉東參加了公司二廠主蒸汽管新鋼種A335P91的改造工作。這項工作對焊接的技術和工藝要求很高,需要焊工具備高超的技術水平、嫻熟的技能和高度的責任心,而且要將管道加溫到250—300℃之間的高溫下進行焊接,焊一個口需要36個小時。在這之前,他只參加過模擬焊接工藝操作,而將所學的新材料、新工藝運用到具體工作中,對馬曉東來說,既是一次學習的極好機會,又是一次對個人技術和體能的嚴峻挑戰。他和同事一起不分晝夜的干了一個多月,焊了27個口,高質量高水平的完成了任務。經超聲波無損探傷檢測后,焊口合格率達到100%,主要技術指標超過了歐美國家和日本的規定標準,沖擊韌性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近幾年來,馬曉東先后參與了公司老廠主蒸汽改造、#6機高壓加熱器整體更換、新老廠油系統電調改造和大小修工作等,經他手焊的焊口就達4000多個,焊條達4噸多,而且合格率均達到96%以上,為企業安全生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馬曉東獲得多項大獎后,有一些南方企業想高薪聘請他,都被他婉言謝絕了。有人不理解,問他:“有了錢不僅可以更好地孝敬父母,幫助兄妹,而且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為什么不去?”他說:“誰都不會嫌錢燙手,我也一樣,但做人得誠實守信,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沒有公司的培養,沒有師傅們的幫助,沒有教練的心血,我肯定拿不到大獎。這份情義,我永遠都沒法回報,怎么能走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