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的世界里健康成長

愛,總是給人以溫馨、撫慰和希望的感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是人類的無限多樣化的花園里最脆弱、最嬌嫩的花朵。”更何況是我們這群聾啞孩子,他們幼小的心靈更需要我們特殊中隊輔導員的愛。作為一名從事了十年中隊輔導員的我,在和聾啞隊員們相處的日子里,我領悟到了愛的力量。它如蒙蒙細雨,滋潤著種子的夢境,如融融春意,慰籍著心靈的期盼。我明白了:讓聾啞孩子感受到愛的熏陶,體驗到愛的快樂是多么重要。
一、受人關愛,感受溫暖
家庭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成長環境,家長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聾啞了,那份焦急、無奈、失落是可想而知的。作為特殊教育的一名中隊輔導員老師要充分利用好學生家長到校接送孩子或召開家長會的機會,與家長多溝通、交流,讓家長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現實;讓家長多利用孩子放假在家的時間與孩子多溝通,用愛心進行情感交流,和孩子一起游戲,一起勞動,多帶孩子到外面的世界游玩參觀,鼓勵孩子多與正常兒童交往,在日常的生活中讓家長懂得與孩子進行筆談,傾聽孩子的心聲,使孩子獲得那份融融的愛。
當聾啞孩子告別關愛他們的父母、親人,來到讓他們感到陌生的學校時,作為輔導員老師首先要讓他們感到有如來到了像家一樣溫暖的集體,在這個充滿了愛的集體里,有關愛他們的老師,有如姐妹一樣親切的同學,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進步。一起認真學習,一起快樂游戲,一起愉悅生活。讓這一切都變得不再陌生,讓幼小的生命不再懼怕。當隊員身體有不適時,輔導員能及時帶他們去醫院看病,給予母親般的摯愛;當隊員不能自理生活時,輔導員也能如慈母般的耐心指導,讓他們在愛的滋潤下感受到幸福;當聾啞孩子心理有了障礙,作為輔導員老師應該積極進行心理疏導,像朋友一樣跟他們談心,學會換位思考,以愛心去溫暖他們,及時解決日常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心理矛盾。還可以經常開展各種豐富多采的活動:迎“元旦”文藝匯演、慶“六一”風采展示、夸夸我可愛的家鄉、春(秋)游、語文知識趣味活動等等,在活動中分享孩子們的成功、快樂,同時也讓他們的課余時間過得充實、有意義,讓他們在活動中發掘自己的潛能,在活動中懂得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團結、友愛、互助,使我們這群特殊孩子的身心能更健康的成長。
聾啞孩子雖然身有殘疾,但他們同樣是祖國的花朵,他們需要社會的呵護與關愛。這十幾年來我校本著:“一切為了殘疾學生,為了一切殘疾學生,為了殘疾學生的一切”而積極努力辦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鼎立支助,有教育局為學生減免伙食費,助殘日好心人及各單位的捐款、捐物、獻愛心活動,有幼兒園小朋友與本校殘疾學生的聯誼活動,有中學生到我校與學生的交友筆談活動等等。是啊,當我校學生隊員背起商業銀行叔叔阿姨捐獻的新書包,還有嶄新的毛巾被,讓學生煥然一新的校服,那份快樂是不言而已的,與正常學生交往的那份快樂亦是如此……這一份份愛是那么博大、無私,讓每一位殘疾孩子深深感到:異樣的天空,同樣的美麗。
二、施愛予人,感受快樂
“關心別人,快樂自己”在我校已成了耳熟能詳的名言了。“手拉手”結對活動,學雷鋒做好事在我校已蔚來成風。自從學校開展了努力在道德銀行里多存分活動以來,隊員們做好事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大隊員主動幫助小隊員料理生活:幫他們洗臉、穿衣、疊被、洗澡……(目前弱智孩子與聾啞孩子同校,較多的弱智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他們那份耐心,細心,熱心,誠心讓人感動,他們不怕臟,不怕累的精神讓人感動。小隊員那聲聲親切的“哥哥”“姐姐”,讓人感動。愛與被愛,感動與被感動。我真正領悟了:在這樣一片別樣的天空下,竟然傳承著這樣一份美好的情感,這份濃聚的愛我想在別的學校是罕見的。聾啞孩子雖然自己身有殘疾,但比之那些弱智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要強多了。(弱智孩子中的大多數身懷多種疾病如精神病,腦癱,癲癇病……有的聾啞孩子親眼目睹他們那種生命的脆弱時,內心是顫動的。)給人予愛,讓我們的聾啞隊員們體驗到了助人的快樂。在我校不難看到這樣一種風景:弱智孩子也能熟練地與聾啞孩子用手語進行交流,讓人驚詫,也讓人感動。(弱智孩子要是在平時,學習文化知識可是教什么忘什么,可這些抽象的手語卻能牢牢的記住了,真不簡單那。)是啊,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不幸孩子也有他們自己的情感和深厚的友誼的,他們互相陪伴,共同成長。
