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運輸組織與機構

CENSA是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咨詢機構,與全歐班輪工會聯系密切,是歐洲貨主委員會的伙伴。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組織起來,可以互相交流信息,促進世界海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這些國家經濟和貿易的發展。
救助協會(Salvage Association, SA)
1856年,一些勞埃德保險公司的保險商及倫敦海運保險公司的代表成立了該協會,1971年10月被英國女皇命名為"救助協會"。協會成立的目標是在船舶海事及財產損失方面保護商人和船東的利益。
協會的主要作用是處理船舶及貨物受損事件,并進行調查。該協會是非營利性的,為任何船東或貨主服務,根據服務時間和難度收取費用。它不僅是一個保險機構,也為保險商、船東、保賠協會、政府及制造商提供服務。如果船舶遇難需要拖曳,協會通常聯系拖輪,并安排拖曳方式;如果船舶沉沒或擱淺,協會就派去救助官員提出建議。船舶修理是協會十分重視且占很大比例的一部分工作。救助協會的船舶調查人員不僅要注意船舶的損壞程度,協商修理成本,還要明確船舶受損原因,在船方和受損方之間合理劃分修理費。協會的船舶調查人員對損貨的善后處理提出建議,對貨物的貶值情況進行評估,在適當的地點安排貨物的修復或出售。
救助協會每年大約處理1500個案例,幫助政府、船東、商人等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該協會正在不斷發展壯大自己,以參加更多的海難救助,解決更多的海事糾紛。
波羅的海貿易海運交易所(The Baltic Exchange ,BE)
波羅的海貿易海運交易所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家世界性的航運交易所。1823年,波羅的海俱樂部成立。1900年,波羅的海俱樂部與倫敦航運交易所合并,成為波羅的海貿易海運交易所。現在波羅的海貿易海運交易所有600多家公司,2000多名代表在交易所工作。波羅的海貿易海運交易所是一家私人公司,它的成員必須持有它的股份。
在波羅的海貿易海運交易所內,服務人員為需要船舶的人及擁有船舶或經營船舶的人提供服務,貨物可以找到船舶,船舶可以找到貨物,大大地方便了貨主和船東,促進了海運經濟貿易的發展。交易所的業務在各類市場口頭進行,談判成功后就簽定運輸合同或買賣合同。航運交易是交易所的主要活動,全世界不定期貨船市場上大約3/4的干散貨運輸量由交易所的成員經手。交易所的另一項主要業務是商品及期貨貿易。期貨交易者主要從事谷物、馬鈴薯、大豆及肉類的期貨貿易。波羅的海貿易海運交易所每年可為英國賺取的純收入達3000萬英鎊左右。
波羅的海和國際海事公會(Bal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nference,BIMCO)
BIMCO成立于1905年,總部設在丹麥哥本哈根,原名波羅的海和白海公會,后來因其成員變成世界性的,于1927年改名BIMCO。BIMCO向本組織成員提供全世界港口和海運條件方面的免費情報服務、免費咨詢服務、專題講座及短期培訓。成立的宗旨是聯合船東和航運機構,在適當的時候采取一致行為促進航運業的發展,把不同的意見和違反工作慣例的情況通知本組織成員。
BIMCO在1927年時只有20個成員國,占當時商船隊總噸位的14%。目前,BIMCO有110個成員國,950個船東,約有11800條船接受它的服務。BIMCO吸收的人員和組織包括:船東、船舶買賣代理人、船東和船舶買賣協會、船舶代理商和承租商、延期停泊和防衛協會及航運聯合會。
BIMCO的服務范圍非常廣泛:
① 預防和解決爭端:在現實中,許多本不必要的爭端源于錯誤地使用一些單證,或單證本身不健全、不準確。如果使用BIMCO的標準單證就可以防止爭端的發生。BIMCO經常發表一些文章,免費給它的成員一些信息。當它的成員由于某些原因出差錯時,可以通過它在海運業的地位來保護它的成員。
② 信息服務:作為BIMCO的成員,能免費從BIMCO的信息庫得到港口和航運市場的信息。BIMCO已建立了24小時服務制,有港口情況、冰凍情況、運費率、航運市場報告、燃料價格、BIMCO修改過的某些條款。BIMCO平均每天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150多個咨詢。
③ 出版物:BIMCO周刊刊登最新加入該組織的成員名單和航運市場信息;BIMCO 公告每年出六期,主要是介紹海運業的發展趨勢和一些海事案例的判決。
