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把反傳統當作傳統

喬布斯離經叛道的個性,讓他獲得了別人不曾擁有的巨大成功,也有深至骨髓的慘痛教訓。
1955年2月,史蒂夫·喬布斯出生于美國加州的山景城(現Google總部所在地),一周后被一對藍領父母領養。喬布斯從小就顯示出了他的迥異稟賦,他的高中電學課程老師Hohn McCollum曾評價他是一個“不合群的家伙”, 并且 “總是用與眾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性格乖張的極客
18歲時,喬布斯進入俄勒岡州的瑞德學院,只念了一個學期就決定退學,但他并沒有急于離開學校,而是在那旁聽了一些哲學課程,并且沉浸在“反傳統”文化的氛圍中。
1974年,喬布斯進入著名的視頻游戲公司雅達利,但只工作了幾個月,攢夠錢后便踏上了印度朝圣之旅。同年秋天,喬布斯返回加州,加入了沃茲涅克組織的“家釀電腦俱樂部”,在那他萌生了制造“個人電腦”的想法。喬布斯十分看好沃茲涅克在電子工程方面的天賦,勸說他離開了惠普公司。在喬布斯21歲那年,他賣了自己的大眾微型客車,沃茲涅克賣了他的惠普計算器,二人拉上韋恩(幾乎被人遺忘的蘋果第三個創始人),用1300美元共同創建了蘋果電腦公司。
喬布斯可以算作一個極客,但他從來就不是一個工程師。不過,喬布斯有一種把握科技脈動的能力,他可以引導工程師和設計師向非常革命性的方向前進。但在硅谷,喬布斯被認為是最粗暴、最死硬、最咄咄逼人的老板之一。在員工向他第一次演示產品時,喬布斯總是否定他們的成果,以致員工都學得乖巧,第一次只演示最糟糕的作品,然后再一點點地呈現改進的方案。
急行的完美主義者
除了沃茲涅克和韋恩,在蘋果成立早期,38歲即從英特爾退休的馬庫拉也在資金、人脈和戰略上給了喬布斯最及時的幫助。為了對抗IBM,喬布斯引進了硅谷的公共關系先驅麥肯納。為了吸引百事可樂的CEO斯庫利加入蘋果電腦,喬布斯這樣勸說他:“今后五年里,如果你呆在百事,成就不過是賣給小孩更多的糖水;如果你加入蘋果,你就可以改變世界。”
兩年后,喬布斯卻被斯庫利逐出蘋果公司,他傷心之極,稱其辦公的地方為西伯利亞,為了治愈傷痛,喬布斯賣出了2千萬美元的蘋果股票,在歐洲旅行數月。之后,喬布斯成立了NeXT公司,決定東山再起,要用最好的產品讓自己的對手——無論是IBM還是蘋果——都羞愧難當。
在喬布斯的完美主義領導下,NeXT生產的電腦優雅且強勁,但是售價過高,在商業上非常失敗。《快速企業》雜志評價蘋果創新時,曾給過這樣的評價:如果你制造的新玩藝帶不來現金,無法抵消成本并盈利的話,那么它就不能叫做創新,只能叫做藝術。
Think Different:非同凡想
雖然NeXT電腦只賣了寥寥幾臺,但一臺讓萬維網之父Tim Berners Lee撰寫了WWW網絡協議,一臺讓羅梅洛參與開發出著名的第一人稱設計游戲DOOM,最重要的是NeXT電腦的操作系統后來成為了蘋果電腦MAC OS的原型。
1986年,科幻電影大師喬治·盧卡斯不知道如何處理3D影片制作部門Pixar,于是喬布斯將其買下,因為他認為將來的動畫應該是三維的。
2000年夏天,唱片公司正在忙于起訴Napster等免費音樂下載網站,喬布斯卻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他看到青少年對數字音樂的大量需求,于是決定將今后的蘋果電腦光驅升級為可刻錄光驅,并計劃開設數字音樂商店,以便從中獲利。同時,喬布斯認為應該有一種像Walkman那樣的便攜產品,來適應今天的數字音樂時代。
很多人認為,喬布斯想法迥異,言辭夸張。在1998年的股東大會上,喬布斯說:“自從我到蘋果以后,還沒有誰試圖吞掉我們,我想他們可能害怕我們的味道并不好。”他也很擅于進行免費宣傳,被各大電視臺無償轉載的“1984”廣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005年,喬布斯被查出身患胰腺癌,通常情況下,這種疾病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只剩下一年。但在得知自己屬于1%可以被治愈的特殊患者之后,喬布斯又活靈活現地給蘋果員工發信,結尾不忘寫上:“另,我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用17寸的PowerBook和Airport Express(蘋果出品的無線基站)給你們發信。”當這封信被無數網站轉載的時候,兩款產品的名字就又被無償地推廣了一輪。
蘋果一直標榜自己“非同凡想”,其實這正是喬布斯從幼年便表現出的性格特質,因為蘋果是喬布斯的蘋果,喬布斯則是蘋果的喬布斯,二者難解難分。
來源:互聯網周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