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螺釘系統加后路椎體間植骨治療腰椎滑脫的護理

【摘要】 目的 探討椎弓根螺釘系統加后路椎體間植骨治療腰椎滑脫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方法 椎弓根螺釘加后路椎體間植骨治療腰椎滑脫,通過術前術后對各種類型滑脫患者的各項護理措施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結果 16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5~56個月,平均28個月,經拍片或CT檢查植骨融合良好,療效評定標準,優14例;良1例;一般1例,優良率91.7%。結論 椎弓根螺釘系統治療腰椎滑脫,具有制動減壓,后期骨性融合固定,融合率高及早期下床活動的優點,提高圍手術期的各項護理質量對保證手術成功,促進患者全面恢復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腰椎滑脫癥是骨科臨床常見病,約占腰腿痛病人總數的5%[1] 。我科對16例腰椎滑脫癥病人進行椎弓根螺釘加后路椎體間植骨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11例,女 5例,年齡32~66歲,平均49歲,病程6個月~3年,平均21個月。腰椎滑脫程度:Ⅰ°12例,Ⅱ°3例,Ⅲ°1例;腰椎滑脫部位:腰4 9例,腰5 7例,均有明顯的腰背痛,并伴有一側或雙側下肢放射痛,均有跛行或間歇跛行。術前均無大小便障礙,患者曾接受過保守治療無明顯療效,術前常規行腰椎正側位、前屈后伸位、 CT檢查。
1.2 手術方法 16例病人均在連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呈俯臥位,后正中切口,顯露滑脫椎體及下位椎體相應的棘突、椎板及關節突關節,分別于滑脫椎板及下位椎體置入椎弓根釘,對椎管明顯狹窄的患者行椎管、神經根管減壓。切除滑脫椎體間的椎間盤及軟骨板,然后擰開內固定螺釘,將所取髂骨塊植入椎體間,再將上、下螺釘稍作加壓后擰緊。務必使最后植入的骨塊保持完整,沖洗傷口放置引流管,關閉傷口。
1.3 結果 本組16例隨訪5~56個月,平均28個月。無一例出現神經根和馬尾神經損傷等并發癥。術后 X線顯示1例滑脫部位復位,余完全復位。按下列療效評定標準[2]。優:腰腿痛麻木完全消失,功能恢復正常;良:腰腿痛及麻木基本消失,功能恢復正常;一般:腰腿痛及麻木基本消失,但仍有下腰部僵硬,酸痛及腰椎活動受限;差:腰腿痛及麻木未消失,功能未恢復。優14例;良1例;一般1例,優良率91.7%。植骨密度隨術后時間的延長而加深,無假關節形成愈合 100%,隨訪期間無螺釘折斷,無復位丟失。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貫穿于治療護理的全過程。由于其手術大,費用高,患者擔心手術會損傷神經加重病情,導致癱瘓。應充分利用心理學知識,主動與患者交談,了解其心理負擔,注重術前和術后的圖片宣傳,詳細說明手術目的、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項。并告知在手術后因為手術部位水腫的關系,暫時仍有疼痛 、麻木的情形。增加病人對手術知識的了解并讓家屬在生活方面給予照顧關心,使其主動配合治療護理。
2.2 術前準備
2.2.1 病人的常規準備 做好各種常規檢查及術區皮膚的準備,積極治療合并的內科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手術前一天晚給予清潔灌腸。
2.2.2 臥床休息與大小便訓練 為防止腰椎滑脫加重,病人從住院起盡量臥硬板床休息,減少行走、活動。術前訓練患者在床上使用便盆進行大小便,以免術后長時間臥床不習慣在床上排便。
