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路與舉措

精品課程建設是我校創建世界高水平大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校課程建設中起到龍頭和示范的作用。我校堅持以"三個融為一體"(融素質教育與業務培養為一體、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融教學與科研為一體)的教學思想為指導,按照"重組基礎、反映現代、趨向前沿、綜合交*"的課程建設原則,通過整合多年的課程建設經驗,并結合南京大學的實際情況,加強科研與教學的緊密結合,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機制,加大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力度,建立一個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的精品課程體系,力爭在3~5年內建成10門國內著名、30門國內知名和50門省內有影響的精品課程。
我校將各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劃分為三個平臺,即建立通修課、學科核心課和選修課三個模塊。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從全校公共課、基礎課入手,在通修課程中著力建設大學數學、大學英語、計算機、大學物理、大學化學等面廣量大的公共基礎課,促進教授承擔本科公共基礎課教學;在核心課模塊中按基礎型和應用型兩類人才培養的不同特點和需要,每個學科遴選3~4門學科群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作為課程群進行重點建設,同時促進教授承擔專業基礎課教學;在選修課模塊中,根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集中全校的力量,從全校140多門文化素質教育課程中遴選出25門課作為重點建設課程,帶動我校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長期以來,南京大學一直把基礎課程建設放在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首位。特別是我校實施"985"教學改革工程以來,經過調整、整合,重點建設了25門文化素質課程,21門國家基地名牌課程,64門省級重點建設優秀課程,校級文科"首席教授"課程10門和校級精品課程120門,正在網上運行網絡課程146門,每學期有800余門課程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正式出版教材263本,其中21本被教育部指定為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我校還自行研制開發了大型"網絡教學支撐系統"、"教務信息管理系統"和"教師網上備課系統",已經投入使用并進行了推廣。由于一大批名教授參與本科教學和主持本科精品課程的建設,給我校本科教學工作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教學質量的內涵發生了新的變化,教學質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特別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總結多年來的課程建設經驗及成果,我校對精品課程建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按照"一個革新的教學大綱、一套新的教學方法、一套先進適用的教材、一套科學的考核方法、一套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一支高水平的教學梯隊"六項標準來規范精品課程建設。
二是由名師主持精品課程建設。首先將工作重點放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實施名師名課工程。我們以名教授為核心,以優秀教授為骨干,采取激勵政策,吸引博士生導師、名教授上全校基礎課和學科群基礎課。在全校范圍內評選了13位教學名師,作教學示范帶頭人。在全校文科教學中,我們試行了"首席教授制",由學校聘請10位名學科知名教授,負責主持10門文科公共基礎課建設和主講。在實施"985"教學改革工程中,在全校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學過程中,又設立了80個全校重要教學崗位,吸引了80位知名教授主持相關課程建設,并主講全校最核心的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名師主持精品課程建設,既是主講課程,更重要的是承擔所主持課程的建設工作,按照課程建設6項標準,更新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法,主持多媒體課件建設、編寫優秀教材,培養青年教師等。
三是加大力度改革教學內容。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課程教學既要強調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傳授,同時應注意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許多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把課程小論文、課外研究課題、雙休日研究性實驗、社會調查等環節納入課程教學內容,通過優化課內、強化課外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融教學與研究為一體,促進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內容。我校主持精品課程建設的教師都是學術水平高、科研成果多、教學效果好的知名教授,他們視野廣闊,了解學科前沿,在教學中能將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學。
四是加大投入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我校在"985"教改工程中,投資600多萬元,資助教師建設計算機多媒體課和網絡課程。2003年啟動的精品課程建設,每門課給予10~20萬元經費予以資助。目前已有240多門課程的電子教學大綱、教案、習題、網絡課程、網絡課件、參考文獻等教學資料上網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這些課程正在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其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得到了明顯發展,為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廣闊平臺。
五是建立科學的評估標準。有嚴格的評估標準才能確保精品課程建設的質量。我們主要把握以下幾個環節:一是嚴格申報和評審程序,在每次評選建設精品課程立項之前,學校都要制定有關評選文件,明確規定申報條件、申報要求及評審程序,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申報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學校組成專家組,對所報項目嚴格評審,然后向全校公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二是為了有效、有計劃地開展課程建設,學校每學期都要組織專家組,對立項建設的課程進展情況進行中期檢查,同時通過課堂教學評估廣泛聽取學生意見,要求課程主持教師根據專家、學生提出的建議與意見,不斷完善課程建設內容。三是嚴把結題關,一般情況下,重點建設的精品課程要經過2~3年建設,由學校組成專家組,依據課程6項標準,嚴格評審驗收。在評審驗收中,強調課程對轉變教育思想,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改革所起的作用,強調課程內容的創新性、先進性、系統性、適用性、科學性和示范性等要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