BIMCO與其它的海運組織聯系非常密切。BIMCO的許多成員國也是IMO 的成員。BIMCO是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和國際氣象組織的咨詢機構,與聯合國和發展會議觀察員及國際商社等有合作關系。
國際貨物裝卸協調協會(International Cargo Handing Co-ordination Association,ICHCA)
ICHCA于1952年成立,總部設在倫敦。這一協會成立的頭四年里,在運輸領域受到各地成員的有力支持,在西歐國家成立了8個國家委員會。這些國家委員會主要處理專屬它們自己國家的問題,如組織討論會等。到80年代末,ICHCA與各國的聯系進一步加強了,已有大約21個國家委員會,擁有4000名通信會員,會員遍及90多個國家。每兩年在不同國家、地點召開的大會,為世界范圍內的成員們提供了唯一的機會進行聚會和交流經驗、觀點和思想,會議論文概述了協會的工作。ICHCA成立的目的是提高貨物在各運輸環節中的效率,促進世界運輸系統中作業技術的改善。
ICHCA的主要工作是對聯運的協調。50年代中期討論了木材包裝與大宗散糖處理問題;1957年在每兩年一次的漢堡會議上首次討論了滾裝作業問題;集裝箱也是50年代一次會議的主題。ICHCA在60年代繼續發展了這種單元裝載技術。1969年和1970年研究了在貨物處理中的載駁運輸船和計算機管理。
1973年,由成員國代表組建了技術咨詢分委員會(Technical Advisory Sub-Committee,TASC),以便監視與ICHCA有關的技術事務和考慮對協會成員的特殊利益。TASC的主要工作是形成一系列的與貨物運輸作業技術有關的研究報告和出版物,一般每年集會四次,但它的主要工作是利用通信完成的。它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協調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聯運,包括海空聯運,公路、鐵路、船舶聯運及散貨自動化裝卸系統。ICHCA認為,轉運技能是個核心問題,因此它研究、制定、組織、公布對發展中國家的經營、監督人員的培訓規劃,也為其它一些國家創造培訓機會。ICHCA對于從制造廠到消費者的以任何運輸方式進行的貨物搬運的各個方面都感興趣,并給予可能的協助。
ICHCA對許多政府間組織具有咨詢資格,如國際海事組織、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經社理事會等。在這些國際論壇上,ICHCA注意那些與貨物有關的會議和研究團體,并且凡是有聚會討論貨物裝卸的地方都能聽到ICHCA會員的意見。ICHCA在主持國際研究項目,出版其研究報告和技術文件,辦理技術查詢等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ICHCA發表的大量重要文獻包括:
①《集裝箱概要》(1974年)。這一書的出版很快被認為是這方面的權威著作,國際海運保險協會推薦這本書為必讀書,并于1986年再版。
②《運輸系統中的貨物安全》(1976年)。該書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概述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偷竊損失問題;第二部分分析重大案件的發生及防御措施。這些報告構成倫敦及阿姆斯特丹貨物安全會議的基本條件。
③《滾裝運輸碼頭及跳板性能》(1978年)。它第一次提供了全世界港口與船舶的1000多個滾裝跳板的詳細資料,這些數據最初是為了協調國際標準化組織、協調滾裝運輸中的船舶與港口關系而收集的。這一書的出版對船舶經營人、船舶設計師、設備制造商、貨物裝卸人及貨物托運人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④《國際標準集裝箱的安全性:理論及實踐》(1981年)。是研究集裝箱安全的專著,是在船舶經營者、貨物裝卸人及其它有關人士大量采訪及廣泛調查的基礎上寫成的。
⑤《國際標準集裝箱掛鉤吊裝時的安全處理與集裝箱安全公約總則》(1987年)。它指出利用吊鉤吊集裝箱應注意的一些基本原則。調查表明集裝箱經常用鏈吊、掛鉤,有時甚至用多種鏟車或起重杠桿來吊裝,便于集裝箱裝卸運輸。
ICHCA正處于貨物裝卸技術革命的開端,它強調運輸作業中貨物裝卸的重要經濟意義,并且尋求更先進的裝卸方法。今后,ICHCA在貨物處理領域仍將起重要的作用。
國際航標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ighthouse Authorities,IALA)
