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柔比星

開發單位:明治制果株式會社(日本)
首次上市時間和國家:1988年,日本
性狀:紅色固體。溶于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微溶于水,正己烷,石油醚。
用途:抗腫瘤藥。主要用于治療白血病,膀胱癌,頭頸部癌,卵巢癌等。
分子式:C32H37NO12
分子量:627.70
CAS:70259—49—3
制備路線:
(一)14—溴阿霉素鹽酸鹽的制備
在干燥反應瓶中,加入鹽酸阿霉素226mg(0.39mmol),無水乙醇4ml,攪拌溶解后,加入原甲酸三甲酯0.2mol,二氧六環8ml和溴素83mg(0.52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0.83ml,于25℃攪拌40min。反應畢,將反應液倒入無水乙醚50ml中,析出固體,離心甩濾,濾餅用無水乙醚洗滌,在另一反應品中,加入濾餅,丙酮12ml,于25℃攪拌1h,離心甩濾,濾餅用乙醚洗滌,干燥,得紅色粉末14—溴阿霉素鹽酸鹽226mg(收率87%)
(二)吡柔比星
在干燥反應瓶中,加入14—溴阿霉素鹽酸鹽226mg(0.34mmol),無水N,N—二甲基甲酰胺7ml,攪拌溶解后,加入二氫吡喃2ml,對甲苯磺酸酐10mg,于20℃攪拌3h。反應畢,將反應液倒入丙酮60ml和水30ml的混合液中,用1mol/l氫氧化鈉溶液調至PH11.0—11.5,靜置0.5h后,用稀鹽酸調至PH7,減壓回收大部分丙酮,剩余物用氯仿30ml,提取三次,合并有機層,水洗,無水硫酸鈉干燥,濾液減壓回收容溶劑,冷卻,得暗紅色固體粗品。粗品通過制備性硅膠—60TLC[氯仿—甲醇(9:1)]初步純化,收集Rf0.23的組分后,進一步通過硅膠柱[氯仿—甲醇(2:1)洗提,減壓濃縮至干,得紅色固體精品吡柔比星 54mg(收率25%)。熔點:188-192℃。
分子結構式及反應方程式復雜未予輸入,確需者,請用電子郵件聯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