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擴大高考命題自主權的大背景下,今年共有十多份高考語文卷面世,除上海、北京、全國卷一如既往別具風格外,共他省市的語文卷也能在繼承中有發展,在穩定中求變化,初具規模,令人驚喜。特別是作文題更是呈現了風格多樣的局面。
一、龍生九子,各盡其態,各具特色。
綜觀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及全國卷,可以看到在命制形式上主要分為命題作文和話題作文。北京為全命題作文。北京自主命題僅四年,但全命題作文已梅開兩度,且一如既往引領考生關注社會,觀照自身素質養成。
與北京不同的是其余幾份作文題均為話題作文。有并列式關系題,如全國卷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浙江卷的“人文素質與發展”。天津卷作文題“材與非材”可算作對比式關系題。江蘇卷的話題是“水的靈動,山的沉穩”,如只寫一方面,這個話題應為偏正短語式的話題,這與前年全國卷的“心靈的選擇”屬一類,如所寫涉及兩方面,也可歸入并列式關系題中。
在這幾份話題作文題中,我們又可以看以命制者在題面材料的設計上各運奇思,各臻其妙。全國卷的題面材料為網站聊天室的對話,共A、B、C三段,各圍繞“痛苦”闡發自己的觀點抒寫自己的感慨,然后引出話題題面:“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可以看到,全國卷在題面的設計上摒棄了前幾年的故事型而改為網友對話,這的確是富有創意又很時尚的創作,而且回避了因故事編排不當而引起的斥罵。江蘇卷的題面材料為詩意濃郁的文學短章,這樣的題面材料顯得新穎、蘊藉、抒情、獨到,給看題目者眼目一亮的感覺。廣東卷所用材料雖沿襲去年全國卷的套路,用明代《郁離子》中馮婦搏虎的故事來引出話題題面,但不沉重,有種輕松感,加之話題內容與題面材料聯系十分緊密,這樣有利于學生審讀和構思。浙江卷的話題題面材料用的是調查數據及評述,但并不復雜,加之要求明確,指向清晰,學生審讀不會有障礙。可見,話題作文非但沒有走進死胡同,而且各省、市和全國命題組還另辭蹊徑,讓話題作文重放異彩。
二、注重新課程理念的滲透。
在高中語文新課標全同實施的前夕,各命題組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要積極滲透新課程理念,為新課標的全同實話奏響前奏曲。這一設想理應得到大家的認同和贊賞。江蘇卷作文題從自然的兩極“山”“水”切入,用詩一般的語言,勾勒“山”“水”的特點,以及山水給人的啟迪和蘊涵的哲理,營造出濃郁的文學氛圍,讓考生在審讀中經歷美的熏陶。這正暗合了高中語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關注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關注學生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浙江作文題則通過簡潔而有說服力的調查材料以及明白曉暢的提示語要求學生圍繞人文素質的提高與發展作文,從而啟發學生對人文素質的提高與發展進行思考并貢獻良策,無疑是符合教育的終極目的的,也是高中語文新課標的核心內容。上海卷的話題雖只一個字:“忙”,但內涵是豐富的。讓人低下頭來注視自身及他人在繁忙與快節奏中如何工作、生活、思考,顯示出濃濃的人性與人文關懷,給人以切實、務實的感覺。
三、注重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的考查。
對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進行檢測,從而將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區分并定位,以滿足高校對學生的選擇,這是高考作文必有的任務。基于此目的,高考作文題的命制必須緊緊圍繞“學生會怎樣思考”和“應該讓學生怎樣思考”來進行。
從這一點來說,全國卷(河南等省份所用題)無疑是一道好題。“相信自己”是一種思維方式,“聽取別人意見”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兩者看似矛盾,其實是互為補充,相輔相成。過于相信自己而忽視別人的意見,或唯別人意見是從,失去了自我,都是錯誤的,都不是辯證的思維方式。而從別一個角度看,對“聽取別人意見”也要一分為二,“別人意見”是正確的,就要虛心聽取,真心誠意地補自己不足。即使別人意見不一定正確,也要善于聽取,防止處理不當堵塞言路。所以這道題給學生的思維空間是大的,給予學生的可思維深度也是深刻的,學生可以從對立統一、質量互變、矛盾轉化等諸多思維角度對此話題進行語言建構。同類,天津的以“材與非材”為話題寫作所涉及的思維形態也是多樣的。