我們的隊員們大部分時間是住校的,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顯得較少,一些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他們不善于與孩子多交流,也不懂手語,這就造成了孩子與父母的關系不是十分的親近。在學校里作為輔導員老師要多與隊員們聊聊:“家是我們溫馨的港灣,爸爸媽媽是我們最親最愛的人。爸爸媽媽都無微不至地關懷著我們,在他們的精心呵護下,我們一天天茁壯成長。父母是那么不容易,他們為了我們能夠快樂地學習、生活而日夜操勞,他們的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所以要懂得孝敬父母,讓自己的一份小小的愛心撫慰父母疲憊的心靈,多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父母生病時也能細心照顧他們,在母親節能送上親手做的禮物等等。”相信我們這些特殊的隊員們也能讀懂父母臉上綻開的笑容,也能感受到盡自己的能力去愛父母而自豪的。
聾啞孩子在校與輔導員老師朝夕相處,彼此之間不但有了一份濃濃的師生情,也多了一份親情、友情。輔導員老師對隊員們的愛也會讓他們銘記在心,所以,每天清晨多了一個燦爛的微笑,一聲“老師早上好”會讓你滿足和欣慰。教師節能收到孩子們親手繪制的圖片而感到由衷的快樂。愛是相互的,愛是會感染的,不是嗎?
愛同學、愛父母、愛老師我們隊員做到了,我校還利用國旗下輔導員講話、主題班會,讓隊員們學會愛身邊的所有人,幫助自己有能力幫助的人,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幫助過他們的人,生命因為愛而更加可愛。在校園里你能驚喜地看到隊員們在細心地揀落葉,他們胸前的紅領巾在綠葉的陪襯下顯得更加鮮艷;在教室里你也能一眼看到隊員們親手種植的綠色植物,它們也在孩子們愛的呵護、澆灌下顯得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愛護我們的校園,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我們的隊員也同樣做到了。心同樣是快樂的,因為心中有愛。
三、學會自愛,自強不息
一個人只有愛自己,才能有能力去愛身邊的人。俄國劇作家屠格涅夫說過:“自尊自愛,作為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是一切偉大事業的淵源。”聾啞孩子由于自身的殘疾,難免會出現自卑,這就要求我們輔導員老師能對他們加以正確的引導,教育隊員們要向海倫.凱勒、張海迪、周亭亭等學習,學習他們勇于面對現實,戰勝困難,自強不息的精神。讓這種自愛表現在學習、生活的熱情上,懂得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作為輔導員教師可利用學校開展的周、月評選文明示范生的機會,讓隊員們堅定信心,在“我努力,我能行”的鼓勵下,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紀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各個方面爭取有新的進步,爭當一名光榮的示范生,在道德銀行里多存分,爭當小雷鋒,給自己以信心,給班級以榮譽。輔導員老師還可以在班隊課上跟隊員們講講我校已畢業的同學:有的成了大學生,有的自食其力參加了工作,有的有了一技之長,正在順利地開辟自己的一片天地……以身邊實實在在的例子,教育隊員們以他們為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理想觀和價值觀,自強不息,做殘而有為的人。
愛是陽光,愛是雨露,加強對特殊隊員進行愛的浸潤,愛的潛移默化,讓他們像健全隊員們一樣,沐浴愛的洗禮,感受世界的美好;讓他們的生命也充滿色彩,需要我們特殊輔導員老師的愛,也需要我們社會人的愛,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讓我們為之努力探索,為之努力實踐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