IALA成立于1957年,是一個民間的航標組織。它把世界上80個國家中負責提供和維修燈塔、浮標和其它助航設備的單位組織起來,除了國家的航標部門外,共有160個會員,包括港口當局、助航設備制造商和咨詢單位等。IALA的主要目標是通過相應的技術措施,促進助航設備的不斷改進,保證船舶安全航行。
IALA的技術工作由若干國家航標主管部門抽出的專家所組成的技術委員會擔任,負責研究航標領域當前的主要問題,并將研究成果送交執行委員會,經批準后,以IALA正式建議的形式公布。
IALA有4個技術委員會:
① 助航標志系統:負責管理有關目視和聲響助航設備的問題。
② 無線電導航系統:負責處理無線電航標事務,與助航標志委員會合作制定助航設備準則;此外還研究新的衛星系統和地面無線電導航系統。
③ 船舶交通管理系統:在國際港口協會和國際引航員協會的協作下進行工作。
④ 導航設備的可靠性和適用性:該技術委員會在制定導航設備自動化問題中,擬定明確的標準,以便于正確決策。
IALA的另一項工作是與其它國際組織保持密切聯系,特別是對IMO有咨詢任務,要在導航設備方面向其提供建議,并且以組織研討會、專題研討會等方式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和建議。
IALA最著名的技術成就在于國際浮標設置體系的統一方面。1980年IALA設計的浮標系統公布。但其實施是最艱巨的工作,因為當時世界上共有30多種不同的浮標在使用。IALA為了使浮標統一,作了很多工作。目前IALA的浮標體系已基本上代替了其它種類的浮標。
國際船級社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lassification Societies,IACS)
IACS是在1968年奧斯陸舉行的主要船級社討論會上正式成立的。IACS成立的目標是促進海上安全標準的提高,與有關的國際組織和海事組織進行合作,與世界海運業保持緊密合作。
目前,IACS共有美國船舶檢驗局(ABS),法國船級社(BV),挪威船級社(DNV),韓國船級社(KR),英國勞氏船級社(LR),德國勞氏船級社(GR),日本海事協會(NK),波蘭船舶登記局(PRS),意大利船級社(RINA)等11個正式成員和2個準會員。中國船級社(CCS)于1988年加入IACS。
IACS由理事會領導和制定總政策,理事會設立一些工作組去執行協會的具體任務。IACS設有下列工作組:集裝箱、發動機、防火、液化氣船和化學品船、內河船舶、海上防污染、材料和焊接、系泊和錨泊、船舶強度、穩性和載重線。各工作組完成的項目有:擬定各會員之間統一規則和要求的草案;起草對IMO要求的答復;對IMO的標準作統一的解釋;監控與本專業有關的工作。IACS共有5000多名技術精湛的檢驗人員。世界上92%的商船由IACS去定級。他們除了本職工作外,還受政府委托去處理多種多樣的事務。IACS在發展船舶技術規則方面起著重要作用。IACS理事會認識到該協會與IMO之間相互關系的重要性,在倫敦設有1個辦事處與IMO保持聯系。還與對海運有興趣的其它組織保持接觸,聯系最緊密的是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際海上保險集團,同他們交換情報和意見,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務。
IACS的目標之一是要求把會員之間的個種規則統一起來。到目前為止,理事會已通過了150條要求,90%的統一要求都得到成員單位的貫徹。IACS除了提出統一要求外,還公布有關船舶安全營運和維修準則,其中包括艙口蓋的保養和檢驗、消防、船舶單點系泊設備標準等。IACS利用成員們在海上安全、防污染、船舶營運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向船東和經營者提供準則上起著重要作用。
IACS的成員通過它們設在全球的檢驗機構網點,對航運界的情況了如指掌。他們了解到船東抱怨在不同的港口船舶的檢驗標準不同,為此,IACS制定了一個最低船舶檢驗標準,讓其成員服從這一標準。IACS在人力和技術方面擁有獨特的、巨大的潛力,且正在把這些潛力用到船舶檢驗的共同標準上。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Satellite Organization,INMARSAT)
1976年9月,42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公約》,公約于1979年7月生效。公約的主要內容是制定促進海事通信必需的空間部分條款,從而幫助提高遇難通信和海上人命安全通信、船舶的效率和管理、海上公共通信服務及無線電測定的能力。INMARSAT于1979年7月在英國倫敦成立,1982年2月開始工作。它的用戶包括油船、液化天然氣船、沿海石油鉆井平臺、地震測量船、漁船、干貨船、客運班輪、破冰船等。到1987年底,已有6200個船舶地面站和其它移動站被授權使用國際海事衛星系統。
