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精品課程建設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國家精品課程建設要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制定科學的建設計劃,切實加強教學隊伍建設,重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注重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重視教材建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建立切實有效的激勵和評價機制。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相繼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教學改革工程,使高等教育的教學觀念、人才培養模式和目標、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辦學條件和教學環境、教材建設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2001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加強,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提高。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面臨著鞏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質量、持續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教育部推進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就是要從上述七個方面著手,不斷完善我國高校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規劃注意什么
高校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技術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學管理制度。課程建設規劃反映了各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戰略和學科、專業特點。
在新形勢下,高校課程建設規劃制定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著眼于課程的整體優化,反映本校的教學特色。各高校要在構建課程體系、組織教學內容、實施創新與實踐教學、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進行系統配套的改革;安排教學內容時,要將授課、討論、作業、實驗、實踐、考核、教材等教學環節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考慮,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和教學方式,形成立體化的教學內容體系;重視立體化教材的建設,將基礎課程教材、教學參考書、學習指導書、實驗課教材、實踐課教材、專業課程教材配套建設,加強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多媒體軟件、電子教案、教學資源庫的配套建設;加強校際間的合作,進行網上選課系統建設,使高校教學資源得到進一步優化和組合;重視對國外著名高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繼續做好國外優秀教材的引進、消化、吸收工作。
教學隊伍建設難在哪兒
教育部2001年4號文件頒布以來,各高校均重視了優秀教師上講臺,積極采取措施解決教學中長期存在的兩個問題:一是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問題;二是教學與科研、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問題。各高校的教學激勵機制也相繼建立并不斷完善。
目前,在教學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困難是課程的師資梯隊建設及教學效果的評價問題(尤其是輔導課、實驗課、實踐課、畢業設計課等)。在少數高校,輔導課、實驗課的教學工作分別由不固定的研究生來完成,缺少教學基本功的嚴格訓練,影響了教學后備隊伍的培養。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對高校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梯隊要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要重視課程教學各環節的師資力量配置。各高等學校要像重視培養學科帶頭人一樣重視基礎課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鼓勵青年教師進行基礎課教學的鍛煉。
關于教學現代化問題
教學現代化包括教學理念與方法的現代化、教學內容和體系的現代化、教學資源的現代化,等等。在少數高校,由于課時緊張,反映學科前沿和工程技術、經濟、文化發展的最新成果的引入與課程基礎內容、經典理論的講授出現了矛盾;由于教學經費投入不足,教學實驗設備更新緩慢,現代化教學手段得不到廣泛應用,實踐教學受到削弱;由于受評職稱和經濟利益杠桿的驅使,教學不使用優秀教材。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就是要倡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鼓勵使用優秀教材,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國家精品課程建設要求有關課程的教學大綱、授課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上網,這無疑會推動高校建立基于網絡的遠程學習環境,逐步完善支持服務規范,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高質量的支持服務。
建立精品課程的評價標準和評審機制
近年來,隨著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在一些高校陸續建設了“名牌課程”、“示范課程”、“優秀課程”,通過樹旗幟來提高教學質量。但人們通常會問:什么樣的課程就是名牌課程、就是優秀課程?這些課程用什么指標衡量?如何評審?學校間的優秀課程如何比較?所以有專家指出,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精品課程指標體系和良好的評審機制,甚至比具體的精品課程建設本身還重要。
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組織開展了精品課程指標體系的研究和制定工作。這套指標體系將在比較完善的基礎上應用于今年的國家精品課程評審工作,這將會有力地推動高校課程的規范化建設。
同樣,根據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實施辦法,在國家精品課程評審過程中,將實行上網申報、網上教學資源評審、網上觀模教學錄像、網上學生評價、網上公示。這種評審機制的建立,令人耳目一新,有利于精品課程評審工作的公正、透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