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1、釉藥配制:一般采用人工干法配料,規定必須一種原料一稱量,不能混合稱量,裝車、過磅必須有兩人以上在場。關鍵是計量器具的準確性(包括靈敏度、精度)和配料工、檢斤員的責任心。要求定期對計量器具進行校驗,在使用過程中按規定進行操作,并注意維護保養。
2、釉藥的研磨控制:此過程是釉藥生產控制中難度最大,最易出現問題的一個環節。球襯、球石的質量(硬度、純度)、大小、配比、料球水的比例、研磨時間等都對釉藥的性能產生較大影響。由專人負責球石的選配和添加,專人負責球磨的看護和釉藥取樣。
3、釉藥的粒度控制:一些企業只控制250目或325目、400目的篩余,對釉藥的真實顆粒級配并不掌握。目前我們除進行400目篩余檢測外,還配置英國MALVERN(馬爾文)激光粒度儀,來檢測釉藥的粒度分布(即顆粒級配)情況,一般0.5μm以下小于20%,25μm以下大于95%,平均粒經在2.53.5μm。
4、釉藥的色差控制:對每一球釉漿,在出球前都應先進行試片或小件產品的燒制驗證,然后用美國X-Rite968(愛色麗)色差儀進行檢測,同一花色釉,每一球之間的色差在同方向上要求ΔE小于0.5(國標小于3.);如大于0.5,則必須先在球內進行微調,以確保色差符合規定的要求,即ΔE小于0.5才可出球。
5、釉藥的過篩、除鐵控制:一般情況下進行雙層過篩,目數越細,釉面越細膩柔和,目前采用120目、180目篩,并進行多次重復過篩;除鐵與過篩同步進行,一般采用濕式除鐵器與高強磁棒串聯循環進行除鐵的辦法,以保證釉漿的除鐵效果。