2.2.3 術前肺功能訓練 縮唇腹式呼吸訓練[3]:病人取舒適體位(坐、立、臥),一手放于腹部,另一手放于胸部,然后閉嘴用鼻深呼吸,吸至不能吸時稍屏氣2~3s,再將口唇縮起似吹口哨狀,由口緩慢呼氣,同時放于腹部的手按壓腹部,10~15min/次,3~4次/d。呼吸訓練機制在于增加呼吸時膈肌的運動幅度,加大肺活量和最大通氣量,防止患者臥床時間久,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3 術后護理
3.1 體位的護理與正確翻身 術后平臥硬板床4~6h壓迫止血,以免過早活動引起活動性出血。床鋪保持干燥、平整、舒適,待血壓、脈搏平穩后翻身,可采取左側45°平臥右側45°的方法,指導病人雙手交*于胸前,雙腿間放枕頭,由兩人同時進行直線翻身,防止脊柱扭轉,每2h更換體位1次。
3.2 傷口的觀察與引流管的護理 術后監測生命體征,給予吸氧。切口滲血較多及時更換敷料并給以加壓包扎,保持其干燥,在拔除引流管后傷口給予紅外線理療每日2次,每次20min。所有患者術后均放置負壓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壓、阻塞、脫出。嚴密觀察引流液性質、量,保持引流通暢。如果第1日引流量超過400~500ml,且患者全身癥狀有改變,呼吸快、血壓下降者及時報告、及時處理。如發現引流多且稀薄色淡紅時,病人有惡心、頭痛等癥狀者應考慮有硬膜破裂、腦脊液外漏可能,應立即停止負壓引流,使患者采取頭低腳高位,當引流量每日少于50ml即可拔管,一般不超過48h。
3.3 觀察脊髓神經功能情況 脊柱手術有損傷脊髓的可能,麻醉清醒后應密切觀察有無脊髓休克的癥狀,足趾、雙下肢是否活動自如,有無活動受限、麻木,皮膚深淺感覺、大小便功能是否有障礙。有些神經損傷是可逆的,因此與術前評估進行比較。如神經壓迫癥狀呈進行加重立即報告醫生給予處理。
3.4 功能鍛煉 早期指導,積極向病人宣傳功能鍛煉的重要性。術后24h指導病人進行股四頭肌收縮,踝關節背伸,趾屈訓練。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防止肌肉萎縮,而且增強機體對循環功能,提高機體狀態,避免影響日后下地行走。術后第2天在鎮痛泵鎮痛下協助病人練習雙下肢直腿抬高訓練,初次30°,逐漸加大抬高的幅度,2天必須達到主動抬高70°直至出院為止,防止神經根粘連。后期指導:12~14天拆線后開始指導腰背肌鍛煉。目的在于增強腰背肌的動力,使肌肉韌帶彈性恢復維持脊柱穩定性。具體鍛煉方式為飛燕式:病人俯臥位,頭胸部抬起,兩臂伸直抬起向脊柱方向靠攏,雙下肢伸直抬起,每日數十次,最少堅持4~6周。3周后戴腰部保護支具下床活動,下床后仍應堅持鍛煉腰背肌。
4 出院指導
出院患者應強調鍛煉內容、方法和注意事項,確保鍛煉的連續性和持久性。繼續臥硬板床堅持腰背肌鍛煉,增加脊柱穩定性。每月復查X線,6個月內佩戴腰圍支具,避免彎腰、負重、提重物,如需彎腰最好采取屈髖屈膝,下蹲式減少對椎體的壓力。
5 討論
腰椎滑脫使腰椎在生理載荷下出現異常活動,從而導致腰和下肢一系列癥狀和體征。椎弓根螺釘系統加椎間植骨是重建脊椎的穩定性,糾正腰椎異常負荷承載方式的有效方式。在治療期間對每個患者建立嚴密的隨訪制度,詳細記錄病人姓名、家庭住址及聯系電話。做好患者手術前后的心理指導工作,早期進行有效的直腿抬高鍛煉防止神經根粘連,減少并發癥。病人出院后應定期隨訪或電話咨詢病人的康復情況,指導病人在家中的飲食、注意事項、功能鍛煉,定期復查X線,了解復位情況,使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韓文冬,趙曉麗.單脊椎內固定術治療峽部不連腰椎滑脫.頸腰痛雜志,2001,22(4):131-132.
2 邱貴興,吳之康,李世榮.STEFTEE手術在脊柱外科學中應用.中華骨科雜志,1992,12(3):169-173.
3 焦麗,崔朝勃,高秀珍.呼吸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間低氧的干擾作用.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04,20(8):9-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