四、立足給考生盡可能大的話語空間和思維空間。
好的高考作文題要引發學生多角度思考,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話可說,要讓每一位想說的考生都有較大的話語空間,使題目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如果一道題出來有一類人有話說,另一類人卻無從說起,那么這道高考作文題是失敗的,因為該題背離了高考公正性的原則。如果一道作文題使人人感到有話可講了,但話語空間比較逼仄,思維空間比較單一,無法施展身手,這同樣不是一道好題,因為它違背了高考的選拔性原則。從這個角度衡量,這次高考中有幾道作文題是值得稱道的。
上海以一字話題放大了話語空間,適應性很強,由于少題前限制,學生的思維觸角可以伸展到較為廣闊的區域。可以寫自己的“忙”,也可以寫他的忙;可以由自己“忙”涉及到他人忙,也可以由他人“忙”反觀自己的“忙”;可以由“忙”生發議論,談意義,談性質,談目的;也可以從“忙”去比較眾生的生活狀態,等等。
湖南題要求從家庭教育切入,論述中國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治療的良方。考生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教育氛圍中,自然耳濡目染,親身體會甚多,可以說的話想的道理也特別多。無論從哪一方面由己及人及社會都可以透過現象切中現代家庭教育的肯綮,發表自己的看法。
福建題目是一道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考查的題目。這幾年隨著新教材的改革,文學比重加大了。加之研究性課程的推進,校本教材的起用,教學大綱對名著的閱讀規定,使得學生對所列人物或人物形象都比較了解,且文體不限,學生可以改編故事,也可以對人物加以品評,自然可寫的空間是很大的。
當然,通觀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仍然存在不足。現不揣冒昧也簡述如下:
1、高考作文不同于競賽,也不同于平時考生在校當堂作文。高考是幾十萬、幾百萬考生參加的撥拔性的考試,它要求給予每一位考生以客觀公正的分位,以滿足高校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招生需求。高考作文從單題所占分值看是最大的,所以其在高考中的地位、作用不可小覷。為此,題目的命制者必須棄分顧及每一位考生的實際語文能力,讓每一位考生不至于因讀不懂題目或讀錯題目而無法作文。今年江蘇所命高考作文題即犯了大忌。有人戲稱今年江蘇高考作文題是讓人發傻、讓人發瘋的一道題。“發傻”是因為不少考生面對如此含蓄、朦朧的題面材料和話題看不懂,這主要是指作文能力中等及中等以下考生的情況。“發瘋”是一些較好的考生想寫好,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如何選材,以致延誤了時間,要好好不起來,急得六神無主。所以在語文考試結束后,有考生嚎啕大哭,有些考生悲泣罵娘,情緒極為不佳,也就不足為怪了。考生沒寫滿規定字數,或開了個頭沒時間寫下去的,比往年增多了。這說明命制者在一味創新的前提下,胸中只有自己或作文能力較強的學生,唯獨忘記了大多數考生的作文現狀,忘記了高考的目的,這是必須引起命題者注意的失誤。
2、這幾年為防止抄襲、防止宿構,除在要求中明確提出“不得抄襲”外,還在題目的設計上加大“防偽”力度,如在題面上加上限制性語言,將一詞題改為大短語等。應該說,這兩年的做法效果是很好的。但今年有些題又恢復為一詞題,這就給抄和宿構網開一面,使高考的公正公平性受到了影響。上海的“忙”這一題目在這一點上是難辭其咎的。湖南題要求考生談中國現代家庭的教育問題,也很難避免抄襲、宿構,或者說很難避免嚴重借鑒,考生對中國現代家庭教育所發的議論難免不蹈襲前人陳辭,要他們說出有新意或有創見的話其實是很困難的。
3、高考作文內容雷同使閱卷者頗為頭疼。前幾年中,由于題目原因出現內容雷同的情況令人觸目驚心。1998年考“堅韌——我追求的品格”,結果有近四分之一的同學寫父母單亡或雙亡,使閱卷老師哭笑不得,那一年也因此被稱為“黑色98”。2002年考“心靈的選擇”,又有不少考生寫父母離異,自己經歷了一場心靈的選擇,閱卷的老師搖頭嘆道“今年是離婚年”。今年作文題中有些題很有可能使考生作文內容雷同。廣東題要求以“語言與溝通”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就很有可能使學生不約而同地想到語言不通而造成誤會的故事,比如買東西因語言不通鬧出了笑話,新來的同事因語言不通而造成了誤解等。因為題目前有一段馮婦搏虎的故事就起到了暗示的作用,加之還有什么比寫語言不通造成誤解或鬧出笑話更輕松的呢?
文章錄入:飛天 責任編輯: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