INMARSAT由53個締約的成員國資助,每一個締約國根據其使用系統的強度投資購買股份。INMARSAT的組織結構包括兩個部分:大會和委員會。大會是由所有成員國的代表組成,全體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檢查INMARSAT的活動,并向委員會提出建議。委員會相當于公司的董事會,由18個投資份額大的簽約國代表組成,并適當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每年至少召開三次會議。
INMARSAT發展到今天,成員國已增加到64個,但受益國卻有130個之多。INMARSAT將全球分為四個區域,有9顆衛星在工作中覆蓋全球。衛星通信不受環境、天氣的影響,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通信。INMARSAT的建立方便了船岸之間、船舶之間的聯系;如果船舶遇難,可立即通過通信衛星求援。
INMARSAT是利用同步衛星向航海、航空和海上工業提供遇險和安全通信服務及電話、電傳、數據和傳真。其覆蓋面大,受地面無線電干擾小,接受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通信質量好,利用海事衛星系統可以有效地解決海上搜索機關的通信問題,無論從可靠性、經濟性及實用性看,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INMARSAT正不停地更新改進其現有的通信衛星,以便為用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隨著INMARSAT業務的發展,目前它已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為海、陸、空用戶提供通信服務的國際組織。
與INMARSAT相關的一個重要進展是1987年決定用"全球海上安全和遇險系統"(GMDSS)替代現用的海上遇險和安全系統。這一改進很大程度上依賴自動化的提高和INMARSAT的衛星。設計GMDSS是為了確保安全與效率相結合,要求船上攜帶一種操作簡單的設備。具有船對岸、岸對船、船對船一般通信功能和遇險、搜索信號發射、定位等功能。
保賠協會(Protection and Indemnity Associations, P&I)
在英國,從1855年起,船東們為了對風險相互保護而形成了一些保賠協會,這些協會被稱之為保賠俱樂部(P&I Club)。他們保的險一般是常規船舶保險(船體和貨物保險)所不包括的內容。其功能是船東對第三者責任的保險,涉及的主要內容是對旅客和船員個人損傷、貨物的損壞或滅失、與其它船或物體碰轉撞引起的要求賠償損失。
英國有幾十個保賠俱樂部,在美國、日本等國也有。英國保賠俱樂部的成員為遍及世界各地的船東。遠東俱樂部(The Far East Club)建于1978年,成員為東南亞各國和地區,如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臺灣、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的船東。
在100多年的歷程中,保賠俱樂部在世界海上保險業里已形成了一個不可替代的實體,并提供了任何其它市場所沒有的服務。
國際運輸工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Transport Workers Federation, ITF)
國際運輸工人聯合會1896年成立于倫敦,后來移到漢堡。該組織曾因戰爭停止活動一段時間。1919年在荷蘭鹿特丹重新組建,并于1939年遷回倫敦。ITF是國際運輸工人工會的聯盟。其成立的目的是:
① 提高工會和人權在世界上的地位,改善運輸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② 在社會公正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為和平而工作。
③ 保護其成員利益,幫助其成員工會開展活動。
④ 為其成員提供研究和信息服務。
⑤ 向有困難、遇到麻煩的運輸工人提供幫助。
![]() | [1] | [2] | [3]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