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高等教育信息化構筑學習型社會平臺

金秋九月,我們懷著喜悅和自豪的心情,迎來了碩果累累的“2003中國高等教育軟件展”。
本次展會是教育部首次舉辦高等教育軟件方面的一次空前盛會,得到了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科技部、信息產業部、商務部等相關部委和社會各界提供了大力支持,吸引了國內外傳媒、信息產業集團、IT行業等機構的關注與參與。展會匯集了我國高等學校和相關企業等方面的優秀教學資源和教學軟件等成果,突出表現了我國當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我們相信,展會將對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設、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以及學習型社會學習模式的建立等產生積極的推進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十分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1993年啟動了中國教育與科研網的建設工作,1999年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等。幾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大批優秀成果。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和中國教育衛星寬帶傳輸網(CEB-sat)系統建成。CERNET已建成20000公里的DWDM/SDH高速傳輸網,覆蓋我國近30個主要城市,主干網總容量可達40Gbps,主干網傳輸速率達到2.5 Gbps。中高速155M地區網已連接到35個重點城市;全國已經有1000多所高校接入CERNET,其中100多所高校的校園網以100~1000 Mbps速率接入。中國教育電視臺衛星寬帶多媒體傳輸平臺建成并實現了與CERNET的高速連接,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現代遠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網絡平臺。
信息技術教育與應用和信息化人才培養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截至2002年,近70%高校建立了校園網并利用校園網開展了網絡教學、數字圖書館、辦公自動化、教學教務管理、后勤管理、網絡課程和教學資源開發等應用項目;70%高校設有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專業,高校信息化類專業的在校生達127.8萬人,相關專業點數達2021個。教育部、國家計委聯合批準35所高校試辦示范性軟件學院,改革了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模式,以國際通行模式加快培養高水平、多類型、實用性軟件人才。
教育資源建設和高,F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取得明顯進展。1999年教育部啟動了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建設項目,建設了一大批優秀網絡課程和教育軟件,同時,各高校根據自身學科優勢和教學特點,開發了一大批基于網絡的教學資源庫、素材庫、網絡教學課件和網絡教學支撐平臺等。目前,教育部已批準67所普通高校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開設了覆蓋工學、管理學、醫學、文學、理學、農學、經濟學、教育學、法學、哲學等10大學科門類共140多種專業,設立了近2000個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累計注冊網絡教育學生160多萬人。試點工作極大地促進了試點高校和網絡教育校外學習中心所在學校的網絡教育基礎設施、校園網和教學軟件的建設,推進了校內各種網絡教育資源的整合,加快了現代信息技術在試點高校的應用;促進了試點高校積極探索網絡教育的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開辟了試點高校名師、名課等優秀的教學資源快速輸送到中西部、邊遠農村地區和部隊的渠道,現代遠程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加快,教育信息化發展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大力推動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是實現我國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推動高等教育大眾化,建立學習型社會,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途徑。教育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采取有效措施調動學校、企業、社會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全面推進教育的信息化,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和優化配置,大力推進東部地區優秀資源向西部地區輸送,逐步縮小東西部地區的教育水平差距與地區間教育發展的不平衡,讓更多、更廣泛的人們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2003中國高等教育軟件展”的舉辦,無疑為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增添了新的活力與生機。我們相信,展會將成為推動中國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預祝此次盛會圓滿成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