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新一輪發展的根本出路何在?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重視職業教育。在十年文革動亂中職業教育受到摧殘,高中階段中等教育淪為單一的普通高中模式。三中全會之后,各類職業教育得到恢復和發展。到目前全國高中階段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比例大致達到6∶4,經濟發達地區有的達到7∶3或接近7∶3。但是,近四五年以來,普通高中備受青睞,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平分秋色的景象已風光不在。比如,初中畢業生樂于報考普通高中,大中城市附近的農村也是如此。社會上招收新職工,熱衷于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就是招收中等文化層次的,不少單位寧可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經本單位培訓后上崗,也不大樂于招收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據說前者各方面基礎好、有后勁。不少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為了制止職教滑坡,確保其與普通高中的比例不低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的要求,采取行政手段進行干預調控。看來,職業教育如何面對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就業需求變化等新的形勢,鞏固改革的成績,創造條件爭取新一輪的發展,是個十分現實的問題。
一、探索新的教育培養目標模式
職業教育與產業經濟有極高的相關性,因為職業教育具有很強的經濟功能及提高勞動者技能、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實用性。職業教育發展的根基在于產業經濟的發展。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得到恢復與發展即是明證。近20年來,我國經濟與科技有了長足的發展,目前產業結構正在進行大規模調整,勞動力市場在供大于求的基礎上又出現了對應聘者需求不斷攀升有的屬于“超前消費”,以及社會文化水平需求不斷提高等一系列情況。職業教育的鞏固與發展,單*行政干預與宣傳引導是不夠的,也是治標未治本的非根本之計。我們認為必須認真審視職業教育自身,對職業教育的價值、作用、目的重新認識,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探索適合新形勢的教育培養目標模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