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傳媒大戰中廣播媒體的發展運營策略

隨著經濟、文化、科技的飛速發展,國際、國內傳媒業的競爭呈現出全方位、多樣化的態勢,廣播作為傳統媒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如何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搞好自身的改革創新,實現在競爭中發展,是廣播媒體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廣播媒體面臨的壓力和挑戰
從全球化的視角來看,近年來,廣播電視節目在國際范圍內的交流、融合和發展迅速,競爭出現了國際化發展趨勢。在我國廣播電視節目進入國際市場的同時,境外媒體制作的科技、音樂、體育、自然地理等廣播電視節目也在中國媒體播出。隨著節目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很多境外媒體產生了將頻率(頻道)和媒體整體打入中國市場的設想,提出了進入中國傳媒業的要求。有的國外媒體加緊與中國管理部門聯系、溝通,爭取節目進入中國市場,從而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有的積極與中國媒體開展交流和合作,實現節目交流和有限度落地;有的積極采取整合、參股、收購等方式介入港澳媒體,力圖在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戰略行動中占據地利之便。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媒體面臨的來自境外媒體的競爭壓力將進一步凸顯。
從國內市場來看,廣播媒體面對的現實競爭更為直接,壓力也更大。隨著傳媒業的迅猛發展,廣播不僅面臨著與報紙、電視和雜志等傳統媒體的同臺競爭,同時也面臨著和迅速發展的新媒體的競爭。我國的報業在經歷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陣痛后走上了良性發展道路,黨報繼續保持和擴大自身影響,大量晚報、都市報迅速完成自身的轉變,新聞理念、經營思想、營銷策略等方面都在努力貼近市場、貼近生活、貼近讀者,實現了信息速遞、大容量和平民化,以自身的鮮明特色和極強的可讀性贏得了大批讀者,擁有大量的訂戶,占有了相當一批媒體受眾。電視事業發展迅猛,中央電視臺不斷增加頻道,借助有利地位、雄厚實力和強勢節目進行超強覆蓋;各省級衛視提出了做全國性品牌的目標,緊鑼密鼓搶灘各地市場,實現跨地域傳播;城市電視臺則努力防守以所在城市為主體的傳播市場,大打本土化、貼近性品牌;加上有線電視的迅猛發展和數字化進程的加快,使電視媒體對受眾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些生活時尚、文化新聞、財經服務類雜志也以自身的豐富性、實用性、包容性和深入詳實的報道受到越來越多讀者的青睞,擁有一定數量的受眾。在傳統媒體迅速發展的同時,互聯網、手機、移動電視等新媒體發展迅猛,尤其是網絡業以其活躍的屬性吸引境內外資本,加強整合并購,努力做大做強,以驚人的速度實現著發展和跨越,網絡媒體以其幾乎無所不包的內容、無所不有的功能、無所不在的影響和獨特的魅力,影響、開發和占領著越來越多的媒體受眾。
從廣播媒體來看,雖然擁有著自身特色和比較優勢,但是在風起云涌、愈演愈烈的傳媒大戰中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一是整體實力不強,多數廣播媒體在各層次各類市場中份額不大,技術裝備相對落后,人才隊伍優勢逐漸下滑,經濟實力不強;二是創新能力薄弱,體制、機制創新往往理論多于實際,實際成效很不明顯,在節目發展上缺乏與時代和市場相適應的改進與創新,發展后勁不足;
三是經營模式單一,很多廣播媒體在經營創收上還往往靠廣告一條腿走路,而且廣告來源種類單一,表現形式單一,抗風險能力不強,市場運作乏力;四是社會化發展緩慢,綜合開發和利用社會資源不夠,節目市場開發緩慢;五是發展戰略趨同,自我競爭消耗明顯。各個廣播媒體在發展目標的制定上、發展戰略的選擇上進一步明確了指向性和現實針對性,并在此基礎上確定了頗具影響和競爭力的發展理念和戰略,眾多廣播媒體強化信息服務功能和娛樂功能,開播交通、音樂、經濟等系列電臺,增強節目的針對性、對象性,從總體上提高了節目的收聽率,但這種趨同化的發展戰略又使競爭進一步加劇。這些理念的相同,發展戰略和目標的接近,將使發展過程中廣播媒體之間的競爭和碰撞變得愈加激烈。
廣播媒體在競爭發展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種挑戰將使廣播媒體在發展中呈現出兩極化趨勢,一部分廣播媒體正視競爭與挑戰,著眼于未來和發展,從市場需求出發,從受眾要求出發,從自身實際出發,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全力推進自身建設和發展,將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也有一部分廣播媒體將由于自身的原因和客觀上的無奈在競爭中停步不前,甚至萎縮、落后,并逐漸走向末路,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成為不可避免的犧牲品。這種兩極化發展結局看似殘酷,實際上卻符合市場規律。
[1] | [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