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產險營銷制發展狀況調查

為掌握產險營銷制發展現狀,及時發現其運行中的存在問題及潛在風險,有針對性地采取監管措施,推動產險領域營銷業務健康快速發展,廣西保監局對轄內6家財產保險公司推行營銷制的狀況進行了深入調查。
一、產險營銷制發展現狀及基本評價
(一)業務規模
截至2006年末,廣西轄區有產險公司8家,其中6家公司實行營銷制,2006年廣西產險公司營銷業務保費收入16.84億元,占同期產險公司保費總收入的60%,遠高于全國27%的平均水平,已成為廣西產險公司最大的銷售渠道。
(二)發展速度
2006年,廣西產險公司營銷業務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9%,增幅高于同期產險公司保費增幅22個百分點。
(三)渠道貢獻
實行營銷制的6家產險公司中,5家公司營銷業務占比超過50%,占比最高的是新公司大地產險(95%)和安邦產險(85%),老公司人保財險營銷業務占比也高達65%。2006年,廣西車險業務的63%源自營銷渠道。
(四)業務構成
在營銷業務構成上,“車險一邊倒”的格局非常突出,車險業務占比超過70%,其他險種只有零星分布,規模次之的企財險占比僅為8%。
(五)隊伍狀況
截至2006年末,廣西產險營銷員總數為4597人,占同期產險公司從業人員的42%,持證率100%;在學歷構成上,高中及以下學歷、大專學歷人員占比較高,分別達52%和43%,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占比僅為5%;在年齡構成上,以20-40歲人員最多,占比達81%;在收入構成上,月均收入在500-1000元的人員最多,占33%,次之為1000-2000元,占26%,2000元以上收入人員占23%。
(六)營銷制與新公司市場開拓策略
發展營銷制正在成為新公司快速占領市場、提高市場份額的“短平快”市場策略。以大地產險廣西分公司為例,該公司成立于2005年3月,2006年保費收入1.4億元,增幅202.7%,市場份額5%,其中營銷保費規模達1.3億元,占比高達95%。
(七)各方評價
在接受調查中,管理層普遍對產險營銷制評價不高,33%的機構不看好產險營銷制的發展前景而傾向發展員工制,33%的機構對營銷業務的穩定性表示擔憂。與分公司態度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一方面,各產險總公司對發展產險營銷制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另一方面,接受調查的營銷員代表均對營銷制的前景表示看好。安邦產險廣西分公司管理層已著手開展營銷員轉制為員工的改革,然而,愿意接受轉制的營銷員比例并不高。
通過上述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可對廣西產險營銷制運行狀況形成兩個基本評價:
之一:產險營銷制起步時間不長,但發展迅速,營銷渠道已成為產險公司第一大業務渠道,渠道貢獻率高。
之二:產險營銷制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在較短時間內經歷了加速發展之后,潛在問題和矛盾逐步顯露,總公司、基層公司、營銷員三方對其前景看法不一,產險營銷制正處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
二、產險營銷制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基層公司管理層對發展營銷制存有顧慮
調查發現,對于“營銷隊伍不穩定易引發業務不穩定”的顧慮在基層公司管理層中較為普遍。基于這一顧慮,基層公司發展營銷制多帶有被動性和短期性的特征,有的是為應付總公司的分渠道考核,有的則是把營銷制作為進入市場的過渡性發展策略,希望通過營銷員的快速集聚實現業務的快速集聚。由顧慮引發的被動性和短期性,勢必制約產險營銷制的發展。
(二)培訓是營銷制運行過程中最為薄弱的環節
一是產險公司普遍未建立專職講師隊伍,培訓主要通過以老帶新、個人自學的方式進行;二是缺乏科學統一的制式化課程及培訓教材;三是培訓的制度化沒有形成,培訓時間短,缺乏持續性;四是培訓以具體產品的學習為主,對法律法規、保險原理及職業道德教育培訓的內容涉及較少。據調查,“產險營銷隊伍不穩定,在培訓上投入太多無異于為他人做嫁衣”、“產險營銷險種以車險為主,對客戶和營銷員來說理解起來并不難,培訓要求可以放低”以及“急功近利、不愿投入”的思想在公司管理層較普遍,是造成營銷培訓薄弱的思想根源。
(三)營銷隊伍寬進松管,素質不高,穩定性差
在營銷隊伍的建設和管理上,一方面,產險公司面臨“增員難”的困境,因此在人員招募上通常“來者不拒”,這種做法不僅影響了營銷隊伍的整體素質,也帶來了“高素質的不愿來、低素質的干不來”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由于受產品短期化特征影響,產險公司無法像壽險公司那樣通過續期傭金維系和穩定營銷隊伍,費用政策成為引導營銷員流動的風向標,一旦新公司進入后出臺更優惠的政策,營銷員與業務流失在所難免。
[1] | [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