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化后的校對職能

當前,已有相當多媒體實現采編全程電腦化、無紙化。在這種情況下,校對工作與以前相比有很大變化。面對網絡化的挑戰,校對對象、程序、方法、人員數量、管理體制等確實應該重新定位思考。
一、采編網絡化催生校對的編輯職能
網絡校對脫胎于照排校對,都是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二者的區別究竟在哪里?不妨作一對比。
(一)從校對對象來看,照排校對面對的是原稿、錄入稿,而網絡校對面對的是文本文檔。
(二)從校對載體來看,照排校對使用的是打印稿;網絡校對直接面對的是網絡界面。
(三)從校對方式來看,照排校對是結對唱校,即一人讀原稿,一人看校樣;網絡校對程序得到簡化,是一人獨校,單獨作業。
(四)從校對重心來看,照排校對是“死校”,即校異同,對校是非要求不高;網絡校對則是“活校”,即校是非。
(五)從校對修改權限來看,照排校對是核對原稿的異同點,發現問題要請示報告,責任較小;網絡校對,校對人員的修改權限相對擴大,除沒有把握和重大問題須請示外,其他問題可直接改正。
從以上對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采編電腦化條件下要求校對人員直接判斷文字、語句、語法、標點、版面常識等方面的差錯,承擔查找編輯工作中“漏網之魚”的責任,其編輯職能明顯增強。
從廣義上看,校對從屬于編輯范疇。目前在報界,校對幾乎無一例外地歸屬于編輯部系列。
其實,編輯和校對雖然任務不同、性質有別,但有著許多共同點,都應該成為博聞強識、兼容并蓄的“雜家”,都要有扎實過硬的語言文字基本功。最重要的是,校對和編輯扮演著共同的角色——把關。因此,新聞校對工作加強編輯職能,也符合報紙出版規律。
二、采編網絡化對校對工作的新要求
采編網絡系統的應用,使校對工作擔子更重了、難度更大了,對校對人員的要求更高了。校對人員除必備的基本功外,尚需著力加強如下幾方面的修養,以適應報紙需要。
(一)加強政治理論修養。編輯屬性的增強,要求校對人員牢固樹立政治意識、責任意識、把關意識,堵住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相符或不準確的提法和觀點。
(二)拓寬知識面。一名優秀的校對應該是一個雜家。報紙涉及古今中外,國際國內,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法律科技體育等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校對人員知識面廣,專業知識過硬。
(三)學習版面業務。因為校對人員既要對文字負責,還要對版面是否規范負責。
(四)掌握電腦知識。對于那些與工作密切相關的電腦網絡知識和技能,應該認真學習掌握,不然,是很難勝任高科技條件下校對工作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