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支付:電子支付的后起之秀

隨著技術的提升和市場的不斷擴大,電信業務正由以語音業務為主導向以數據業務為主導轉移,3G時代的即將到來就是明證。雖然3G在啟動初期,可以提供比2G更優質廉價的話音業務。然而,3G的最大熱點是增值業務。無疑,豐富的增值業務是3G未來發展的最有潛力的亮點業務。這與用戶需求恰好吻合,因為人們普遍希望能夠得到多樣化、綜合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對增值業務的需求隨著電信業的高速增長越來越大。目前從國際上來看,日本、韓國的3G增值業務發展比較快,市場反映也比較好,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的階段。而在中國和亞洲其它地方也正加速發展。然而,沒有可以應用的業務,市場成功與否無從談起。只有為消費者量身定做的3G增值業務,才能激發人們的情感需求。增值業務將成為未來電信運營商能否做好3G服務的最重要的環節。以增值業務為依托提供綜合信息服務,將成為綜合信息服務商的制勝法寶。
隨著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現代人的消費支付工具已經不局限于現金,而是擴展到銀行卡、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甚至手機銀行。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這一現代化通信工具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如果誰還認為手機只停留在通信工具時代,那就已經大錯特錯了。如今,利用手機,我們不僅可以通話、發短信,還可以進行購物、繳費。這些借助手機延伸的功能性服務已經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
手機支付的基本原理是將用戶手機SIM卡與用戶本人的銀行卡賬號建立一種一一對應的關系,用戶通過發送短信的方式,在系統短信指令的引導下完成交易支付請求,操作簡單,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易。
手機支付這項個性化增值服務,可以實現眾多支付功能,此項服務強調了移動繳費和消費。當我們在自動售貨機前為找不到硬幣而著急時,手機支付可以很容易地解決這個問題。
當客戶身處外地,或者是移動運營商的營業廳下班以后,為了繳話費四處找人,四處尋找手機充值卡,而耗費精力時,手機支付將真正讓手機成為隨身攜帶的電子錢包。
縱觀海外,歐美一些國家的手機用戶數年前就已經進入了手機結算時代。芬蘭在兩年前就開展了用手機支付洗車費的業務。在一些國家,小到停車費,大到商場購物,都可以用手機進行支付結算。在韓國,SK電訊、KTF以及LG電信,三大移動運營商也相繼推出了利用手機的無線結算服務。當手機支付方式在國外漸成氣候之時,中國的移動運營商也看準了這一新興的支付方式,向這一領域快步走來。
其實,手機支付在我國也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早在2002年,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都曾進行過手機“小額支付”試點。然而其后的兩年,無論是聯通還是移動都沒有大力發展手機支付業務,市場也因此沉寂了下來。
有關人士介紹,手機支付之所以發展緩慢,與國內的政策限制和手機支付本身所具有的安全風險有關。
在手機支付業務中,費用的收取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費用通過手機賬單收取,即從用戶的手機話費中直接扣除,或者在用戶支付其手機賬單的同時收取;二是從用戶的銀行賬戶(即借記賬戶)或信用卡賬戶中扣除,在這種方式中,手機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通道。
而國內最初發展的手機支付,是用手機話費來消費或繳費的。這種方式由于方便、簡單,也容易為用戶所接受。但是,在這種代收費方式中,電信運營商有涉足金融業務之嫌。2003年8月,中國移動停止了部分代收費業務。
據一項網絡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手機支付的用戶中,76%的用戶希望支付費用在100元以下。同時,用戶認為,手機支付最應該改進的地方在于安全性?梢,用戶對于手機支付的安全性仍然存在相當的顧慮。由于手機支付需要提供個人賬戶密碼等資料,而且是通過無線方式傳輸,這使用戶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方面的擔憂。特別是這些私人資料是否存在被泄漏和竊取的危險,是用戶最為關注的問題。
移動支付發展緩慢的問題不僅發生在我國,即便是在許多西方發達國家,其進展也不快。就目前而言,手機支付方式存在兩個明顯的弊端:一是大多數手機受到SIM卡容量的限制,所發送的信息全部為明碼,致使手機支付的安全性較低;二是通過短信支付方式的即時性較差,難免會造成資金流和物流的停滯。
若要使手機支付達到理想的快捷、安全的層面,至少還要從技術角度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SIM卡與STK卡的融合問題。STK卡是一種小型編程語言的軟件,可以固化在SIM卡中,它能接收和發送GSM的短信數據,起到SIM卡與短信之間的接口作用,同時它還允許SIM卡運行自己的應用軟件。
但是STK卡卻存在著開發難度高、技術標準不統一、成本較大等問題。尤其是面對當前眾多用戶擁有大量的SIM卡,如何降低用戶換卡的支出成本,或開發出可包容目前已大量存在的SIM卡用戶的新技術,是當前一個比較棘手的技術難題。
二是要通過技術手段保障信息傳輸的及時性。利用手機支付,一般要求通信的實時性較強,采用短信手段在遇到某些情況時,由于存儲等原因,往往使其不能及時轉發而有一定的時延。此外,有些物品的購買,不能用短消息,而需用語音實現,這樣會產生通話費用,導致交易成本增加。如何利用語音回撥等方式以及對SMS、WAP、GPRS等傳輸手段的綜合比較與采用尚待研究。
解決信息傳輸及時性的最有效途徑,或許就是業界嚷了很久,我們期待很久,也被媒體炒了很久的3G技術。3G手機具有極高的數據傳輸速度。目前的GSM移動通信網的傳輸速度為每秒9.6k字節,在現有GSM上應用數據打包技術發展出的GPRS目前已可達到每秒384k字節的傳輸速度。而第三代手機可以達到的數據傳輸速度為每秒2M字節。為此做支撐的則是互聯網技術充分融合到3G手機系統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數據打包技術?梢哉f,3G手機將從根本上解決網絡傳輸的“梗塞”問題。
隨著安全性的提高,作為一種新興的結算方式,相信手機支付將會有非常好的商業前景,促進電子金融業務的發展。
雖然就目前而言,手機支付的安全性無法同銀行卡相提并論,所以才形成手機只應用于小額支付領域。但安全性提高后,手機便擁有銀行卡無法比肩的優勢:允許并行支付。眾所周知,用銀行卡刷卡時,每臺POS每次只能允許一個客戶進行交易,而手機支付卻可以同時允許多個客戶進行交易(只要帶寬允許),這時使用手機支付就比使用銀行卡更隨時,也更隨地。屆時,手機支付不僅是與銀行卡分庭抗禮的問題了,而是很有可能“搶”走銀行卡的市場份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