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職教的現狀和對社會的特有價值等特點及其發展思路

近年來,職業教育學校生源數量連年減少、質量下降,使職教的生存和發展面臨新的課題和嚴峻的挑戰。怎樣看待錄取進校時分數較低的學生?怎樣認識職業教育的特點?如何結合職業教育特點,面向社會需要、適應學生現實水平狀況,完成職業教育的任務并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職業教育?
本文擬對這些問題作初步的概略探討。
一、對職業學校學生現狀和教學現狀的分析
1、學生現實狀況
從近年來職業學校錄取的學生中考分數較低的情況看,結合學生進校后的實際來考察,可以說,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理論學習的理解、接受能力有減弱。
其原因,初步分析有以下幾點:
(1)相當一部分學生自身刻苦鉆研精神不夠;
(2)部分學生學習能力或智力、記憶能力,與以往入學分數較高的學生相比,有一定差距;
(3)有部分學生雖然顯得聰明伶俐,但對以課堂、書本為主的灌輸知識的教育接受方式不適應或很不適應,學習效果不好;
(4)也不排除部分學生有“讀寫困難癥”。國際上有研究認為,此癥并非疾病,也不是學習者智力低下或不健全,而是對常規教育的讀寫理解方式不能適應,愛迪生、愛因斯坦等人就是讀寫困難癥者。美國報道有20%的兒童有此癥候。此類人可能需要特殊的教學方式。解決此類問題后,常常顯示他們特別聰明或具有創造力。
2、部分學校教學狀況
職業學校,特別是職業學校中的相當一部分中專學校,教學方法、內容上,由于中專的“專”字等歷史原因的影響,比較偏重理論教學,注重知識的記憶,倚重書本教學,聯系實際不夠。理論教學內容多,強化職業技能教學不足,實用性的實訓教學少。
二、對職業教育特點的初步認識
職業教育應當是不同于基礎教育和高等理論性、研究性教育的,其特點可作如下分解:
1、專業技能性要求較高,而理論性要求相對較低
做為技能性教育,職業教育可以說如同學游泳。只會背誦在水中漂浮和劃水前進的理論知識,往往并不會自然就能游泳;而即便不知道在水中沉浮和劃水前進的知識,只要主動、反復實踐,往往一定會游泳。
職業教育,面向社會職業的具體工作需要,以職業技能為主。培養的是百步穿楊的神箭手、有賣油翁那樣的注油絕技的能手、福爾摩斯式的偵探能手或熟練操作者,而不是培養射擊理論專家、偵探理論家、流體灌注理論家。
2、面向具體工作職業的實用性
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性教育不同,是直接面向具體工作實用技能的教育,所教、所學要更緊密地聯系實際,要實用、有用、管用。
3、以反復訓練、熟能生巧的技能性為主,以不斷創新、不斷研究發展為輔
職業教育在培訓內容、時間、難度上相對短平快。最需要的是反復“操練”,以足夠的時間、相關的技術指導進行專注的專門教育訓練。是以“熟”生“巧”,以“練”求“精”。
4、在現代社會,職業的技能教育對社會職業工作,應當也正在表現出越來越高的特有價值和不可替代性
現代社會,相當部分的社會職業工作的技能復雜性越來越高,越來越精益求精,分工越來越細化、專門化。不但“隔行如隔山”,而且相當一部分工作技能,如果不專門學、專門練,不成為“熟手”乃至能手,就適應不了工作需要、競爭需要。
并且,當代社會管理的發展,也越來越注重人的能力培養。近年來,國際上管理理論也在從“經濟人”的物本管理,發展到“社會人”的人本管理之后,出現了“能力人”與能本管理的新趨勢。現代社會,發達國家正在把塑造“能力人”,作為新的追求。
這也使對人的職業技能教育訓練更見其必要,更凸現能力培養、職業技能培養的特有價值乃至不可替代性。
三、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路探討
1、職業教育的發展思路
概括地說,應當是:面向社會需要,適應學生狀況,強化職業的實用性技能教育。
近期,結合社會現實需要,以“就”業為主,兼顧就“高”。實施就“業”、就“高”、不就“理”。??少講乃至不講過于高深的“理論”,多講“操作”,多搞“實訓”,偏重學技能、出能手。
中長期,結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發展和研究多門類職業技能、技巧,進一步體現和實現職業教育對社會發展的特有價值和不可替代性,實現職業專項技能對職業工作者的全員必備性。
2、實現這一思路的可能性
(1)社會有現實的需要
去年以來,社會對職教畢業生需求有較大上升的趨勢,正說明社會需要本來是有層次的,說明社會對職業教育所培養的實用人才的需要是現實的。
用本科生當操作工,在現實條件下,既是浪費,又是不必要和不可能持久的。
(2)學生素質條件有現實的可能性
職業學校是有部分學生對傳統理論教學接受理解能力不夠強,但他們對反復操作即可實現的技能要求,還是能夠較好地達到的。
部分可能有“讀寫困難癥”的學生,在技能教育實訓中,不但不會“困難”,可能正好“如魚得水”,可以大展身手。職業學校出“能手”,有學生素質方面現實的可能性。
(3)職業教育應當開拓和激發社會對職業技能乃至“能手”教育的需求
社會職業工作需要熟練的工作者乃至能手。職業教育如果能夠滿足這一需要,必然會激發社會對這一類教育的新一輪的需求。
(4)職業教育應可成為基礎、理論教育不可替代的教育
職業技能乃至職業工作“熟手”、“能手”的教育,應當和可以成為以基礎知識、理論為主要內容的中小學教育,以專業理論和創新研發為主要內容的高等教育,所不可替代的教育。因為,三者各自實施教育的內容和目標及其用途(與實用聯系的程度)是不同的。
3、對職業教育近期、遠期目標的初步解析
(1)近期目標:以就“業”為主,兼顧就“高”。就“業”,就“高”,不就“理”。
這是結合中國社會現實和社會、家長與學生現實狀況和心態的近期目標。由于幾千年“唯有讀書高”等歷史傳統和現實評價與相關政策的影響,學生和家長對學業,還是非常執著地“就高不就低”的。這也是目前普高熱還在“熱”的重要原因。
職業教育,目前也需要顧及這現實狀況,以就“業”為主,同時兼顧就“高”。在主要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也開通學生提高學業水的可能通道。使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有在職教學習階段,根據各自能力和可能,“各得其所”的機會。實現職業教育的“左右逢源”,擴大生存空間,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和積蓄力量。
(2)中長遠期目標:逐步實現職業技能教育對社會職業工作的全員必備性
在深入研發多門類職業技能教育的基礎上,滿足和激發社會
對職業技能乃至能手教育的新一輪需求,實現職業教育對職業工作者的全員必備性。
實現人人須經職業教育或培訓,才能從事職業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