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校聯辦:職教發展的出路

1996年5月《職業教育法》正式頒布以來,青島市以貫徹實施《職業教育法》為根本,推動全市職業教育穩步健康地發展,使全市職業教育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多年的實踐使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產、教結合,企、校聯合是職教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企校聯合辦學中,我市形成了幾種基本模式:
1.實習就業型。這是一種最早實行的比較普遍的一種聯辦形式。
2.產教集團型。自1998年開始,在我市教委和市旅游局的具體指導下,我市組建成立了“旅游服務職業教育集團”。集團由青島市23家星級酒店、旅行社和20所城鄉開設旅游服務專業的職業學校組成。通過這種形式的校企、校際和城鄉間的合作,初步探索了一條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化產業教育資源,密切產業與教育有機結合的新路子。
3.國有企辦型。1999年,為了使青島市食品職業學校更好地為青島啤酒企業集團服務,經教委和青啤雙方共同協商,組建成立了“青島啤酒學校”。該校依托于原青島食品學校,教委、學校和青啤集團共同組成“青島啤酒學校管理委員會”。在學校的產權性質不變,國家投入學校的教育經費不減(且優先保證)的前提下,在招生規模、專業設置、技能等級考核等方面均以企業管理為主,最大限度地按照青啤企業需求培養人才。這樣一來,教育資源盤活了,辦學質量效益提高了,學校服務經濟的能力增強了,發展的后勁更足了。
4.工學結合型:此種聯合辦學模式,我市膠南第二職業高中是最成功的一所學校。該校“工學班”從首屆每年招收120人,去年增加到400余人。由于聯合效果好,韓國獨資企業——青島南涯電子有限公司1997年將廠子由校外全部遷到了校內。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學校管理與企業管理同步。
5.基地輻射型。如萊西職業中專,該校是一所以林果種植為主的農字號職業學校。該校在校內建起了占地50余畝的“科教興農示范基地”。以基地為載體,科技含量高,帶動農民致富功能強的基地輻射型聯合辦學的形式,受到了當地農民和師生的充分肯定。
6.股份合作型。這種聯合辦學形式,具有體制創新的意義。平度服裝職業高中,采取國家出校舍,個人出設備、出技術的合股經營模式。創出了一、二、三、四的辦學經驗。即:一個既懂教育又懂服裝企業的校領導班子,尤其是校長。二元辦學模式(學生學習服裝加工技術在工廠、學校中完成,以工廠為主)。三區互依(工廠、商場和學校)。四個合一:校長和廠長合一;學生和工人合一;教室和車間合一;教師和師傅合一。
7.組建聯合辦學指導委員會,密切與行業、企業的聯系。青島高級職業學校,由原行業管理的5所中專合并而成,與行業剝離歸教委管理后,學校成立了聯合辦學指導委員會,由分管市長牽頭,相關行業領導、大企業廠長、專業技術人員和學校領導參加,采取定期舉辦研討會,聘請客座教授等形式,實現了多方面、多內容的聯合辦學。
8.與境外聯合辦學。從1990年開始,我市與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合作,在平度引進了農業“雙元制”試驗項目。經過10年的努力,德國的“雙元制”職教經驗,在青島市、山東省及至全國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