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教育視野中的全球幼兒教育

3. 雖然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學前教育的入學覆蓋率仍然很低,但自1970年以來,全球學前教育登記入學人數增長了三倍,接受幼兒保育和教育的人數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4400萬名增加到2004年的大約1.24億名。從適齡幼兒接受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比率來看,1975年至2004年間,全球接受幼兒教育的適齡幼兒比率從17%增加到37%;在發達國家和轉型國家,這一比率從1970年的40%增加到2004年的73%;在發展中國家,這一比率從1975年的不到10%,增加到2004年的32%左右。
4. 絕大多數經合組織國家(OECD)的學前兒童在入小學前三年,至少接受了兩年的保育和教育服務。
5. 在發展中國家,拉美、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幼兒接受保育和教育的比率最高,遠遠跟在后面的依次是東亞、南亞和西亞,阿拉伯國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
6. 20世紀90年代劇變后,中歐和東歐轉型國家的幼兒教育正在緩慢恢復,但仍然落后于中亞地區。
7. 在發達國家、轉型國家和拉美地區,幼兒保育和教育的供給是由公共部門負責的。
8.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國家、加勒比地區和東亞,私營幼兒保育和教育機構占有顯著的位置。
9. 在全球大多數地區,幼兒教育領域的性別已趨于平等。
10. 幼兒保育和教育在各國之間有很大差異。與富國和城市家庭的兒童相比,來自貧困和農村家庭的兒童以及那些被社會排斥的兒童(如沒有出生證的兒童),很難受到保育和教育。
11. 那些處于極度營養不良和可預防的疾病之中的孩子,從幼兒保育和教育計劃中最可能得到的益處是注冊入學。
12. 在發展中國家,ECCE的工作者所受到的教育和幼兒服務方面的訓練特別少,通常也只獲得相對較少的酬勞。
13. 比較而言,各國政府降低了幼兒教育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性。由于幼兒教育是由公、私兩方面提供的,并且缺少相關的統計數據,因此要準確計算各國在幼兒保育和教育方面的總開支是困難的。2004年,在提供資料的79個國家中,有65個國家的幼兒保育和教育經費不到該國教育總支出的10%;在這65個國家中,超過一半國家的幼兒保育和教育經費不到總教育經費的5%;在剩下的14個國家中,幼兒保育和教育經費占總教育經費的比率超過10%,這些國家大多數在歐洲。公共的幼兒教育經費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率,中歐、東歐最大,占0.5%,北美和西歐占0.4%,拉美占0.2%。幼兒保育和教育所獲得的公共基金和私人基金所占的比率變化很大。美國父母為幼兒保育和教育支付的經費占總的幼兒教育經費的比率為60%,但在瑞典、法國,父母所支付的費用只占幼兒教育經費的20%;在印度尼西亞,幼兒保育和教育被認為主要是家庭的責任,公共經費不到幼兒教育總經費的5%;在古巴,政府則提供100%的幼兒保育和教育經費。
14. 對許多捐助團體來說,幼兒保育和教育不是優先考慮的對象。捐助團體捐助給幼兒教育的經費不到捐助給小學的10%。對68個捐助組織的調查表明,只有16個團體將幼兒保育和教育作為他們捐助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他團體則將幼兒保育和教育包含在教育和健康捐助之中;捐贈者優先考慮為3歲到小學年齡階段兒童服務的幼兒保教計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和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是承諾支持非正規的幼兒保育和教育計劃的捐助組織。
四、全球幼兒保育和教育方案的發展
關于幼兒保育和教育方案的發展趨勢,該報告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
1. 與對某一方面的有限干預相比,融營養、健康、保育、教育于一體的方案對幼兒的當前福利和他們未來的發展會更有效。
2. 全納方案建立在傳統的兒童保育實踐基礎之上,尊重兒童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使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和殘障的兒童回歸主流。
3. 使用母語方案比使用維持世界準則的官方語言方案更有效。
4. 精心設計的方案能夠挑戰幼兒教育領域在性別方面的陳詞濫調。
5. 決定幼兒保育和教育質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幼兒與工作人員之間的互動,幼兒保育和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兒童的需要上面。這就要求為幼兒保育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合理的工作條件,比如合理的師幼比例和足夠的物質資源。
6. 在工作人員雇用、課程、父母介入等方面的連貫性有助于減輕兒童入小學后過渡的困難。
五、如何實現全民教育中的幼兒保育和教育目標
各國幼兒保育和教育的差異很大,怎樣加強幼兒保育和教育工作,實現全民教育中的幼兒保育和教育目標呢?該報告提出以下措施:
1. 各國政府高層提供政治支持是一個基本要求。
2. 為0~8歲的幼兒制定全國性的政策是一個協商過程,尤其是有關幼兒保育和教育的管理責任和預算分配需要在政府相關部門之間進行溝通。
3. 正在開展的全國性和全球性的幼兒保育和教育數據收集和監測工作,有利于對實現全民教育目標的條件和結果進行評估。
4. 關注負責幼兒及幼兒保教工作的主管部門或機構的委派、決策部門間的協作機制等工作。在很多國家,特別是在歐洲、拉美地區,往往在教育體系內提供1至2年的幼兒教育,但其他形式的幼兒保育和教育,特別是為3歲以下的幼兒提供保教服務,歸屬于負責健康、社會福利、兒童與婦女事務等部門。在提供資料的172個國家中,大約60%的國家由教育部門監督或協調幼兒保育和教育工作,30%的國家由其他管理部門承擔這一功能,另有10%的國家由非政府部門負責幼兒保育和教育工作。
5. 需要研究和制定能得到有效貫徹、覆蓋各年齡段兒童的公私立保教服務機構的全國質量標準。
6. 政府和私人幼兒保教部門之間建立強有力的、更多的伙伴關系,是實施幼兒保育和教育的重要保證。
7. 采取靈活的補充征召策略、適宜的訓練、質量標準、對訓練有素的職員有吸引力的報酬等措施,提升幼兒保育和教育工作者的素質。
8. 增加幼兒教育和保育的公共基金,并調整其服務目標,對貧困兒童、生活在農村的兒童以及殘障兒童給予特別關注。
9. 幼兒保育和教育在政府關鍵性的資源文件中要專門進行整合,比如在全國財政預算、部門計劃以及減少貧困戰略報告等文件中。
10. 希望捐助團體更關注幼兒保育和教育,有更多的基金投向幼兒保育和教育。
![]() | [1]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