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州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一、當前技能人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技工待遇偏低。工資標準低,工資兌現不及時。用工不規范,不與技工簽訂勞動合同,不給職工繳納各種保險。一些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的石材加工、服裝加工、建筑等行業,企業專門使用勞動者的最佳年齡,一旦過了黃金年齡,就解聘技工,技工有危機感,看不到前途。
二是企業缺乏長期用人觀念。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為減少開支,以高薪為名招聘技工,招到工人后,打起試用期的主意,試用期給予極低工資,試用期結束后,尋找種種理由,辭退工人。忙了招人,閑了趕人,追求眼前利益,搞短期用工行為。
三是部分專業難以招工。據市場統計分析,部分大、中專、職業學校畢業的專業,企業基本上不招收,特別是會計、計算機、經濟管理、企業管理、文秘等專業,每年市場招聘崗位,累計不到30人。而我市某職專培訓的會計、計算機專業計3個班100多人,由于專業不對路,很難找到就業市場。
四是高、中技師難以聘請。企業用工需求與勞動力技能偏低之間的矛盾突出,隨著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的設備更新換代,企業對有專業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的高中級技師需求量越來越大,有的企業購置的進口設備不轉或發揮不出應有的效率,產品達不到應有的質量等,有的企業招用一名高級技師,有的薪金出到竟高出本企業高級企業管理層的2倍多,隨著經濟的發展,高科技企業的需求不再是白領的管理層,而是有專業和技能的高、中級技師。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對高級技能人才的需要。
五是企業對技工培訓重視程度不夠,技工教育投入不足。
按照上級文件規定,企業應提取稅后利潤的1.5% 至2.5%作為職工培訓教育經費 ,但大多數企業都沒有提取。造成了技工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職工培訓難以進行。另外,原來絕大多數企業都有職教科,隨著企業改制,大多數企業都取消了職教科,形成了職工教育長期無人管,造成了企業后續技能人才跟不上,企業技工隊伍技能偏低的不良現象。
二、技能人才發展對策與措施
1、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力度。 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制定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相關政策,形成高技能人才成長新機制。落實“五年三萬新技工培養計劃”,推進機電、信息、制造業、電力等高級技工培訓項目,并選擇重點行業拓展新的高級技工培訓項目。動員企業和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大力培養技術技能型、知識技能型、復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形成培養快、使用好、待遇高的成長機制。企業應按照規定提取稅后利潤的1.5% -2.5%作為職工培訓教育經費,以確保職工培訓工作順利進行。
2、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繼續推進職校等職業培訓機構改革發展。研究新形勢下職校改革與發展,以及職校技工規范發展的工作思路,整合資源,加快發展高級技工教育,積極推進培養教育方式的創新,加快培養標準國際化、培養模式科學化、培養手段現代化步伐。要加大投入,扶持技工教育發展,有選擇的扶持職業學校建設重點專業和高新專業,提高技工教育的培養能力和水平。要圍繞半島制造業基礎建設和我市確定的五大優勢產業群,對所需高技能人才進行集中培養,盡快解決重點行業高級能人才短缺問題。各職校要與企業加強聯系,開辦定向培訓和定單培訓業務,降低辦學成本。促進民辦培訓機構發展,探索民辦職業培訓機構信用等級評估制度。
3、大力開展對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在崗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一是會同經貿、廣電等有關部門組織實施一批面向農村勞動力的職業培訓項目,啟動“星火職業技能‘金黃領’培訓工程”、“廣播電視進村入戶轉移培訓項目”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東西對接項目”。二是與農業、財政等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三是與建設部門合作,開展建筑施工企業在崗農民工的崗位培訓。四是與工會、婦聯合作,開展社會婦女“巾幗創業”培訓等。
3、健全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加強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設 。一是逐步完善社會化職業技能鑒定制度模式,促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就業制度、職業培訓制度和企業勞動工資制度相銜接。二是加強企業和職校畢業生技能鑒定工作。進一步完善企業在職職工培訓鑒定模式。開發指導職校鑒定工作的技術標準和工作流程。三是制定技工考評辦法,建立技工考評復核制度。
4、全面加強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管理。一是制定鑒定違規查處辦法,進一步加大對鑒定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二是進一步完善并落實職業技能鑒定質量通報制度。三是組建市級鑒定質量督導員隊伍,完善鑒定工作質量督導工作機制。四是規范職業技能鑒定過程管理。
5、培育高技能人才成才激勵機制。一是組織推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二是總結企業推行使用與培訓考核相結合,待遇與業績貢獻相聯系的典型經驗并宣傳推廣。三是廣泛宣傳技能明星先進業績,指導行業組織技能交流、技能人才培訓和交流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