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科學

水產科學是研究水產生產發展規律的綜合性科學。又稱水產學漁業科學。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水產生產的對象和手段,影響水產業發展的各種自然和人為因素,有利于促進水產品持久增產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等。
水產科學的分支學科
水產科學一般按研究對象分為五個分支學科。
水產資源學又稱漁業生物學、魚類種群動態、漁業生態學等。是對調查資料采用比較、實驗、數學分析等方法,研究水產資源的生物學特征值、年齡組成、群系及種群時間和空間分布,移動和洄游,數量變動,種群數量和種內、種間關系,水產資源與環境因子的關系等,以確定合理的捕撈量和捕撈努力量,并進行漁情預報、制訂資源管理和漁業管理方案,為取得最佳持續漁獲量和確保水產資源保持最佳狀態提供理論依據。
此外,移植放流、改進產卵場、海灣施肥、設立人工魚礁等增殖水產資源的手段,也是水產資源學研究的重要方面。
水產養殖學主要研究養殖過程中的選種、育種、采苗、人工繁殖和苗種培育,放養的時間、密度和規格,營養和餌料,疾病防治和敵害防除,收獲和運輸以及養殖場地選擇、養殖設施建設、養殖環境保護等一系列環節的理論機制和技術。有時也把水產資源增殖研究置于水產養殖學體系內,合稱水產增養殖學。
捕撈學包括捕撈對象的行動和分布、漁具和漁具材料、漁法(包括聲、光、電等捕撈技術)、漁船、漁業機械、助漁儀器、影響捕撈效率的環境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捕撈學基本上采用物理學的原理和研究方法。
水產品加工工藝學是研究漁獲物保鮮、水產食品制造、制冷、魚油、魚粉制造、水產皮革制造、水產醫藥用品制造等方面的理論、工藝和技術等的學科。它主要采用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
漁業經濟學是部門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采用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研究漁業中的各種經濟關系。中心課題是研究在一定自然環境、漁業資源狀況和社會經濟條件下水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規律,為建立合理的經濟體制、取得最優投資和最佳收獲量、確定發展水產業的措施和決策提供理論依據。這一學科尚處于積累資料、漸趨成熟的階段。
此外,由于漁業專用機械和儀器、漁船、漁港、人工漁礁、養殖設施等的理論研究和設計制造近年來有不少發展,又開始形成了水產工程學這門新的學科。水產科學還可按研究中所使用的不同手段分為漁業生物學、漁業數學、漁業物理學、漁業化學和漁業經濟學等。
水產科學各分支學科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相互聯系,尤以捕撈學與水產資源學的關系最為密切。如,捕撈要以水產資源學的研究成果為依據,資源調查時所進行的開發性試捕,也必須依*標準化的漁具和捕撈操作才能保證試捕結果,反映出資源的實際情況等。
各分支學科所依賴的基礎科學有生物學、生態學、生理學、水文學(包括海洋學和湖沼學)、氣象學、水力學、水聲學、機械工程學、電力和電子學、航海學、造船學、數理統計學等。
世界各國的水產科學研究
由于各國國情不一,水產科學的研究體制互有差異。從主要漁業國家看,大體上主要有四類機構從事水產科學研究:大學的學院、部、系和所屬研究單位、國家和地方行政機構所屬研究單位、公辦或私營水產企業所屬研究單位、民間團體或半官方的研究單位。
如,日本設水產科或農學部的大學一般都參與水產科學研究,農林省水產廳直屬兩個水產研究室、八個海區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地方上有90多個縣設水產試驗場以及北海道鮭鱒魚孵化場。私營企業研究單位主要有大洋漁業公司研究所。半官方和民間團體組織的科研事業單位有海洋開發研究中心、潮產內海栽培漁業研究中心等。
俄羅斯除水產高等學校進行水產科學研究外,其漁業部之下設有全俄海洋漁業與海洋研究所和全俄池塘養魚研究所;各加盟共和國的水產部也下設研究所。
美國不少州立大學如華盛頓大學、馬里蘭大學、羅得島大學等都進行水產研究工作。聯邦政府海洋大氣局的國家海洋漁業局之下設東北、西北和阿拉斯加、西南、東南四個漁業研究中心,各有一個附設研究所。此外,斯克列撥斯和伍茲霍爾兩個海洋研究所規模宏大,是協助研究水產科學的有力支柱。在東西海岸還有22個規模較大的水產實驗室。
英國的蘇格蘭和英格蘭農漁糧食部設有托里研究站、阿盤丁漁業研究所和洛威斯托夫特漁業研究所。半官方組織有鮮魚工業局和白魚管理局,除進行漁業管理外,還承擔水產科研任務。
世界上現有國際性漁業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地區性漁業組織共30多個。多數國際漁業組織實際上只確定參加國共同進行的科研項目,并負責協調工作,如國際捕鯨委員會和美洲間熱帶金槍魚委員會,既有科學研究職能,又有提出管理方案和參與資源管理的任務。
東南亞幾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南海漁業發展和協調規劃署,是政府性的水產科學研究國際團體。而設在菲律賓的“活的水生資源管理國際中心”則是非政府性、科學工作者可自由參加的國際水產科學研究團體。總部設在泰國的東南亞漁業開發中心,重點在于培訓漁民和干部,同時也作些區域性資源調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