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視察黃山,提出“黃山是發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
二00九年,已經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世界級桂冠的黃山,正在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旅游城市。
據了解,一九七九年七月,當年已是七十五歲高齡的鄧小平,克服交通不便等因素,徒步登上黃山,以偉人的眼光和視角提出“黃山市發展旅游的好地方”、“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的重要指示,開創了黃山乃至中國現代旅游的序幕。
在鄧小平“黃山談話”的三十周年前夕,記者走進黃山,察悉這個城市在偉人當年的指點下,三十年間發生的變化。
三十年前,黃山沒有索道,只能徒步登臨。如今,云谷、太平和玉屏三條旅游觀光客運索道、輔以仿生態標識標牌的數萬級游步道、仿生態化進山公路……立體的交通網絡使游覽黃山輕松自如。昔日供游客住宿簡陋的棚屋早已成為記憶,取而代之的是就家三星級以上賓館酒店,一流的硬件、優質的服務贏得了無數中外游客的贊譽。黃山景區工作人員回憶三十年前鄧小平如是對比三十年間黃山發生的今非昔比變化。
“一九七九年前后,黃山市內交通非常落后,全市通車公路僅有八百六十五公里,黃山風景區對外只有五條班線,年客運量只有三萬人左右,且公路等級低、路況差、行車難。”黃山市交通局副局長湯有信說,此外國道、省道在鄧小平視察黃山時,只有六百多公里,其中一半多為泥結碎石低級路面,很多路段彎道半徑甚至達不到四級公路極限半徑十五米,嚴重影響著行車速度和安全。而通往屯溪的杭徽路、蕪屯路等都是五十年以上的老路路況極差。
湯有信說,現在黃山已經基本形成以屯溪和黃山風景區為中心的公路交通網路,被列為安徽七個國家公路交通樞紐城市。他說,目前,除了公路非常便捷的抵達黃山外,黃山機場已經開通近二十個中國國內航線和港澳、日韓旅游直航包機,而今年將要開工建設黃杭高鐵、京福高鐵(安徽段)和皖贛鐵路擴能改造項目。未來三年后,黃山至杭州、上海、北京大大便捷。
黃山旅游局副調研員查勇說,一九七九年鄧小平視察黃山,發表著名的“黃山談話”,確立旅游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黃山開始由山區農林經濟轉向旅游委主導的產業,如今黃山旅游已經從最初的單一觀光型發展到現在的由觀光與休閑度假相結合的復合型轉變,成為中外游客競相追逐的魅力景區。
據了解,一九七九年,黃山風景區年接待游客量僅為十點四萬人次,年經營收入也只有一百一十五點七萬元人民幣,企業利潤為二點七萬元。經過黃山三十年的發展,二00八年景區年接待游客量為兩百二十四萬余人次,增長近二十一倍;年經營收入增至十三點一五億元,增長了近一千一百三十六倍;企業利潤增至兩點八二億元,增長了近一萬零四百多倍。
“黃山在綻放美麗,黃山人民因為旅游變富裕了,農村經濟得到長足發展。”黃山市農委副主任王武說,二00八年黃山農民人均純收入為五千一百六十元,是一九七八年八十八點六元的五十八點二倍。在黃山的西遞、宏村、翡翠谷的農家,尤為可見家庭生活今非昔比的變化。
黃山市經委副主任張向東說,黃山在大力發展旅游經濟的同時,工業經濟發展也初見端倪,從當初發展工業的意識尚未真正形成,到新時期的黃山確立“以旅游經濟為中心、以工業經濟為支撐”,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突出園區經濟、項目建設兩個關鍵,以集群培育、龍頭帶動為抓手,全力打造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撐點和經濟增長點。
彈指一揮三十載,黃山舊貌換新顏。據悉,為紀念鄧小平“黃山談話”三十周年,安徽將舉辦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百項活動,展示旅游發展成就。(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